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私活这种事情,从古至今,就从来都没有真正断绝过。
为了服务朝廷,工部养了一大批的技术人才,而且更重类型的有,种类非常齐全。
按照朝廷各有司衙门做事情的一贯尿性,人才储备这种事情,一直都保持在过剩的高水平上。
这就导致了,朝廷没有那么多开工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每天就闲着或者打下手。
搞一些有的没的,也是没办法。
但是私活就是私活,没有办法放在明面上。
不然的话,大家都有样学样,岂不是乱了套。
“放心吧,不会让您犯错误。”
“项目是太上皇的,说起来也算是朝廷的,让工部出出力怎么了,换成其他人想争取个表现的机会还没有门路呢!”
“做说了,又不是让工部白干活,还得往里面贴银子,有预算的,按照施工进度,会分批把银子打过去。”
名头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贾环,一开始就想着找合作伙伴的原因。
原本打算,看着能不能通过府里的关系,看看能不能搭上皇上这条线,对于成功率,贾环还是有一定的把握。
毕竟皇上缺银子这件事,几乎就是朝廷里公开的秘密。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把林如海一个探花,直接安排到巡盐御史的位置上去。
皇上也是没啥人可以用了。
三鼎甲的仕途,几乎很少有出任巡盐御史的先例。
原因很简单,其一是盐业牵涉过深,而且行业特征太过于明显,并不适合锻炼年轻官员。
其二就是,三鼎甲很少涉及御史类的岗位,都知道监察得罪人,尤其是下面的小御史,还没有决策权,更是两头受气。
当然,左都御史之类的高级别职位除外。
和太上皇达成合作,完全是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过有了这个名头之后,贾环算是傍上了大腿,都说皇家无私事,那么换言之,太上皇参与的事情,也都可以说是朝廷的事情。
就好像某种特殊类型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信用这种东西,放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有一个大的平台在后面做支撑,就会被放大很多倍。
“你让我考虑一下吧。”
政老爷还是有点犹豫,毕竟以前没干过那么大的。
万一事情闹大了,到时候不好收场,没有人能够保证,太上皇会出来兜底。
“您慢慢考虑吧,不着急。”
“不过要是不干的话,工部少挣一笔银子,不知道到时候您手底下那些人,会不会对您有看法。”
事情都是公开的,瞒是瞒不住的。
项目施工肯定要如期进行,工部不能接手的话,贾环肯定要另辟蹊径,时间上肯定不能耽误。
而且天气马上就要放暖了,一直到下一个低温季节来临,也就大半年的功夫。
等到再上冻的时候,还没有如期完工的话,就得再等好几个月,贾环没有那么多的功夫和耐心。
按照贾环的计划,一期就是大几百万两银子的规模,顺利的话,接下来还会更多。
整体算下来,几千万两,肯定是打不住的。
都说用生不如用熟,如果一期搞得比较好的话,贾环肯定要想方设法,把提供技术支持的队伍之中,表现比较优秀的,收编下来。
这样的话,就等于有了自己的队伍,等二期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工部啥事了。
只能干看着,一点好处捞不着。
贾环以及贾家和项目的关系,肯定是会众人皆知,到时候工部的人没有能够分一杯羹,从中获利,难免会对政老爷产生看法。
说白了,贾环这就是在用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来让政老爷态度主动一点,互利互惠的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
跟贾环打交道多了,赦老爷和政老爷的脑子运转速度都提了上来,瞬间就都明白了贾环隐含的意思。
和赦老爷在一边偷笑不同,政老爷则是有点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但就是拿贾环没有办法。
堂堂正正的阳谋,是不太容易破解的。
财帛动人心,利益就摆在眼前,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
“你就这样对你老子下手?”
到底是长辈,天然就占据着一部分的优势,就好像是女人一样,道理讲不过的时候,就开始跟你聊感情……
在政老爷进来之后,一直站在旁边的赖大,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眼神都有点发直了。
什么时候,贾环在府里的地位已经这么高了?
就连政老爷这种,一般情况下,都不苟言笑的人,都能够容忍到这个地步!
贾宝玉那种吉祥物一样的宝贝,都没有过这种待遇!
看看眼前的情景,再想想自己的状况,赖大突然感觉到,自己或许也没有那么亏。
银子没了就没了,眼下就又是个机会。
要是能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话,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兑现诺言,以后也算是还有个盼头。
“您可真是冤枉我了,好心提醒您,想着有好处的事情,您先跟着沾点光,说不定还能往上升一升。”
“没想到您非但一点忙都不帮,还要倒打一耙。”
贾环瞬间变脸,满脸委屈,就差哭几句了。
人在江湖飘,演技必须高!
政老爷瞬间愁云惨淡!
确实有点进退两难……
原则上来说,政老爷是不喜欢冒险和激进的。
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才混到如今的职位上,表现确实不咋优异,但也是算是有点资历了。
为了银子和虚无缥缈的升职,说实话,政老爷不太想冒这个险。
机会没了就没了,顶多损失一点机会成本。
如果要是被一时的冒险影响了,导致降职或者免职的话,按照政老爷现在的年龄来看的话,十有八九是升不上来了。
主要也是政老爷不缺那点银子,或者换个更加直白一点的说法,就算是政老爷主持这项工程,也搞不清楚,从哪里捞银子。
收益和风险不对等,政老爷态度自然不积极。
但是其他人有这个能力!
