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抚恤制度
- 最强皇长孙:我大明始终遥遥领先
- 陛下的小鱼干
- 2018字
- 2023-12-25 23:28:41
是夜,乾清宫。
“皇爷!”
“回来了?”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元璋随口问道。
“是!果然不出皇爷所料,就在您离开之后不久,那公孙先生便去而复返,足足在店里待了半个时辰才又匆匆离去。”
“嗯,知道了,继续监视,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发现任何异常,立刻回报!”
“是!”
朱元璋这才点了点头,随即便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去,把那个马三刀给咱叫过来。”
话音未落,二虎便立刻领命而去,时间不大,便将马南山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罪臣马南山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得不说,这马南山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尽管在朱雄英的求情之下暂且捡回了一条命,但却仍旧是戴罪之身,故而一开口便自称起了罪臣。
“马三刀啊,怎么样,这等死的滋味不好受吧?”
“回上位,是不好受,但心里倒是踏实了,只是……”
此话一出,朱元璋便把脸往下一沉,“只是什么?你该不会还在想着那个把你的钱全都骗了个精光的婆娘吧?”
马南山则连连摆手,“不不不,当然不是了,我马三刀虽然算不上什么英雄,怎么着横竖是条汉子,那样的亏,吃一次就够了,咱只是有些惦记家里的那几个侄儿……”
“侄儿?”朱元璋听了不由得一愣,“我说马三刀,你是不是在大牢里待傻了?当初在鄱阳湖作战的时候,你那两个儿子不全都……怎么又冒出来那么多侄儿呢?”
“回上位,那些孩子都不是罪臣的亲侄儿,而是大牛,天柱还有小七他们家的遗孤,当初咱看他们实在是可怜,就一并接到应天来了。”
听到这,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正要开口,身后便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放心好了,马叔叔,你家里的那些侄儿,皇爷爷早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此话一出,那马南山先是一愣,随即便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朱雄英笑眯眯地回道,“就在昨天,皇爷爷已经下旨,正是设立皇家福利院,就在国子监的旁边,凡是军户遗孤,在他们成年之前的衣食住行,全部都由朝廷来负责接济,不仅如此,还有先生和教官教他们读书识字,练习武艺呢!”
马南山听到这里,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上位,多谢长孙殿下!这样的话,咱就放心了。”
朱元璋看着他激动的样子,不由得叹了口气,“马三刀啊,你这次虽然犯了死罪,但念在你往日对朕忠心耿耿还有你那两个为国捐躯的儿子的份上,饶你一命,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咱就罚你在恩科开考当天跪在龙道之上,用所有应考士子唾弃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名,你可愿意!”
“罪臣愿意!还是那句话,只要是上位的旨意,我马三刀都绝无二话!”马南山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回道。
“好,既如此,那就这样好了,你先下去吧!二虎,送他回大牢。”
“是!”二虎应了一声,便押着马南山退了出去。
待他们走后,朱元璋这才转头对朱雄英说道:“雄英啊,你怎么来了?”
“母妃得知皇爷爷您最近晚上总是失眠,于是就向胡太医讨了个安神的方子,给您熬了点药粥,让孙儿给您送过来了。”说完便从屏风后面的一个食盒里端了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粥出来,“您尝尝,味道怎么样?”
“别说,这会咱这肚子还真有些空了。”朱元璋笑着接过粥碗,三口两口就将里面的药粥喝了个精光。
“好喝吗?”
“好喝!只要是咱大孙送来的,什么都好喝!”朱元璋放下粥碗,擦了擦嘴,然后才继续说道,“对了,雄英,那个什么福利院,是你想出来的?”
“是的,皇爷爷。”朱雄英点了点头,“孙儿觉得,那些军户的遗孤虽然可怜,但如果只是向马南山那样,单纯地给他们一些钱粮救济,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朝廷的抚恤制度下手。在孙儿看来,咱大明如果能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抚恤制度,不光能让整个大明军队的战力上一个台阶,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朝廷用人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改变那些遗孤的命运,算得上是一举数得了。”
“哦?那你说说看,这个抚恤制度具体应该如何制定呢?”朱元璋有些好奇地问道。
朱雄英则一脸认真地回道:“首先,咱们大明的军户制度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军户们世世代代都要当兵,没有自由,也不能随便离开军营。这样的制度,不仅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也让他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去开垦荒地,做生意赚钱。而且,一旦他们的父辈在战场上牺牲,那么他们的家庭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依靠朝廷的接济过活。但如果只是单纯地接济,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孙儿才想出了这个福利院的主意,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其次,就是那些在战场上负伤以及阵亡将士的遗老,遗孀,遗孤的安置和赡养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将士们在作战的时候就不会再有后顾之忧,打起仗来自然气势如虹,悍不畏死了。”
朱元璋听后不由得点了点头,“雄英啊,你能有这样的见识,真是难得啊!”
朱雄英则谦虚地回道:“这都是孙儿应该做的。毕竟,皇爷爷您为了大明实在是太过操劳了,孙儿虽然年纪尚幼,但也想尽可能地为您分担一些,仅此而已。”
朱元璋听后不由得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紧接着便有意无意地用考校的口吻问道:“好了,那以你所见,这个差事交给谁去办比较妥当呢?”
朱雄英则几乎是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道:“自然是马南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