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肝胆脾胰胰肾及相关组织器官的超声

一、肝脏超声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上腹部,部分延伸至正中线偏左。平稳呼吸时,肝脏几乎全部位于肋骨后方,当深呼吸时,肝脏可达到肋缘下1.5cm甚至更多,因此超声检查时为了避免肋骨对肝脏的遮挡,需要检查者深吸气(鼓肚子),以便获得肝脏的完整图像。正常值:肝左叶前后径4.0~7.0cm,上下径4.0~8.0cm,肝右叶最大斜径10.0~14.0cm。正常门静脉主干内径0.8~1.3cm,平均流速20cm/s。脾门处脾静脉内径0.3~0.8cm。

(一)肝脏实质弥漫性病变

指各种病因所致肝脏实质的弥漫性病变,多见于脂肪肝、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病、淤血肝、肝内胆汁淤积等。除少数典型病例外,各种肝脏弥漫性病变通常具有相似的超声声像图,由于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建议查找病因,积极控制及治疗原发病。

1.脂肪肝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脂肪肝在肝脏实质弥漫性病变中最常见,是指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异常增多超过生理含量所引起的可逆性改变。常见原因为脂代谢异常、肥胖、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中毒等。

检查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肝区胀痛,可合并高血脂、肝功能异常等。

图3-1-1 脂肪肝

注:a、b显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L:肝脏,RK:右肾,GB:胆囊

【脂肪肝报告解读】

脂肪肝可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脂肪肝。均匀性脂肪肝,超声显示肝内均匀分布的密集细小点状强回声,重度脂肪肝肝内管道纹理不清,肝静脉及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图3-1-1)。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显示肝内局限性高或低回声区,边缘尚清晰,有时需与肝血管瘤或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脂肪肝为可逆性病变,可完全恢复正常。建议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治疗措施。对于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

(2)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等。

2.肝硬化

图3-1-2 肝硬化

注:a、肝脏实质回声呈粗细不均颗粒样改变;b、肝脏右叶缩小,肝周见腹水。L:肝脏,ASC:腹水

【肝硬化报告解读】

病因不同,肝硬化的超声表现也有很大差别。典型超声表现为肝脏右叶缩小、左叶可缩小也可代偿性增大;肝表面凹凸不平呈锯齿状、结节状,肝边缘钝;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高,可见粗细不均点状、颗粒样、斑片样等改变。因肝脏纤维化导致肝内外血管显示粗细不均,可伴随门静脉高压、脾大、腹水及胆囊壁水肿等(图3-1-2)。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细胞受损、变性坏死,导致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早期无症状,后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找出病因,首先治疗原发病。

(2)对症治疗,可到肝病科或消化科就诊。

3.淤血肝

图3-1-3 淤血肝

注:a、下腔静脉扩张;b、肝静脉左、中、右三支均扩张;c、肝静脉血流通畅;d、肝周腹腔积液。L:肝脏,IVC:下腔静脉,LHV:肝左静脉,MHV:肝中静脉,RHV:肝右静脉,ASC:腹水

【淤血肝报告解读】

探头扫查肝脏区有明显压痛,肝包膜尚光滑,肝实质回声可稍低或增高,分布均匀;下腔静脉内径增宽(>2.4cm),肝静脉内径增宽(>0.8cm),生理性搏动减弱或消失;可有腹腔积液及脾大(图3-1-3)。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下腔静脉血流回心受阻的疾病都可导致肝脏淤血。表现为肝脏肿大,肋下缘可触及,可伴有脾肿大,腹水。常有心脏病等病史。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淤血性肝肿大,结合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扩张,要考虑心脏病变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如做心脏彩超等。

(2)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4.肝血吸虫病

图3-1-4 肝血吸虫病

注:肝实质回声呈高低不均质改变

【肝血吸虫病报告解读】

超声所见的典型图像多为晚期血吸虫病,肝脏可缩小或左叶增大,肝内回声不均质,呈密集点状、条索样、粗网状及鳞片状增强,其间见小的低回声,使肝脏回声高低不均匀(图3-1-4),部分呈“地图样”改变。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可有脾肿大,腹腔积液。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肝血吸虫病的病因是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引起的肝脏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有疫区接触史。

早期有发热、腹痛、肝脾肿大。慢性期以血吸虫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大、腹水为主。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结合流行区疫水接触史对于该病诊断甚为重要,建议肝病科就诊。

(二)肝脏囊性病变

常见有肝囊肿、多囊肝、肝血肿、肝脓肿、皮样囊肿、黏液瘤、囊腺瘤等,超声显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

1.肝囊肿

图3-1-5 单纯性肝囊肿

注:a、肝内两个类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晰;b、囊肿内无血流信号。CY:囊肿

【肝囊肿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上肝囊肿显示为圆形、椭圆形无回声,壁薄,边界清,前后壁回声增强,有侧方声影,单纯性肝囊肿其内及周边无血流信号(图3-1-5)。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肝囊肿是肝内最常见的一种生长缓慢、病程长的良性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小囊肿一般无症状,大囊肿可致肝区不适、饱胀、疼痛等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肝囊肿较小的不需处理,较大的需要到外科就诊,也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介入治疗。