无论是政老爷工部的同僚,还是下属,都有的是办法,从中获取除了正常收益之外的灰色收入。
算一算,搞不好顶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俸禄,怎么可能不感兴趣!
俗话说得好,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贾环都没费多少心思,就把政老爷搁进去了。
“要不我给您出个主意吧?”
到底还是在外人面前,得给政老爷留点体面。
不然的话,贾环也不敢保证,将来某一天,会不会享受到大脸宝同款的父爱套餐……
有点岁数了,贾环还是要脸的,做不到大脸宝那样……
“有话快说。”
政老爷脸色瞬间多云转晴,头不疼了,腰也不酸了,感觉还能一口气上三层楼。
至于赦老爷,没啥变化,还是乐呵呵在一旁看笑话。
府里难得见到这样的场景,想来赦老爷也觉得新鲜。
“要不您也别拿主意,直接往上报一报?”
贾环还是害怕有点伤了政老爷的自尊心,读书人脸皮薄,玻璃心,都稍微有点脆弱。
说白了,就是又当又立。
想要的东西多了,苦闷是在所难免的。
“嘿,要不说,还得是你小子!”
政老爷还没反应过来,赦老爷已经拍案而起了。
直接指着贾环,就喊了出来。
也不知道是夸奖还是赞扬。
甩锅这种事情,还是得讲究个方式方法,不然的话,要么甩出去没人背,掉到地上之后,就很容易变成你砸了锅。
后果会很严重……
要么就是被别人太极推手,把锅再甩回来,还得继续背着。
不过事情到了政老爷这里,已经变得很简单了。
只要公开把项目汇报上去,做与不做,都得有个意见拿出来。
而且,提前把事情公开,有利于政老爷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等于是给领导出了个难题。
不过没有把握和后台的话,不建议随便尝试。
主要是政老爷的人事任命权,并不在所谓上级领导的手里,而是在地位更高一些的皇帝和太上皇的手里。
把锅甩给领导,然后给同志们带来好处的同时,还给太上皇解决了问题,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等到这小子进入官场之后,绝对比咱们俩有出息。”
政老爷也反应过来了,指着贾环就是一顿猛夸。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是长辈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场面。
“你就不担心,工部接手以后,在成本上把控不住,到时候让你的银子直接被吃掉?”
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
政老爷也是个操心的命,而且又是工程行业的行家里手,有些事情做不来,不代表不知道。
成本不透明,一直是所有类似行业的困境。
对于工部而言,肯定是要把成本拉高,无论是报价还是执行环节,都有无数种的方案,可以顺利实现。
那么如果真让工部得逞的话,贾环就是最大的冤大头。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无解的。
一栋大楼,一个项目,从无到有,所有的过程把控,都会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在造价表上。
贾环需要面对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内行想尽办法坑外行。
只需要引入竞争机制,问题就自然而然可以得到解决。
“想吃也行啊,学费肯定是要交的。”
“不过要是工部也得有那么好的牙口才行!”
只要要素能够自由流动,竞争能够相对充分,贾环就不担心信息上的不透明。
“你倒是自信满满。”
“不过你也别忘了,工部日常负责的项目,要么就是宫里的,要么就是朝廷下达的,户部拨银子。”
“时间一长,难免养出一群大爷出来。”
作为资深从业人员,政老爷太清楚里面的套路了。
上层的管理人员,并不实际掌握成本的控制,所有的预算报上去之前,所能够得到的数字,几乎全都是手底下的人,报上来之后,直接加总得来的。
而下面负责执行的具体人员,几乎就全都是手艺人,说白了基本上都是师徒父子相传。
要知道,薪火相传的过程中,传下来的并不仅仅只是手艺,还包括其中的潜规则。
而且,就算是上来一位英明的领导,想要打破局面,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想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里有这些好事儿!
上面的人,如果敢砸下面人的饭碗,那么下面的人,就敢让上面的人出洋相。
到底是所谓的清清白白重要,还是乌纱帽重要,简单对比一下之后,答案不言而喻。
“您就放心吧,我肯定不会把所有的项目,全都交给工部来做。”
“关于预算方面,只要把握住总数,如果工部接下来的话,就得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完工。”
只要控制住钱包,就不会冤大头多掏钱,这就是贾环定下的基本原则。
“你想的太简单了!”
“就算是你把银子控制住了,他们也会有其他的办法,来慢慢掏空你的项目。”
“比如,偷工减料……”
表面光鲜这种事情,并不仅仅只发生在二十一世纪。
看起来不错,用起来就完,已经屡见不鲜。
“没事儿,我可以让他们相互监督。”
“工部的人,想要忽悠咱们,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
“但是如果我找的是一些行家里手,恐怕到时候,就算他们想忽悠,也没有那么简单了吧。”
都说同行是冤家,让一个做工程的,去挑另一个做工程的错误,简直不要太容易。
没有完美的行业,一般人只要进去摸爬滚打过,就很容易看到其中的弊病和弱点在哪里。
“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谁能为了几两银子,去得罪工部这么个巨无霸。”
“而且,他们以后大多还得在京城混饭吃,要是工部不待见他们的话,以后怎么生活,说不定都是个大问题。”
怎么想和怎么做,基本上永远都是两码事儿。
事情不到执行阶段,在加上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很容易就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