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子嗣

杭州城,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幸好这个时代的房子,大多是砖木结构。外面虽然暑热难耐,但屋内的温度尚能接受。

郑袭吃了一块用井水冰镇的西瓜,大呼过瘾。皇后张婉兮和各位皇妃都喜欢吃西瓜,唯独皇妃王馨宁喜欢吃油李、芒果。油李、芒果是福建特产,飞剪船从南方回來时顺路带回来的。

郑袭道:“馨宁姐姐,油李和芒果都是酸酸甜甜的水果。以前也不见你特别喜欢吃,倒是以前你喜欢吃西瓜。怎么最近口味变了?”

曾氏听完一愣,问道,“宁儿从何时开始喜欢这些酸酸甜甜的水果?”

“娘,最近这两个月特别爱这些水果。上个月别人特意捎来两筐东魁杨梅,妾身吃得最多。”

曾氏道:“近来是不是容易犯困,胃口也不好。”

王馨宁点了点头,“娘!确实老犯困,胃口尚好。妾身也不知怎么回事?”

曾氏看向郑袭,满脸喜色的道:“袭儿!馨宁可能是有喜,你要做父亲了。”

郑袭回想起王馨宁这两个月的表现,真有可能是怀孕了。郑袭被巨大的惊喜包围着,“母亲!我马上叫大夫过来给馨宁姐姐把脉。”

半个时辰后,方回春堂掌柜钱方清怡匆匆赶來。方清怡擦了擦脸上的汗珠,深深一揖。“钱塘方清怡拜见皇上!”

郑袭道:“方大夫不必多礼,今日请你过来是帮朕看一看皇妃是否有了喜脉。”

方清怡请皇妃王馨宁伸出左手,两根手指搭在王馨宁左手手腕上。约摸两个呼吸间,方清怡松开了王馨宁手腕。“脉象平稳,有力。恭喜陛下,恭喜王皇妃!喜脉确认无疑。王皇妃有身孕两个多月,王皇妃和胎儿健康!”

郑袭道:“以后还要经常麻烦方大夫,你先下去吧!”

方清怡行了一礼,退出了房间,自有人带方清怡下去领赏。

众女羡慕的看着王馨宁,王馨宁则满脸幸福的摸了摸肚子。曾氏道:“宁儿现在是国宝,从现在开始,吃东西都要精心安排。”

郑袭道:“母亲不必如此紧张,平常心即可。馨宁姐多吃鱼肉,特别是海鱼。朕会安排快船隔一日,从舟山送活的海鱼过來。多吃鸡蛋,蔬菜、水果。生活还是像平常一样,适量运动,这样有利于胎儿健康发育。”

曾氏想起自己怀孕时喜欢吃海鱼,难道这就是袭儿特别聪明的原因吗?看来袭儿的安排倒是合理,希望馨宁怀一个大胖小子,跟袭儿一样聪明。

第二日,皇妃王馨宁怀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杭州城传播开来。人们奔走相告,庆祝皇帝陛下有了后裔。

中华帝国最大的隐患,就是郑袭没有子嗣。虽然中华帝国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作为精神领袖存在。但要建立完整的国家体系,仍然需要时间来沉淀。目前,中华帝国的军权仍然掌握在郑袭手中。郑袭估计需要过度二十年左右,才能将军事权力完全归于总理大臣、两院议会。

先要完善地方议会制,真正做到民主选择,三权分立。自下而上,实现民主。这条道路,任重道远。郑袭只能将框架搭起来,要改变思想,绝非一日之功。但在三权分立的框架内,任何人想独揽权都极难做到。有了这个前提,随着民智的开启,郑袭相信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中华帝国,迟早会出现。

皇帝陛下成亲快一年,皇妃们肚子没有动静,最着急的不是曾母而是张肯堂。一个开国皇帝,只有开枝散叶,江山才会稳固。作为临时总理大臣的张肯堂心里考虑的更多,所以才会更着急。如今听到皇帝陛下有了子嗣的消息,心底一块大石头算落了地。

张肯堂走进郑袭的办公室,一揖:“臣听说王皇妃有了身孕,恭喜皇上。”

郑袭道:“昨日请了方回春堂掌柜方清怡则过脉,确定是喜脉。没想到消息传播如此迅速,今早整个杭州城都知道了。”

张肯堂一脸严肃道:“陛下可知,杭州百姓为何如此高兴?”

郑袭摇了摇头,以他现代人的思维的确很难理解。

张肯堂道:“说明陛下深得人心,百姓们心中希望郑氏江山稳固。只有陛下有了子嗣,百姓们才能安心。官员和义勇军士兵会更高兴,陛下有了子嗣未来才有希望。”

郑袭心想接班人,要认真培养。一个正面形象的君主,对提高国家的凝聚力不可小觑。

张肯堂道:“杭州目前已经批准了两家邸报报社。今日创刊头版头条估计是王皇妃有了身孕,陛下有后了,中华帝国有了接班人。”

郑袭点了点头,“以后邸报只要不是违反爱国法令,不造谣。他们愿意怎么说,不允许政府干涉新闻自由。”

“陛下要是邸报上报道皇室成员,甚至将皇妃们出生来历都报道出來,要不要禁止呢?”

郑袭道:“为什么要禁?皇室没有什么不可言之事。但朕相信邸报有胆量八卦这些事,至少还需要几十年时间。”

“陛下倒是实话!只要稍有政治头脑的人,在目前这种情况不明的情形下,绝对不会去碰政治。”

“张公!义勇军有大的军事胜利,可以将信息提供给他们。百姓们也享有知情权,通过邸报他们知道中华帝国的真实情况。”

两人正探讨邸报对开启民智的影响,一名侍卫急匆匆走了进来。向郑袭敬过军礼,“陛下!来自马六甲的急件。”

郑袭撕开信封,丁勇、王长贵、何志飞和李宗华联名信。臣等四人率领所部水师、陆军义勇军官兵在3000万土著兵的协助下,于四月攻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巴达维亚城。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总督莱佛士,尼德兰人2000多雇佣军集体投降。缴获物资无数,附页有清单。后又攻下马六甲城和柔佛苏丹王国,已按照陛下的指示全力新建新加坡城、新加坡港。

郑袭高兴道:“张公,捷报。今日将这份捷报提供给两个报社。朕希望在明日的头版头条,看到这条消息。”

张肯堂接过信件,“也是一脸惊喜,好!义勇军为国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