2.多囊肝

图3-1-6 多囊肝

注:a、b肝脏内大小不等的囊肿,肝脏形态及结构失常

【多囊肝报告解读】

多囊肝超声图像显示肝脏形态失常,肝脏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囊肿,部分囊肿互相融合,可见多房分隔(图3-1-6)。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肾脏、胰腺、脾脏等器官的多囊性改变。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多囊肝是一种先天性具有家族遗传性的疾病。肝脏呈多囊样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体积的增大,逐渐出现腹痛、肝功异常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定期复查,排除肝脏其他病变存在。

(三)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

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可分为良性和恶性病变。超声对典型血管瘤可以明确判定,其余肿瘤及不典型血管瘤超声图像均无法提供明确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穿刺病理活检等综合诊断。

1.肝血管瘤

图3-1-7 肝血管瘤

注:a、b箭头所示肝脏实性偏高回声结节,边界清晰

【肝血管瘤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肝内可见实性结节,以高回声结节最多见。较小血管瘤的直径一般在1~3cm,内部可观察到细小无回声区,形成“筛状”结构,显像呈“浮雕感”(图3-1-7)。较大的血管瘤形状可不规则,有的边界不清,病变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条索状或蜂窝状,并有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无回声区。CDFI显示大多数血管瘤内无血流显示,部分病灶见少许点状血流。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病因不清,可以单发或多发。

一般无明显症状,常为查体或其他检查时发现。部分较大的血管瘤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感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肝脏血管瘤小的可定期复查,不用特殊处理,大的血管瘤建议到肝胆外科就诊。

2.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图3-1-8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注:a、肝内边界欠清的等回声结节;b、结节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肝内边界欠清的等回声、低回声或稍低回声结节;有些周边见稍低回声“晕带”;部分见中心强回声及其向周围延伸的隔带,无包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内血流丰富,由病灶中央出现星状血流信号,呈辐射状排列至周围(图3-1-8)。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此病为良性病变,病因不明,多为单发。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多为体检时意外发现,较大病变有右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优选的诊断方法,同时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来确诊。

(2)无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

(3)体积较大,随诊观察,若肿瘤逐渐增大者需外科手术治疗。

3.原发性肝癌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男性发病率高。多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病史。

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胀痛、隐痛、上腹包块、消瘦、乏力、便血等症状。

图3-1-9 原发性肝癌

注:a、b肝内实性团块状肿物回声;b、显示“块中块”

【原发性肝癌报告解读】

常见类型有:低回声型,病变区回声低于周围肝组织,较均质,边界清,常呈圆形;高回声型,病变区回声明显高于周围肝组织,境界清晰,病变大小不一(图3-1-9),可呈“镶嵌状”图像,或“块中块”征,团块周围环以声晕;等回声型,病变区回声水平及分布密度与周围肝组织相似,普通探头不宜分辨,需要高频探头对病变境界进行辨认;弥漫型,肝区回声强弱不均,不易与结节型肝硬化鉴别;混合型,病变区高回声内有液化坏死时出现有不规则的无回声或低回声区。CDFI癌灶内及周边动脉血供丰富。

原发性肝癌周围组织的继发声像图表现:较大原发病灶周围的散在小结节状回声;病变周围的肝静脉和门静脉可被挤压变形或移位、中断;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血管内出现癌栓。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建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定期复查,积极治疗,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2)一旦确诊可根据肝癌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3)可到外科、肿瘤科及消化科等科室就诊,超声动态观察肿瘤治疗后的变化及效果。

4.肝转移癌

图3-1-10 肝多发转移癌

注:a、b结肠癌的肝转移,肝内多发类圆形结节呈“靶环”征

【肝转移癌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肝内多发,大小相近,回声相似的结节(图3-1-10)。常见类型有:

(1)无回声型:多见于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

(2)低回声型及高回声型:见于各种癌瘤的肝转移。靶状高回声结节亦称“牛眼”状图像,此型病变常较小,呈圆形,内部回声较高,在圆形高回声团四周有1~3mm无回声晕环包绕,似“靶环”,常见于胃肠道癌的肝转移。

(3)混合回声型及强回声型:多见于胃肠道、卵巢等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4)网格状多房型回声型:常见于卵巢及乳腺等癌瘤的转移。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转移性肝癌可来自肺、胃、肠、乳腺、卵巢等多个器官的恶性肿瘤,无肝硬化背景。有原发肿瘤症状,可出现肝区疼痛,上腹不适、乏力、消瘦、黄疸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建议到肿瘤科、内科等综合治疗。

(2)超声动态观察肿瘤治疗后的变化及效果。

(四)肝内钙化灶

超声图像显示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强回声,境界清晰,可伴明显声影(图3-1-11)。无症状,多为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不需特殊关注。

