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益王被参

陛下他们先下了船。

而后便是丽妃娘娘等人。

益王先把他父皇送上御驾,转身又去接亲娘。

景王嗤笑一声:还挺忙。

真是孝顺啊!

又是浩浩荡荡的马车,从西郊运河码头往内城而去。

路边的百姓们纷纷围观。

皇帝陛下还非常亲民的让路公公掀开了帘子,跟路边的百姓们打招呼。

于是两边的百姓们更激动了。

要不是御林军使劲拦着,他们能冲过去跟陛下亲切握手。

那可是陛下啊!

真龙天子!

要是能摸一下,能沾上点福份就够他们一辈子受用了。

哦不,摸到陛下的御驾都够够的了。

百姓们心想。

御林军一个个面色扭曲,架起的人墙被挤得东倒西歪,内心叫苦不迭。

前面的马车能不能走快点!

他们兄弟快要支撑不住了。

在上京百姓们热情似火的夹道欢迎下,车队终于驶入了内城。

一众负责净街的御林军同时松了口气。

宫门口。

如同出行那日一般。

郑愿郑大人为首,百官相迎。

场面浩大。

陛下自御车上下来,拉着郑大人的手一脸动容:

“这些日子爱卿辛苦了,朝中幸有爱卿在,朕方能放心南巡。”

郑大人肃着一张脸,忙道不敢当:

“陛下言重了,朝中众臣齐心协力,方有我大靖今日之安康,再者,益王殿下这几月来也为陛下分忧不少。”

一旁的益王殿下:???

这老匹夫这么不讲究吗?

他父皇屁股还没踏进宫门呢,就开始告他状了?

皇帝陛下眨了眨眼睛,似懂非懂地拍了拍郑大人的手,以示安抚。

接着,又勉励了一番前来迎接的自己的文武百官,这才回到新换的龙辇上。

陈福林等人也纷纷下了马车,到宫门口换宫里的轿辇。

她扫了眼百官的方向,就看见她爹站在第二排的位置。

父女俩心有灵犀,眼神相接之时,陈福林还调皮地冲她爹眨了眨眼睛。

陈彦之嘴角抽了抽。

大庭广众之下,恕他做不出来这么幼稚的举动。

他现在好歹也是个四品的刑部左尚书了。

等亲家大伯升官了,他可就是刑部的一把手。

所以在外要格外注意形象!

倒是这个臭丫头,都两个孩子的娘了,哦不,马上就是三个孩子的娘了,还是这么孩子气!

陈彦之心里这么想着,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回到东宫。

秦骜第一时间就让钱太医给她请平安脉,并郑重的再次把她和肚子里的孩子拜托给了钱太医。

钱太医受到太子如此重托,内心火热而澎湃,恨不能以命报之。

“殿下放心,臣必保陈良娣和小皇孙母子平安!”

陈福林腹中胎儿已有四个月,肚子已经微微隆起。

她就是觉着坐马车把肚子憋着了,没啥大事,歇歇就好了。

可太子不放心,非要让刚回来屁股都没坐热的钱太医跑一趟。

四个月大的胎儿,她又已经生养过了,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这个孩子定能平安出世。

钱太医看了,确实没什么事,小皇孙可健康了。

陈良娣原先身体底子就好,后来伤着了根本,这么多年慢慢调养,也都补回来了。

钱太医知道,这也是太子殿下这些年不着急要别的孩子的原因之一。

想着等陈良娣身子好了,怀孕生产才能尽可能不出意外。

陈福林嗔怪道:“行了,咱们刚回来,您也让钱太医回家歇两天,给家里人报个平安不是?”

既然没什么事,秦骜自然就放了人。

“既然陈良娣说了,你就回去歇两天,日后每三日来请一次平安脉即可。”

离家几月,钱太医也挂念家中亲人。

他心里高兴,忙谢道:“臣谢殿下,陈良娣体恤,陈良娣若有何不适,随时派人来唤臣。”

秦骜摆了摆手,钱太医识趣地退下。

秦旭和秦熙这才凑了过来。

“娘,弟弟没事吧?”

陈福林摸着两颗小脑袋,道:“弟弟没事,你们父王就喜欢小题大做。”

秦骜在一旁听着,眉眼含笑,也不恼。

在冷酷又残忍的皇家,能有他们这般的贤妻佳儿,夫复何求?

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年的一时兴起。

从想要培养出在东宫搅弄风雨的一块挡箭牌,助他清理后院,到后来发现她的小心思,还有陈家的得力,最后慢慢开始将她放在心上,再也没放下。

不知不觉,已经七年了。

她在他心里,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一角。

*

第二日早朝。

陛下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郑愿郑大人就站了出来,参益王插手朝政,中饱私囊。

满朝哗然。

这个插手朝政,并不是说益王不能干涉朝政。

而是他插手了不该他插手的政务。

陛下将工部给了益王,让他自由发挥。

可陛下和太子同时南下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益王就开始借机往吏部和户部安插人手。

美其名曰,父皇和太子皇兄不在,他作为父皇的亲儿子,堂堂亲王,自然要为国分忧。

郑愿有尚方宝剑在手,也拿他没办法。

只能卡着他塞进来的人,扔到那些不入流的位置上去。

但郑愿严防死守,还是叫益王得了机会。

太园湖后面的宫室修建到一半因为国库不丰就此搁置了,如今好不容易国库充裕了,此事自然要提上日程。

还有陛下和娘娘的山陵,已经开始修建。

这些工程向来都由工部和礼部督造。

上个月青州盐场送来上一季度的税银,户部转手就入了山陵银,拨给了工部。

结果这笔银子却没有落在工部头上。

准确的说,是没有全部落在工部头上。

入账的吏目信誓旦旦,说自己入账的时候拨给工部的是二十万两白银,工部尚书吴桥却说自己只收到了十万两。

还有凭条为证!

户部也有账册,结果一查,那负责的吏目傻眼了。

青州明明送来的是二十万两银,他一个子都没动,银子就在库房放了一宿,第二日就拨给工部了。

结果账册上记的也是十万两银。

好家伙。

账册没问题,工部的凭条也没问题。

那就是这个吏目疯魔了记错了不成?

户部尚书桓大人并不觉得是吏目疯魔了。

这是他手底下的老人,跟了他十来年了。

吏目这位置,官阶不高,却十分重要,非信任之人不可。

于是桓大人找上了监国的郑大人。

郑大人老谋深算,听下属将这事报了上来,眉头一皱,就知道事情并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