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臂力惊人
- 三国:我在蜀汉朝九晚五
- 丛淼淼
- 1940字
- 2023-07-16 20:36:47
随着时间推移,日头高照,士兵除了汗流浃背之外,还肌肉酸疼。
这眼看是越来越难熬,于是其中有不少人开始悄悄偷懒,
一经发现之后,整个队伍连带兵长都要延长站立的时间,
队伍之中,所有人都咬牙坚持,不愿意做那个拖后腿的人,
这是正式训练第一天,钟民进来之后,看到一个个就像桩子一般,站立不动的模样,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奇怪的练兵方式,
眼瞅着的众人脸上逐渐痛苦,钟民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先生,此举何意?”
杨业道:“他们虽然都是郡中精壮,但是散漫不堪,没有作为一名士兵的意识,等上了战场之后,再去磨炼这种意识,那时就太迟了。”
钟民点头,对于这一点他深有体会。
整整一个上午,士兵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什么时候可以休息。
听到杨业命令之后,众人松了一口气,也不敢抱怨,毕竟抱怨要多站一柱香的时间。
接着便是去吃中午饭,还没有到地方,远远的就问道了香味,尽管很饿,众人还是排着队走进去,不敢怠慢,生怕又多加些练兵的时间。
在这里,伙食也比平日里好了一些,难得见到的荤腥,让他们多吃了两碗。
中午休息半个时辰,下午又开始了训练。
一天下来,众将士累的根本不想多说一句话,营地之中,士兵躺在其中,不多时鼾声四起。
次日,
休息好了的众人还以为又要开始站一整天,没想到杨业要求负重奔跑。
“我说过,要从四千人中选择三千人,所以要对你们各项都有要求,能不能留下来,还是被淘汰出去,就看你们自己了。”
众人一想到第一天杨业说的话,各个都不愿意被清出去,毕竟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废物。
于是极其配合,郡中上下看到将士都在奋力操练,所到之处皆是心安。
眼看杨业也加入其中,开始负重跑步,这些士兵彻底没了不服气的声音。
杨业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这八个队之中,每个队伍是一个团体,不断的培养默契,以及团队意识,就能发挥其最大战斗力。
得知的杨业一举一动都有深意,邓阳杨业越来越敬佩。
从开始选拔,筛选,到最后全营地上下,都服从安排,这种雷霆手段和速度,一点也不像是只是纸上谈兵的谋士。
不仅是邓阳,就连钟民这段时间都能感觉到郡兵的变化很大,所以一有空就到营地之中想杨业请教学习,
钟民为了一改郡兵散漫的行为,也开始了这种练兵模式,以至于全颍川上下的士兵,都在心中将杨业谴责了个遍。
除此之外,这些士兵也是需要学习阵法,
论体力他们还能拼上一拼,一到了这种理论知识,顿时就蒙头抓瞎。
为了能让他们看的懂,杨业其中阵法信息拆分之后,分散到各个兵长手里,这样学习的内容相对少了很多,尽管学习很慢,但是效果显著。
学完阵法,学旗语,反正是天天不落。
……
每隔七天,杨业就安排将士休息一天,可以自行活动,但是不得离开营地。
劳逸结合,赏罚分明,杨业也是驾轻就熟,本身日子就已经够苦了。
得知能休息的众人,总算能放松下来,但是也不排除那些疯狂学习的。
由于休息就一日,杨业一行人商量着和喝些茶,于是打算在颍川郡中找一间茶铺。
“先生,我算是服气了。”邓阳这些天下来,是越来越佩服杨业。
雷霆手段,震摄郡兵,校场整兵,效果惊人。
“认识这么久了,不用这么见外,叫我子瞻就行了。”
刚到一间酒舍门前,邓阳说道:“子瞻,这地儿酒香浓郁,最为好喝。”说完忍不住用手扇着酒香。
听到声音的店家走了出来,一眼就看到了杨业,见到杨业顿时激动不已。
“想不到此生有幸,还能再次见到先生。”老贾从店中走了出来,其中一条袖子空空荡荡。
杨业一时间想不起来,拱手道:“恕我眼拙,没有认出来。”
“当日诸侯征讨董贼,虎牢关前张将军大战吕布,我体力不支,未曾帮张将军擂完战鼓,我心遗憾。”
杨业这才想起来,竟然是那日擂鼓的将士,
见到杨业十分激动的老贾,连忙说道:“请坐请坐,我这就去为两位打酒。”
“不了,老贾,今日有约,改日来喝。”
拜别之后,
两人坐到茶铺之中,一眼正好可以看到老贾的酒肆,
刚一坐下,邓阳惊呼,“早就听闻他说起那位臂力惊人的将军,想不到就是子瞻。”
杨业差点没被水呛着。
老贾在店中忙忙碌碌,刚转过身去打酒时,只见一人站在门外,忍不住舔了舔嘴道:“哎,就是馋你这口酒。”
老贾一抬头就看到了老许,当下问道:“最近怎么也不见你来了?”
老许常在许县附近捕鱼,以此为业,每隔七天都要都颍川来一次,也有好些日子没有看到他的身影了。
“别提了,几日前去捕鱼,没想打捞上来一个人。”
老贾一惊,
“这人穿着不凡,像是一个儒雅大族之人,寻思是哪家大族不慎跌到水中,于是就带回了家,这谁知道他醒来以后,将我家中钱财搜刮干净跑了。”老许一回想起来,就后悔不已。
“真是该死,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报官没有。”
“谁管?这等乱世,能活着就不错了,谁还管这种事……”
两人叹气了一番,老贾给他打了些酒,也不再收钱,老许不好意思,也却没有推辞。
坐在店里的杨业冲着邓阳使了个眼色,
邓阳便追了出去,
等再回来时,邓阳道:“李儒没死,他往汝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