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朕与吾友,智冠天下

“待三省六部之法稳定行于天下,正如昔日三公九卿一般,后人子孙必沿袭不改,为后世万代所用!朕为此事殚精竭虑推陈出新,作为大力主持改制之人,朕将会被载入史册,功过三皇德兼五帝!”

宣室殿中,刘邦抱着戚夫人得意洋洋的哈哈大笑着。虽然主意是莫余提的,但毕竟推行主持此事的乃是自己,四舍五入算分工明确,顶多之后多补偿莫余一些便是。

戚夫人虽没太听懂,但还是顺着问道:“恭贺陛下!这三省六部制当真如此厉害?”

“嘿嘿,何止是厉害,现在一实施之后,朕发现仅用厉害已不足以形容,应当说是厉害至极!”

戚夫人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接下去,这厉害至极和厉害好像也相差不大啊?

就听刘邦继续吹嘘道:“自实行三省六部制,朝政日益清明,官员各司其职,政令通达四方,百姓安居乐业,可谓国泰民安。此制之妙绝,实为千秋之福!”

前面讲的尚可信服,后面便越说越离谱了,这改制才没过多久,对民间几乎无多大影响,何来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但戚夫人也不懂这些,就知道一昧捧着刘邦,连连惊呼陛下圣明,夸得刘邦大笑不止,当然这也正是他这么宠爱戚夫人的原因。

只不过这些吹嘘吹捧之言,都被在外求见的汾阴侯周昌给听见了。

他性格本就耿直敢言,才因此被任命为原先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得令进入后更是毫不留情的一瞪刘邦,张嘴便直接开骂。

“陛下居居然在处理政务之所白日宣淫,为为为阿谀奉承之词所喜,当当当真是……那桀纣一一一样的皇帝!”

周昌一激动起来便会口吃,所以刘邦闻言便知他是真的急了,只得呵呵笑着松开戚夫人让她下去,看起来没半分不好意思的模样,显然并非第一次那么做了。

“哈哈哈~汾阴侯勿怪,下次朕会注意不在宣室殿如此行事的,不过这所谓阿谀奉承之词……戚姬所言何错之有?朕提出的这三省六部岂非良法,汾阴侯以为如何?”

周昌紧紧皱起眉头,若是单论这三省六部制,在实际行使之后便能看出,简直宛若为朝廷量身打造般合适,方方面面尽皆无一死角。

这六部在每一部名下还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又发展推动了各机构之间的牵制与运转,可谓是好处多多。

光就周昌所感受到的益处,便整整有四:一曰明分职权,各司其职,不相干扰;二曰制衡监察,互相制约,不致专横;三曰简化机构,提高效率,不至繁琐;四曰统一法度,规范行事,不至乱象。

如此三省六部之制乃治国安邦之良法,因而周昌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反驳,只得更加急切和口吃的说道:“虽是不错,然然然……然而……”

看周昌已经把脸快憋红了都再难往外蹦字,刘邦也不想真把他逼急了,连忙转移话题道:“对了,汾阴侯寻朕所为何事?”

周昌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稍微平缓一些,但自知如此心情下定然口吃到再难长篇大论,只能恼怒的将一筒竹简摆在案上,简明扼要道:“此此乃陛下先前命御史大夫所办之事,陛下稍后看看看便知……臣且告退!”

刘邦敷衍的点点头送走了周昌,此类政务之事对他而言何时再看都不迟,关键是方才跟戚夫人吹到了一半戛然而止,甚是不过瘾,刘邦正寻思着去哪儿把剩余的嘴瘾过了。

“对了,正好数日未曾拜访父亲,朕直接去见太上皇吧。”

想到这里,刘邦精神一振,既然做出此等大事,怎可不到年少时始终瞧不起自己的父亲那儿显摆一通?

刘邦向来行动力极强,想到便要做到,当即摆驾移步去找刘太公。

等刘邦见到刘太公时,刘太公正一边把玩着手中一叠竹牌,一边眯眼晒着太阳,不知在沉思些什么。

耳闻管家提醒一声陛下来了,刘太公起身迎接,刘邦也笑嘻嘻拱手弯腰一拜:“久未相见,阿父可安?”

有了之前的太上皇事件,刘太公便依旧像以前那般受着了,只是称呼上稍微注意了些,点头应道:“近来无恙,有劳陛下挂念。”

这拜见行礼也就走个过场,刘邦急匆匆的直奔主题,马上开始了此次过来的目的。

“阿父呀,虽多日未能来与您请安,但朕也是有所缘故,近日正忙于些大事。”

“哦……是么,”刘太公不咸不淡的说道,“那陛下真是辛苦了。”

刘太公明显心不在焉,还在想着先前莫余教的那件事,但足足等了好一会都没说话,可把刘邦心里给憋坏了。

阿父今次是怎么回事?都在想什么呢,为何不继续顺着问一下朕在忙什么大事?您倒是开口问问啊,否则朕如何顺水推舟的继续说?

又等了一阵子,刘邦忍无可忍,只能接着道:“唉……朕虽心念阿父,奈何这些大事皆关乎国家民生,不容有丝毫耽搁与马虎,只得如大禹治水般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作为神话传说,刘太公好歹是听过的,见刘邦这么不要脸的自比大禹,刘太公的心思终于被拉了回来。

——倒不是他想通了莫余的提议,而是感受到刘邦的欠揍程度正不断上升,勾起他心中怒火体内血压,因此脑中天秤越来越偏向“还是揍他丫的吧”。

“陛下究竟是在忙何事,竟如此重要?”

听刘太公这般追问,终于等来问询的刘邦内心大喜过望,他跟莫余一样最怕吹牛时没人捧哏了。

“其实说来也无甚稀奇,众所周知,朕一向心系天下,纵使有所成就,仍盼望百姓安居乐业,如此便会想该如何使朝政清明呢?最终,在朕与吾友的商讨之下,决定将朝廷革新改制!”

刘邦在刘太公面前倒并未独占改制功劳,毕竟先前他也与王陵说过此乃他与莫余共同所想,而且他不知为何总有种莫名的直觉——若对刘太公也过于胡吹大气,日后或许会因此大丢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