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兄妹乱伦,瓜期不代
时间:东周72年
人物:齐襄公
历史的主角往往以男性居多,偶有女性出现也大多事关风流。而发生在后宫里的香艳逸事更容易被历史记载。齐襄公吕诸儿之所以青史留名,很大程度上与他的不伦之恋密不可分。
前文说过,文姜是一位著名的美人,是齐襄公的异母妹妹。这对兄妹经常不分场合地你侬我侬、甜蜜赛过恋人,竟然把齐襄公正牌夫人、周王的妹妹王姬给气死了。
自从嫁给鲁桓公姬允之后,文姜就没有再和齐襄公见面。直到齐襄公四年(前694)正月,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地会见,文姜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母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姜又与哥哥厮混,鲁桓公姬允愤而责怪文姜。可文姜不但不加收敛,反而去情哥哥那里告自己夫君的状。同年四月初十,齐襄公设宴招待鲁桓公,故意把他灌醉,然后派公子彭生趁助其登车之际,就势将鲁桓公给勒死了。
为了消除恶劣影响,齐襄公又四面出击,转移视线。其中最出格的事,是联合另外三国出兵,帮助卫国的昏君卫惠公卫朔复国。
卫惠公即位后没多久,就被卫国人赶跑了。卫国新君黔牟是周王室任命的,名正言顺。但架不住齐襄公多管闲事儿,横插一手,要替卫惠公出头撑腰。卫国人微力弱,只好向周王室求救。
周庄王姬佗紧急召集各位大臣,询问谁愿意领兵去救卫国。周公、虢公都说:“王室自讨伐郑国不胜,就号令不了诸侯了。现如今的齐侯,一点儿都不念及他原配夫人是王姬这层亲戚关系,莫名其妙聚合四国,而且打着帮助君主复位的旗号,可以说是名顺兵强,我们是打不过的。”
这时,一名小人物子突表示反对,说:“二公之言差矣!这四国只能说是兵强马壮,怎么能说是名正言顺呢?”周公说:“诸侯失国,四国助其复国,有什么不顺?”子突指出:“卫国的新君黔牟,是周王任命的,自然要废掉原来的卫惠公。二位公侯却认为那些诸侯的拥立是正当的,这让我无法理解!”虢公解释说:“打仗是天大的事,要量力而行。我们王室的衰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讨伐郑国的时候,先王被郑将射伤,到现在已经两代人了,都没能兴师问罪。现如今,这四国的兵力,十倍于郑,我们王室一家出兵,如同以卵击石,自灭威风,根本是无益于事啊。”子突说:“我认为天下的事,公理战胜强权是正常的,而强权战胜公理则是反常的。王室的任命就是最大的公理。一时之强弱在强权,千古之胜负在公理。”
主管国事的周公、虢公显然不认可子突的观点,只给子突区区二百乘人马。四国将领一看,对手只有这么几个人,立刻变得如狼似虎,不等子突安营,就冲过来大杀一场。子突兵败,自刎而亡。
齐襄公干了一堆不靠谱的事情后,总觉得周王室会怪罪下来,于是急忙派连称、管至父两位将军去戍边,以防万一。临出发时,两位将军请示齐襄公大概要守多长时间。彼时,齐襄公正在吃瓜,没过脑子顺口说了一句:“等明年瓜熟的时候,我就派人替换你们。”
一年转瞬即逝,齐襄公竟然把这事忘到九霄云外了。连称本来就对齐襄公不满,正要发作,管至父好心劝道,怕是君主事情多给忘了,咱们还是先提醒一下吧。于是就派人给齐襄公送瓜,同时提请换人。没有料到,这温柔一招反倒惹怒了齐襄公。齐襄公愤愤地说了一句不可理喻的话:“换不换防,那得看我的意思,你们有什么资格催请?居然还拿一车破瓜来暗示我,再过一年再说。”
两位将军本来就对齐襄公不满,就煽动底下军卒闹事。于是,一帮军卒趁着齐襄公出门打猎之机结果了他的性命。随后,他们另立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为齐侯。
本章小结
中央王权的衰落,导致诸侯纷纷生乱。郑国的将领敢于射伤周王之际,就是王朝权威彻底垮塌之时。南方的楚国强大后,产生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念想,构成了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原本可以承担起领导责任的齐国,却因为君主的个人品质导致乱上添乱。这就是春秋乱象。不过,虽然很多人把周礼抛诸脑后,但还是有一些人在努力维护这个顽固的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