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舅舅

孟憬

我是一个极重亲情的人,特别是对在我生命和人生中有着重要位置的人。我的小舅舅孟庆泰先生,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个人,无以替代。

秋风凉凉,云层密集而厚重,秋雨绵绵,老下个不停,窗外淅淅沥沥,声音如泣如诉,我的心境如同这悲秋,沉闷哀痛,泪水不由自主地在脸上、心中流淌着……

我也是77岁的老人了。20多年来,顽固的失眠症造成多种慢性病,特别是这半年来,我日日在病痛中无奈地挣扎。严重的眼疾致使我不敢看手机朋友圈,甚至不能戴老花镜,否则双眼刺痛,苦不堪言,这几乎断绝了我与外界的联系。正因如此,当我得知小舅舅驾鹤西去的消息时已过百日。我后悔、悲痛、遗憾、惋惜交织于心,心情沉重不安,不能原谅自己。没有为小舅舅送行,是我永远的内疚和终生的遗憾。

面对小舅舅的逝世,我痛我思我怀念,我要用这蘸着泪写成的文章,来祭奠在故乡青岛唯一与我有亲近联系的长辈、崇敬的师长、知心的朋友孟庆泰先生。

我清楚地记得,2000年我从北京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面授回青,母亲对我说:“你难得回青一趟,这次一定要去见见你庆泰小舅舅。他在书法、篆刻和相关文史研究方面很有造诣,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热情……”

爱好相同,学识渊博,还是一个正直热情的人,我迫切想见到这位从未谋面的长辈。当我从19层楼电梯走出时,小舅舅早已迎候在楼梯口。我曾想小舅舅住在名人楼,名气很大,肯定是西装革履,风度儒雅。我眼前的小舅舅的确风度不凡,但极朴素随意,身着一件很旧的白色老人汗衫,肥肥的短裤,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他满脸微笑地说:“孟憬来了好。”我顿时觉得亲切、放松了许多:“小舅舅、舅妈好!很高兴见到您,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然后恭敬地把我亲自裱好的工笔人物画轴和水果交到二老手中。

孟庆泰的二伯父、孟憬的外祖父孟超

2000年孟庆泰给表姐、孟憬的母亲孟灼题写的书法

2005年孟憬夫妇与孟庆泰仅有一张拍虚了的合影

交谈中,我完全摆脱了局促不安,如老朋友般亲切愉快。期间不时有中青年人前来拜访、讨教小舅舅。小舅舅总是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逐字逐句、一笔一画地极其负责。学生们一口一个孟老师叫着,对他的崇敬深深打动了我。确如我母亲赞许的那样,小舅舅是一位德艺双馨、可敬可信的长辈。母亲有意把我托付给小舅舅,是她最大的心愿。

母亲去世后,我一切遗产都不要,只留下小舅舅2000年写给母亲的“闻鸡起舞,对酒当歌”这幅字。小舅舅生前我未曾请过他的墨迹,那是因为我有亲身体会,每幅字画都是作者的心血铸就,而不是什么“一挥而就”的。我搬进新居电梯房,小舅舅答应给我写一横幅,但他已病得厉害。为了让他好好安心养病,我总劝慰他:“不急,保重身体最重要。”小舅舅深处病痛折磨之中,未能如愿给我题字,所以我更珍重小舅舅赠予我母亲的墨迹。那时我和老伴刚自学裱画,在裱过自己许多书画作品后,有了经验,才仔细、慎重地把小舅舅写给母亲的这幅字用传统方法装裱成轴,留在我们身边保存,不想成了永远的念想。

亲情啊,真像六月里的阵阵凉风,把爱吹进了我的心灵。我庆幸且非常珍惜这迟到的亲情。20多年来,我们仅见过两次面。第二次是我和我爱人申延平一起去的。我们都喜欢书画艺术,延平更喜欢篆刻,得到当面求教小舅舅的机会。小舅舅赠予我们《孟庆泰书法篆刻集》等三本书,我们有了难得的学习范本和工具书。

我曾得知他的世交挚友评论《孟庆泰书法篆刻集》,说这是孟庆泰先生“孜孜矻矻40余年,心血神髓、日精月华之积累,而凝做一册,颇得业内同仁重视,好评如潮……”可见小舅舅对我俩的用心和期望。记得要参加亲家母80岁寿宴时,我认真翻阅,参照小舅舅书写的“集宋人词以祝明哲夫人八秩荣庆”的龙门联,在小舅舅的指导讲解下,我为亲家母写了一副寿联,获得众人好评,并与一张工笔人物、一张写意人物,共三幅作品参加2017年中国第八届艺术网大赛,获优秀奖。20天的活动,小舅舅为我投票点赞12次。他给予我的赞许、鼓励和支持,特有分量,我一定努力学习书法,不辜负小舅舅的一片苦心。

最使我受益的是,在我们微信聊天过程中,小舅舅捋顺了孟氏家族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近二百年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和巨大贡献。小舅舅的高祖孟继垚有《静远堂诗存》、曾祖孟广琛有《双松书屋诗稿》、祖父孟昭鸿有《放庐诗集》传世。孟氏家族世代书香门第,才人、名人辈出,近代又有著名作家、剧作家孟超,著名书法家孟庆泰……继承发扬了先祖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艺术风格。小舅舅为崂山、八大关、琅琊台、天后宫等许多名胜古迹题匾书碑,留下宝贵的墨迹。为了让我更深刻更系统地了解孟氏先人的作为,小舅舅又特地转来他的口述采访文章《几经长啸看吴钩》,是我多年来非常渴望了解的内容,文章题目就十分醒目给力,细心读过数遍,不忍释手。我再次为孟氏先辈们为世人留下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感动,并以身为孟氏家族的一员,甚为骄傲。

20世纪70年代初期孟庆泰在青岛海滨

20世纪70年代中期孟庆泰在长城

20世纪70年代中期孟庆泰在沈阳

从微信中,我了解到小舅舅的父亲孟宪集(1914年生)和我外祖父孟超(本名孟宪棨,1902年生),是堂兄弟,同一祖父。我母亲孟灼(1921年生),是孟超的长女,比孟宪集仅小7岁,一起读过书。我是孟灼的长女,所以我比小舅舅还大4岁,就不足为奇了。

小舅舅是我的长辈,我敬重他,敬重他学识渊博,待人随和,性格正直。我深深地怀念他,是他第一时间转告我,作为名人的外祖父孟超故居在青岛市苏州路20号挂牌;他知道我喜欢音乐,每日清晨必分享晨曲视听,送来美好一天的祝福,让我享受亲情的关怀和温暖;他了解我崇拜80多岁的人体艺术大师王德顺,瞬间就转发王德顺的励志小视频给我,这跟我自己网上翻找下载感觉大不一样;他关注我的朋友圈,我办的少儿书画培训班有了成绩,他高兴地发信祝贺,教学上偶有小纰漏,他及时指出并纠正;他知我酷爱工笔人物画,敬仰工笔人物画家项维仁,便急急转来连环画传奇,赠我项维仁先生的小挂历,并推荐项维仁先生的新作集锦《笔端佳丽》,我网购后认真拜读,临摹《巧姐饲雏》,并参加了网展……

俱往矣!我再也见不到我可亲可敬的小舅舅了。每想起小舅舅,我就热泪涟涟。我要用这饱蘸苦泪的笔,把对他的思念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

2021年10月4日

20世纪70年代中期孟庆泰在崂山北九水

20世纪90年代孟庆泰参观滕王阁

2002年孟庆泰参观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