第135章 张辽袭营
- 三国:开局一张顺手牵羊
- 麟之章
- 2472字
- 2024-09-24 23:28:05
3月7日,午时末,张绣已经早早下达了命令,让自己的部下在这附近驻扎营寨,为后续的进军做好最后的准备。
他们一路行来,几乎都没有碰到过敌人,如此处境也让张绣猜测,长安城中的敌人恐怕根本就不敢出城迎击。
这样的猜测让张绣更加瞧不起王允,他认为自己的叔父会死在长安城中,完全是因为王允的阴谋诡计。
面对这样只会背后捅刀子的小人,张绣也是更加确信,只要他的大军抵达长安城下,他定然可以轻松击败王允,然后用王允的人头来祭奠张济的在天之灵。
随后,为叔父成功报仇的张绣,也能如愿以偿地获得张济原先部队的效忠,后续无论是继续在朝堂中担任大官,还是外出自成一方诸侯,张绣也都有着选择的余地。
事实上,张绣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武夫,但张绣本人却意外地善于接纳意见,并且很尊重士人。
他能在第一时间掌控住陷入混乱的张济军队,也是因为他身边有着一群一直与他交好的士人,后续提出反攻长安,为张济报仇这一点,也同样是那位士人朋友给他提的主意。
虽然历史发生了变化,与张绣交好的不再是谋士贾诩。
但张绣依然是遇到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寒门士人,并最终与对方成了好友。
在张济死亡的消息传到张济军的时候,张济的旧部们大多是陷入了混乱。
眼见军队出现了内战的迹象,张绣心中也产生了深深的不安。
他于是主动求教自己的朋友,最终从杨定远口中过面对张绣的虚心求教,这位名为杨定远的年轻文人也暂时充当了张绣的参谋,并且为张绣出谋划策。
最终,张绣能够勉强以报仇和利益整合起张济的旧部,和这位名为杨定远的士人脱不开关系。
……
离开弘农之前,张绣也非常信任杨定远,让杨定远拿着张绣的名义,前去收集了不少长安方向的情报。
如郑县县城先前被陈封军打下并驻扎这一点,张绣实则也是心知肚明。
不过,张绣大军进入郑县以来,却没遇到过一丝抵抗,这不禁让张绣军放低了警惕。
即使他们的大营距离郑县县城只有十来里距离,但张绣也只是布置了简单的岗哨,随后就让部下们开始生火造反了。
于是,在遇到张辽带着五百骑兵突袭的时候,张绣军顿时便陷入了混乱。
没错,张辽也没有犹豫,在发现张绣部没有防备的第一时间,张辽就带着五百亲兵冲入了张绣大营之中,趁着大量士兵在生火做饭的时间,带着来无影去无踪的骑兵狠狠地在张绣军营中大闹了一番。
张辽的突袭让整个张绣军都陷入了一定的混乱,但这些士兵毕竟是老兵,很快就有一些校尉反应了过来,开始聚集手中的士兵,抵挡张辽的突袭。
仅仅是几个来回,张辽就愕然发现至少有3个方向有了成建制的抵抗,不仅如此,先前混乱的士兵们也在逐渐找回了自己的长官,开始聚集起来抵抗。
张辽明白现在是时候该离开了,如果他们再晚一些的话,或许就要被大量的敌军牵制住速度,随后被困死在人潮人海的敌军之中。
张辽立刻高呼一声撤退,然后在离去之前用豪放的声音高呼出了自己的姓名:
“袭营者张辽是也!尔等敌寇若有胆子,可来郑县城下,与我公平一战!”
说完后,张辽就带着自己的部下扬长而去,而张辽军离去不过几分钟,张绣就带着他最精锐的亲卫抵达了战场。
作为凉州军的一部分,张绣的大军中也同样有着骑兵存在。
张绣将这支骑兵视作为自己的底牌,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三千来人,但也绝对是张绣手中最精锐的部队。
若是张辽再晚些离去,很可能就被张绣带来的三千骑兵给追上包围。
不过,张辽的决断也很是给力,确认敌军正在恢复状态后,张辽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恋战,根本不给张绣军中的骑兵追上自己的机会。
几分钟的时间差,足以让张绣的骑兵跑出一里的距离了。
当张绣带着骑兵抵达混乱的前营的时候,也只能看着扬长而去的张辽部望而生叹了。
看着一片狼藉的大营,张绣也不禁咬紧了牙关。
他还是第一次吃到如此大的亏,不仅如此,通过对部下的询问,张绣更是得知那名为张辽的小将居然只带着了几百骑兵就敢前来袭营。
这让张绣感到了深深的耻辱,当场下令道:
“骑兵尽出,给我拿下张辽小儿!”
骑兵将领当场领命,他是张绣的亲信,虽然清楚自己的部下多半无法追上张辽,但他依然不会做出违抗张绣命令的举动。
顿时,几千骑兵再次掀起一阵飞沙,向着张辽离开的西方奔去。
另一方面,张绣则立刻令其他校尉重整军势,并表示他要在今天之内,拿下郑县县城!
其他的将领们闻言,也都应声接下了这个任务。
事实上,他们虽然不清楚长安城附近的敌军究竟有多少,但就牛查带来的情报来说,先前打下郑县的陈封军也就一万兵力。
而长安城守军先前被牛辅旧部围攻时,更是只有两万多守军。
即使这段时间长安又招募了一些人手,长安城的守军也顶多五万,而且这些守军大多数很可能还是董卓旧部,也就是一堆降兵,张绣部完全不会把那些长安城中临时募集起来的部队看在眼中。
就张绣自身而言,拿下郑县,如果其中有敌人,那么他能消灭掉一批长安守军自然是大功一件,还能报先前被张辽袭营的一箭之仇。
若郑县中没有守军,那他也不介意取下郑县县城这座空城。
他的部下们远道而来,现在也需要一座城市来进行彻底的休整。郑县县城这座前军事要塞,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张绣的命令下达,张绣军也再次收拾好了军备,准备再次向着郑县县城开拔。
……
另一方面,张辽在远离了张绣大营后,也并没有大意。
因为他已经敏锐地注意到,自己的身后传来了剧烈的震动。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定然是张绣派出了追兵。
张辽也顾不得清点自己部下的损失,连忙令部下向着西边狂奔。
以后面的声势,他们的追兵人数怕是至少要上千。
如此规模自然不是他们这几百骑兵能够抵挡的,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保存好自己的实力。
实际上,张辽本人也很看重自己身边的这些部下,他们都是张辽当初亲手挑选入伍的士兵,大多都非常擅长骑术。
后续他想要组建一支新的骑兵的话,这些老兵将会是他的好帮手。
与其无谋地在与大量敌军的交战中死去,张辽更希望将这些种子给保存下来。
他带着这些骑兵出城袭击张绣大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这批骑兵种子陷在惨烈的守城战中。
一路狂奔之下,虽然张辽麾下的骑兵马匹要比张绣部骑兵逊色一些,但张辽部毕竟有着时间上的优势,他们比后面的追兵提前了数分钟离开。
不仅如此,张辽部这段时间也经常在附近练兵,对附近的环境也要更加熟悉一些。
一来二去之下,张辽部成功在距离县城还有两里的位置甩掉了身后的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