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

何谓“自我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作为的人,就是健康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作为的人,就是不健康的“自我概念”,或者说消极的“自我概念”。

健康的“自我概念”,会让人觉得生活有奔头,工作、学习有劲头;不健康的“自我概念”,大概会让人“躺平”,最终成为一个无所作为的人。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黄金阶段,能否顺利而没有缺憾地度过这一阶段,健康的“自我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同学应当尽早地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概念”。早建立,早受益;晚建立,晚受益;不建立,不受益。

那么,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呢?

一、在学习落后的情况下,不自卑、不放弃,相信“我能行”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同学,只因学习差一点就否定自己。在这些同学看来,自己的名次在班里不显山露水,学习成绩难以令人满意;升学时,名牌院校不敢想,重点院校没希望,就是一般院校,心里也没有底……如此这般,将来能有什么作为呢?

只因学习差一点就过早地否定自己,这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必定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努力的人。学习差一点不要紧,考不上名牌院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自卑、不气馁,勇往直前、锲而不舍,未必没有一个靓丽的人生!

有这么一个故事,法国的一个年轻人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中途辍学而走上社会。走上社会后,他一时也没有走出自卑的阴影,无论干什么,总是信心不足,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一次,他走在大街上,看到街头有一个算命先生,就走了过去。算命先生看到他无精打采的样子,十分同情,就决定鼓励鼓励他,于是两手抱拳:“年轻人,恭喜!恭喜!你知道吗,你是拿破仑转世呀!”

“什么?”年轻人眼睛一亮,“我是拿破仑转世?”

“是的,你是拿破仑转世!”算命先生说得十分肯定。

拿破仑在法国很受人崇拜。年轻人觉得如果自己是拿破仑转世,应该会很有作为的。于是,他回去以后,买了很多有关拿破仑的书籍,房间里贴满了拿破仑的画像。在读了拿破仑的自传和有关拿破仑一生文治武功的事迹后,他决定要像拿破仑一样干一番事业。但想想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不足以成大事、立大业,于是他返回学校。他以前学一些课程的时候感到很难,甚至有一种不可逾越的感觉,而他现在学起来竟然觉得没有什么攻克不了的难关。毕业之后,他筹集资金,开始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渡过了道道难关,终于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

若干年后,他又遇到了那位算命先生,便问:“您当时怎么知道我是拿破仑转世呢?我现在成功了,非常高兴,我想报答您。”

算命先生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拿破仑转世。我只觉得你那时潦倒落魄,正是大有作为的年龄,在你身上却看不到昂扬的斗志,想鼓励鼓励你,就那么说了。”

其实,他是不是拿破仑转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算命先生的话点燃了他的自信之火,使他产生了“我能行”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他才冲出自卑的阴影,走上振作之路,最终获得成功。

“我能行”是力量的源泉,是行动的召唤,是克服困难的利器,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二、正确地评价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只有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概念。据史料记载,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李世民让“识鉴精通,复善谈论”的王珪对各位大臣加以评价,并问他本人与各位相比,情况如何?王珪答道:“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李世民和在座的各位大臣都认为王珪说得对。王珪既正确地评价了他人,也客观地看待了自己。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同学们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当像王珪那样,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肯定自己的长处。学习差一点,加倍努力就是;脑子慢一点,来个笨鸟先飞。何必自卑!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自我剖析是人经常进行的心理活动。但过多的、不恰当的自我评判,将妨碍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如果总是过分地否定自己,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满意,那么你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致丧失自信,并因缺少成就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才能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不屈的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三、要正确地与他人比较

人站在社会的坐标系上,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那种因学习差一点就感到“低人一等”的比较,越比越使人感到丧气。

正确的比较:一是要把单方面的比较变为全面的比较。在某些方面你不如人,在其他方面你未必不如人。陈景润这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因为教学效果差,后来被调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工作。他如果因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就认定自己什么也干不成,到头来,他不过还是一个图书管理员而已。但教学不行并没有使他丧失攀登数学高峰的决心,他朝着既定的目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最终登上了世界数学高峰。因此,不要只看一点而不顾其余,更不能轻易否定自己。

二是把静态的比较变为动态的比较。一个人的目标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去实现,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眼下你不如人,今后很难讲;今天你落后于人,明天说不定后来居上呢!同学们见过这样一些人物吗?在他们未曾发挥其潜能以前,看样子也不过尔尔,然而,当他们把蕴藏在身心之中、不但他人不了解,就是自己也未必了然的潜能发挥出来,就能创造出令人惊羡的业绩。这样的人何曾少呢!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第一次考大学榜上无名,后来又名落孙山,从此他放弃了高考,但他并没有放弃理想、放弃追求、放弃努力,最终成了中国文坛上的佼佼者。所以,静态地看人看己都是不科学的。这样说并不是否认自己的差距,否认自己的不足,而是在比较中比出信心,比出决心,比出赶上去的力量!

四、正确对待挫折,努力自强

生活中,谁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一次考试不理想就垂头丧气,再次考试不理想就躺下不干了,以致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至少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是,在挫折面前,要学会正确地寻找失利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如果是因为平时努力不够,以后加倍努力就是,自卑能解决什么问题?就算反应比别人慢一点,也不应自卑,与其自叹弗如,不如奋起直追。美国有一个叫莎莉·拉斐尔的女电视节目主持人,在30年电视节目主持生涯中曾18次被解雇。但是每次丢了饭碗,她都把目光投向新的目标,屡屡受挫而不灰心。1981年,她又因“跟不上时代”被纽约电视台炒了鱿鱼,此后无业达一年之久。这时的她并没有躺下不干,而是积极地准备,以东山再起。一天,她带着一个新的节目构想去敲美国某公司的大门。“我相信电视台会对夫人的高招有兴趣。”第一个接待者敷衍地恭维了一句,便溜之大吉。她又找了第二个人,那人也如法炮制。她不泄气,不后退,又去找第三个人……最后总算有人答应试用她,让她主持一个政治节目。这一次她获得了成功,并且连续获得两届“艾美奖”。

拉菲尔的经历说明:自卑不能战胜挫折,自强方能越过障碍。

自信与奋斗是年轻人的性格,在社会的“宇宙”中,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恒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都能放出自己的光和热。请把“我能行”植入你的心中,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