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1]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所确立的理想和信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作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重要场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小抓起,将“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走进学校课堂、走进学生头脑。

基于此,我校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路径,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开设了班队会课程。在班队会课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非由教师回答、解答问题,灌输给学生观点,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用讨论固化价值观的认识,并在对问题的辩证思考、激烈讨论中探寻事物本质,进一步加深对价值观内涵的认知,引导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本书是对我校价值观课程开展的成果汇总,一篇篇富有浓郁思辨色彩的教学设计,凝聚着教师智慧的班队会方案,展示出教师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探索与孜孜努力,呈现的是教师们身体力行的教育坚持、灵活创新的教学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成果的梳理,能够给更多的教育者提供思想的交流碰撞,也希望我校的每一位教师能以此为契机,沉淀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1] 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载《人民日报》2015年3月1日,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