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坝与刘家湾中间隔着一张大塘》<第二十章跨界箫音觅知音心曲共鸣步轻盈>白话文详细注释】
《杨柳坝与刘家湾中间隔着一张大塘》中先后出现了正大的三位异性班长:玉琪、雪栖、红玉。
江湖杳杳觅箫师,夫人慧慧荐英奇。
雅俗融融师徒乐,箫声袅袅传佳期。
“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班长”第一次在第十八章《终觉浅》中匿名登场,然后在第五十八章《申请上网课》中改成为“2023级一班纯器乐微信群中主修钢琴漂亮班长(匿名)”,直到第六十二章《工匠精神》方知其是“玉琪班长”;玉琪应是正大所在音乐学院学历教育民族器乐表演专业班的班长。
另一个是“萧-线上提高班班长雪栖”(第二十四章《学箫又遇贵人》)。雪栖即第二十四章《学箫又遇贵人》中正大心目中的贵人,在本章节(第二十章)中,雪栖在微信群中与同学们分享有关俞逊发演奏的《妆台秋思》细节。(第二十章《致敬经典》)
在第六十五章《有趣的灵魂》出现了正大的第三位班长红玉:“这红玉正大也称其为班长三十余年,应该也是任过二班班长实职或有过此类荣誉称号。”红玉应该是正大大学本科期间的同学。
“班长晓尨请问第二段老师吹的那句开始?”
“与谱不一样。”
“您打印的是哪个谱呢?”
“括号里的,不吹奏。”
“后面还没教。”
“视频吹接的嘟嘟嘟一串低音。”
“老师视频那个是即兴,参考节奏用。”
“老师发过这个‘链接’,致敬经典《妆台秋思》〔163〕演奏:俞逊发〔164〕(附演奏谱),请参考”
“班长高音的赠音好。”
“都好。”
“多谢师兄鼓励这两天改善了下把位指颤音,我一直存在执箫问题:上把位手太松,导致右手一松动吹口就移位”
“还可以,注意手指按孔时落下的力度。”
“谢谢老师。”
“这个比之前的作业好很多。”
“谢谢老师。”
“不录的时候气息用不完,录的时候没气。”
“正常的,还是全5指法啊。”
“不是筒音做3。”
“您演奏的是F调,我是D调萧。”
“我G调的萧是80元网购的音色确实不好,最近一直摸的是D调”
“可以试着全6指法试试。3这么难都能拿下。”
“筒音做3与筒音做6感觉指法许多接近。”
“笛箫工作室嗯那我重新熟悉一下G调的萧。”
“是的。”
“用这把箫也可以。只是换一下全6的指法。”
“调与您的不一样我要模仿您的”
“音色。”
“您能转调发一个您的引子给我吗?没得模仿找不到感觉。”
“C调的引子”
“那我对着APP校对音准。”
“今天晚上开始练筒音作6先交第三次作业(第一次作业5第二次3)指法严重不熟悉。”
“交段作业,录制总是没办法放松状态,越怕出错越出错…没录制感觉吹着还好些,不知道是不是幻觉。”
“深以为然录的时候怎么调整都紧张各种不对劲,手机一关随便放嘴上就能轻轻吹响。就像夜里易失眠,刚才录不承想着躺平伸展一会再重录,谁料三秒入睡,然后被冻醒…今晚的睡眠又搅乱了。”
“晓尨越听越觉得音质真好,而我的声音太虚了。”
“练累了吧。”
“改了口风还没稳定,声音时好时坏,控制也时零时不灵的,还不能自如。”
“反正睡不着完成任务安心睡觉。”
“66666早点休息,晚安。”
“晚安。”
“今天如果下课回去得早就给大家直播点评作业。”
“这次作业更改了两处换气口。”
“没直播嘛??”
“目前没有。”
“刚到家,太晚了,大家。”
“先练练,下周一晚上我们专门直播点评大家的作业,不算课时。”
“老师:我还在潍坊开会,等周一我回淄博后,板板正正的交作业。”
“老师嗓子太累了,快点休息吧,多喝水,小口喝。”
“老师略显疲惫哇,好好休息,不着急。”
“老师讲课的时候带个麦吧,要不然嗓子受不了。”
“已经大口的喝了好几口了,怎么办?”
“重新喝。”
“哈哈好。”
“早点休息老师,我们是的心疼你。”
“谢谢大家关心。”
“老师早点休息,晚安。”
“大家晚上尽量不要很晚练习箫,班长的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学习,但是练箫时间的安排上不可取。”
“好的好的。就是因为平时练习量不足难得努力一次。”
“班长麻烦您加我qq好友吧,我出差回来了,但是群文件里都没有了,再给我发一遍,谢谢。”
“今天的直播点评作业,收获很多,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
“几乎是新开一课。”
“感觉预习部分难度有点大,先啃起来。”
“我发现自己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勇气可嘉。”
“进步还是很大的。”
“来晚了。”
“交作业的意义就是让老师‘及时纠错’,我是体会到了;不然只能觉得不对劲,又不懂怎么改善。所以一定要保证交作业。”
〔163〕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塞上曲》最早收录在清代琵琶艺术大师浙江平湖派李芳园编定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而素材却是来源于江苏无锡派华秋苹等人编定的《琵琶谱》。《琵琶谱》中的《武林逸韵》中,收有陈牧夫传谱的西板四十九曲。李芳园依据此谱、借鉴民间联奏小曲的传统方法,把其中五首情绪一致,各为六十八板的小曲《宫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联缀起来,取名为《塞上曲》,并标明作者为王昭君。托名古人为作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就等于说明了《塞上曲》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乐曲借昭君出塞怀念故国,抒发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原的乐器,昭君携琵琶出塞,经常弹奏的当然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李芳园用琵琶曲来附会明君的故事是非常恰当的,而把《妆台秋思》从《塞上曲》中抽出来改为箫独奏曲,则是看中了这段曲调同样适合于箫笛演奏。《妆台秋思》究竟应该表现一种什么情绪呢。1995年8月杜次文夫妇来寒舍借用低音大埙时,曾说他认为《妆台秋思》描写昭君初至塞上、临流梳妆顾影自怜,引起淡淡乡愁。当时昭君年少、离家未久,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似不应奏得过于低沉。其实就是古人也并不是都把昭君出塞看作千古恨事。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说道: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与其在汉宫备受冷落,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这是把昭君怨看作昭君乐的观点。在昭君庙周围的一首诗碣中甚至有“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的诗句,更进一步说和亲创造了边界的和平,昭君的功劳可与当时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相比。昭君无语,任人评说。乐曲的情绪更不必非落哪家窠臼,杜次文、俞逊发等演绎均不同。
〔164〕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SH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SH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俞逊发先后录制笛子专辑10多盘,其中《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BJ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