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驾崩
- 王朝末年,我在镇魔司斩妖那些年
- 扶桑有海
- 2025字
- 2024-01-31 22:03:55
十多年过去,李圣仁已经成了一个中年人,他不是修行者,岁月在他脸上的痕迹要比其他人快很多。
他的年号是太平。
这是他的心愿。
愿天下太平。
但是他好像并没有如愿。
太平三年,海州刺史打着清君侧诛乱臣的名义起兵造反,他们散布谣言,说他弑兄夺位。
他御驾亲征。
太平七年。
北方三十六部南下入侵大夏。
他再次轻征。
太平十三年。
南方蛮族北上。
他依旧轻征。
三次战争。
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开始摇摇欲坠。
战争打的是什么,是钱。
但是此时的帝国拿不出钱了。
他用尽了一切手段弄钱。
不断加重的税收已然让这个帝国不堪重负。
到处都是不堪重负的百姓,到处都是活不下去起兵的乱民。
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南征途中收到了加急奏折,已经有数州之地出现大量乱军。
“再快些!”
李圣仁吩咐道。
他必须尽快返回京都。
他说着,脸上变得有些潮红。
“陛下!”
身边的太监满脸担心。
他受伤了。
刺伤他的是一个孩子。
那个孩子坐在尸体中哭泣。
然后在他靠近的时候,他拔出了刀。
好在,京都近了。
“你说,朕死后,史书会怎么评价朕?”他看着车窗外的景色,神色有些落寞。
“陛下万岁……”
他制止亲信太监的马屁话:“我以为我能做好一个好皇帝。”
他确实在尽力了。
他一即位,就大赦天下。
并且一年之内连下两道诏书减轻赋税。
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那时候已经开始有起色了。
但是很快,海州刺史就叛变了。
随后就是一场接一场的战争。
他带着这个帝国,一步步的踏入了深渊。
他现在不禁有些害怕。
自己去了九泉之下。
如何见父皇。
如何见……皇兄。
他第一次觉得,当皇帝是如此的累。
他不禁想到,如果自己没有那样做。
如果皇兄坐镇夏安,他征战天下,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他开始絮絮叨叨的,说着一些往事。
依旧有些白发的他太监双目含泪,他是一路跟着这位皇帝的。他得位确实不正,但是他却无愧于这个帝国。
“朕有罪啊!”
“朕有罪!”
“朕有罪。”
他说着,眼中流下泪来。
他尽力了。
然天命不在。
“陛下!”
“陛下!”
太监跪在地上,不知说些什么。
“到夏安了喊我。”他挥挥手,靠着像是睡着了。
“陛下,到了!”
太监轻声道。
“陛下,到了!”
“陛下!”
许久。
没有得到回应。
他心中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他轻轻伸手,探了探那脸上还带着泪痕的皇帝。
他这时候才发现,陛下的黑发中,已然有着许多白发。
他一屁股跌坐在地。
他的脸上变得无比苍白。
没呼吸了!
这个皇帝,这个一生大半时间不是在平定叛乱,就是在举止外族侵略的大夏皇帝,驾崩了!
在夏安城外!
驾崩了。
他慌了。
他无声抽泣着。
许久,他站起身,擦去了泪水。
“小德子。”
“去换窦将军来!”
他唤来自己的亲信。
“公公!”
铁塔一般的汉子神色恭敬。
他知道,眼前的太监代表着皇帝的意志。
“窦将军,将你的亲信都调到陛下马车旁边,从现在开始不许任何人靠近。”
“靠近者,杀无赦!”
“无论是谁!”
他的声音很低。
但是却含着巨大的力量。
黑脸一样的汉子脸色一震,他不敢置信的看向车内。
隔着门帘,什么也看不见。
“窦将军!”
太监加重了声音!
“末将,得令!”
“小德子!”
“小福子!”
“你们一进城就悄悄离开,去寻太子沈相,说天黑了。”
“窦将军,放缓速度!”
在这个太监的操作下,李圣仁的死并没有让这座京都陷入动乱之中,不像十七年前。
已经贵为宰相的沈长君和太子很快就亲自将不见朝臣的陛下‘迎’进了宫里,随后五城兵马司控制了京都各要害衙门。
当天夜里。
皇帝于寝宫驾崩,遗诏太子李宣文即位。
那位能和太子板板手腕的二皇子李宣武最先反应了过来,他带着两千门客冲击宫门。
可惜他反应得太晚了。
这场动乱很快被悄无声息的镇压了。
随后就是一场清洗。
只是相较于十七年前。
李宣文显得仁慈很多了,他只是把那群支持二皇子的人下了狱,然后或贬谪,或降职。
他很快就坐稳了皇位。
而大狱中的李宣武,很快就被幽禁了。
他无比懊悔。
这次刺杀他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只有当时陪在皇帝身边的几个亲信知道。
所以他不知道这位皇帝受伤了,否者的话他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命运是个轮回。
昔日李承勋矫诏。
今日沈长君亦是如此。
李圣仁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襄皇帝!
这是大臣们在不断争吵之后,给他的谥号。
相较于他的父皇的荒皇帝,他可以了。
其实在那些儒家士大夫的眼里,他不该得到这个谥号的。
这些年,没人敢说话,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知道当年的那场夏安之乱。
他们比所有人都清楚。
李宣文没有时间为父亲的逝去而悲伤。
这个年方二十五的太子,从十五岁就开始监国了,所以对于处理国政他显得定心应手,更何况他还有那个于他来说亦师亦友的沈长君。
他更改了新的年号。
仁和。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要想办法,拯救这风雨飘摇的帝国。
减赋税!
平叛!
他连下了三道诏书。
第一道,将他那十岁的长子李仪立为了太子。
第二道,废除了宫人殉葬制度。
第三道,大赦天下,免除赋税三年。
他要绝了兄弟相争的悲剧。
李圣仁很快被葬入了修好的皇陵。
随行的还有一个老太监。
这个老太监在这场皇位交替中居功至伟。
等待他的本该是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是最终他选择了一直陪着他的陛下,做一个守陵人。
大夏国开启了新的篇章。
只是不知道,这艘大船是驶入那深渊中,还是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