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们公司的入职门槛是本科学历……”
“我们是小公司,其他的先不管,就说我这会计急着要走,你来了就能上手?会开发票吗?会报税吗?能直接接手做账吗?你刚毕业没经验,这就不合适了……”
“抱歉,你不符合我们公司的招聘条件……”
……
“姑娘…姑娘……”
薛怀瑾猛然惊醒过来,看到趴在床边叫自己的青衣侍女,下意识道:“落雪……”
“姑娘,落雪在的,不怕不怕,梦梦飞走……”落雪见自家姑娘醒了,赶紧抱起来安抚。
……
感觉小主子睡着了,把她重新放回床上,落雪就在床边的矮榻上休息。
听到旁边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小女童也就是薛怀瑾这时又睁开眼睛,纷乱的思绪经过刚刚的沉淀已然平息,但想到刚刚的梦,一时半会又睡不着了。
薛怀瑾今年刚满三岁,是燕京薛氏嫡支的六姑娘。燕京薛氏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世家,薛怀瑾就是当代族长的孙女,她的父亲是少族长。
薛怀瑾从小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梦醒又大多忘记了,只是莫名知道了一些奇怪的知识。
直到最近整晚整晚的做梦,就是梦醒了也都记得梦里的事情,而且梦还是连续的,她下意识地没有把这件事告诉长辈。
就这样连续一个月后,今天晚上有了结果,原来自己死后又投胎了。
上辈子她叫王诗瑶,在另一个世界出生在一个小镇上,爸爸是救护车司机,妈妈在学校承包食堂,在小镇上,她们家还算富足。
人生的变故出现在王诗瑶中考后,刚完成中考回到家,面对的就是爸妈离婚,她被分给爸爸,妈妈走了。
半年后,爸爸打算去大城市发展,就把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高中,办完手续后,他就离开了。
和妈妈一样,从此再也没回来过,两人都会定期给她转生活费和学费,但电话却越来越少。
他们各自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孩子,在她毕业后,停了生活费和学费,彼此基本就断了联系。
王诗瑶整个高中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等她清醒过来,接受现实,却发现已经临近高考了。
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能上专科,最后只能用心挑了个适合自己专业:会计。
大学毕业后,本想着自己是财务专业毕业的,又有证书,每个公司都需要会计,应该不难找工作,没想到四处碰壁,找不到工作。
又一次面试没通过,回家哭着睡过去,再也没醒过来。
虽然不清楚上一辈子怎么去世的,但能从头开始第二次人生,是自己的幸运,这次的人生绝对不能再稀里糊涂地浪费了,要好好努力,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中午,精神饱满的薛怀瑾在另一个侍女听雪的照顾下穿衣洗漱:“姑娘这几天晚上没休息好,夫人嘱咐,今天是蒙学休息日,让您不用早起,好好睡一觉。
所以今早奴婢就没叫您,果然睡饱了,看着都比前几日有精神了!”
“娘……”薛怀瑾下意识喊出声,母亲的身影出现在脑海里,过往一幕幕从自己脑海里闪过。
温柔的母亲,宠溺自己的父亲,开朗的大哥,活泼的三哥,威严的祖父,慈爱的祖母,还有在外游历,经常给自己寄礼物的曾祖父……都是关心自己的亲人。
真好,自己又有家了。
“姑娘,林妈把粥拿回来了,您先垫垫,吃完咱就去夫人院子吃午饭,今天老爷休沐在家,姑娘午饭时就能见到老爷了。”听雪说话的功夫,林妈已经把粥盛好放到了薛怀瑾的面前。
这粥是从父母院子的大厨房拿过来的,自己的院子就在父母院子的隔壁,也就没设厨房,每天和父母一起吃饭。
之前没觉得饿,这会闻到粥香,薛怀瑾突然感觉饿得前胸贴后背的!
吃过饭后,简单收拾下,随听雪去父母的院子,也就是青竹院。
其实她之前就住在青竹院里,但家族规定:“家族子弟不论男女,满三岁就要单独住一个院子。”
再具体的没说,但大家默认八岁以下的孩子,就住在父母主院的附属院,方便父母照顾,到了八岁再搬到内宅和外宅分界线那边,那片地方全部住的未婚子弟,女孩住处靠近内宅,男孩住处靠近外宅……
薛怀瑾两人没走多久就到了青竹院,刚进大门,就见迎面走来两个小少年。
大一点的八九岁的样子,英俊挺拔,看到自己后,刚要说什么,就被小一点的少年挤开:“妹妹,妹妹,我想你了,你有没有想我啊?”
“我也想三哥了!”薛怀瑾赶紧回道,就怕三哥又要自由发挥。
见大哥虽然没说话,但也看着自己,连忙补道:“我也想大哥了!”
这是薛怀瑾的大哥薛怀远和三哥薛怀钧,其实她只有这两个亲兄长,但没分家之前,称呼是按照族里嫡支男女通排的大排行算的,比如她就行六,人称六姑娘。
“真乖!我们一起进去吧。”薛怀远走过来揉了揉妹妹的头发,牵起妹妹的手,往堂屋走去。
薛怀钧窜到妹妹的另一边,伸手也要去揉妹妹的头发……
“啪”被大哥打手了。
“没轻没重的,把妹妹扯痛了怎么办?”薛怀远制止了淘气的弟弟。
“凭什么你可以,我就不可以,我也会轻轻的……”薛怀钧在大哥的死亡注视下,说不下去了。
“哼!大人不记小人过,我不跟你计较!”薛怀钧说完就牵起妹妹的另一只手,说道:“妹妹,梅姨说今天有你爱吃的清蒸雪鱼,高不高兴?”
“真的吗?”薛怀瑾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自己最喜欢吃这个了。
“我也最喜欢吃清蒸雪鱼,可惜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这次提前做了,不知道能不能吃两次?”薛怀钧向往地嘀咕着。
“光想没用,你得和娘说!”薛怀远鼓励弟弟“心动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