图3-1-11 肝内钙化灶

注:箭头所示肝内强回声后伴声影。L:肝脏,AA:腹主动脉

二、胆道系统超声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肝右叶下面胆囊窝内,为中空器官,呈梨形囊袋状,内为透声良好的无回声。正常值:胆囊长径<9.0cm,横径<4.0cm。空腹状态下胆囊壁厚度<0.3cm,肝外胆管内径0.4~0.8cm,若内径>0.8cm即为扩张。

(一)胆囊疾病
1.胆囊壁增厚

图3-1-12 胆囊壁增厚

注:肝硬化引起的胆囊壁增厚,箭头示呈“双边”征。L:肝脏,GB:胆囊,ASC:腹水

【胆囊壁增厚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壁增厚≥0.4cm(图3-1-12)。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胆囊壁增厚多见于胆囊炎、肝硬化腹水、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癌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根据病因到消化科、肝病科或外科就诊。

2.胆囊结石

图3-1-13 胆囊结石

注:箭头示胆囊内强回声团块伴声影。L:肝脏,GB:胆囊

【胆囊结石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内见一个或多个强回声团块,后伴声影,可移动(图3-1-13)。充满型结石见“囊壁-结石-声影”征象。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胆囊内胆汁的某些成分如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及钙离子等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集形成结石。

大部分胆囊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发作时典型症状是胆绞痛,可突然发作又突然消失。疼痛开始于右上腹部,放射至后背和肩胛下角,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也有厌油腻、腹胀、消化不良、上腹部烧灼感、呕吐等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建议定期复查。少部分胆囊结石长期反复诱发胆囊炎发作,且反复摩擦胆囊壁,有癌变的可能。

(2)建议到肝胆外科诊治。

3.慢性胆囊炎

图3-1-14 胆囊多发结石并发慢性胆囊炎

注:a、b胆囊缩小,箭头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胆囊腔内见多发沙砾样结石。L:肝脏,GB:胆囊,ST:结石

【慢性胆囊炎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壁增厚≥0.4cm,胆囊缩小,胆囊腔内常见结石及胆泥沉积物等(图3-1-14)。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慢性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疾病,常见于胆囊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多伴有胆囊结石。

检查者可无症状或进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疼痛及不适史。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定期复查,长期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者有癌变可能。建议到肝胆外科诊治。

4.急性胆囊炎

图3-1-15 急性胆囊炎

注:胆囊增大,细箭头示胆囊壁增厚呈“双边”;粗箭头示胆囊腔内见沉积物;“+”胆囊腔内强回声结石。GB:胆囊,ST:结石

【急性胆囊炎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肿大,前后径≥4.0cm,壁厚呈“双边”;囊腔内见沉积物或见结石影像;穿孔时,胆囊壁连续性中断,胆囊周围见局限性积液;胆囊区压痛,探头加压“墨菲”征阳性(图3-1-15)。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胆石梗阻、缺血和胰液反流。

临床主要特征是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急诊到肝胆外科诊治。

5.胆囊息肉样病变

图3-1-16 胆囊息肉样病变

注:a、b箭头所示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的中等回声结节;b.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结节未见血流信号。GB:胆囊

【胆囊息肉样病变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自胆囊壁向胆囊腔内隆起的高回声或中等回声,部分呈乳头状或结节状,无声影,不移动(图3-1-16)。若病灶基底部较宽或直径大于1cm,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内若有血流信号,应警惕恶变可能。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此病多见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样息肉等,一般无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定期复查,胆囊息肉可疑癌变者需外科就诊,必要时手术治疗。

6.胆囊壁胆固醇沉积症

图3-1-17 胆囊壁胆固醇沉积

注:a、b箭头示胆囊壁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L:肝脏,GB:胆囊

【胆囊壁胆固醇沉积症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壁内见点状偏强回声,或胆囊壁内见小的隆起性强回声<1cm,无声影,后方伴“彗星尾”征,不移动(图3-1-17)。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由于胆固醇代谢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而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内,并逐渐向黏膜表面隆起而形成。属于良性病变,一般无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定期复查,部分胆固醇沉积可从胆囊壁脱落随胆汁排出。

7.胆囊腺肌增生症

图3-1-18 胆囊腺肌增生症

注:a、胆囊底部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内见小的液性囊腔;b、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区未见血流信号。L:肝脏,GB:胆囊

【胆囊腺肌增生症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壁节段型、局限型或弥漫型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小的液性囊腔,其内可合并带“彗星尾”的胆固醇结晶(图3-1-18)。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本病是胆囊黏膜上皮增生、肌层肥厚,黏膜上皮陷入增厚的肌层形成胆囊壁内许多细小的窦状间隙,导致胆汁淤滞、感染,或形成胆固醇结晶。

通常无明显症状,也有人出现右上腹不适、疼痛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超声是该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属良性病变。建议到外科就诊,定期复查。

8.胆囊癌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多伴有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病史。

临床症状有右上腹持续性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超声发现胆囊实性占位并可疑胆囊癌者,建议到肝胆外科就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胆囊癌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囊内可见结节型、息肉型、厚壁型、混合型、实块型等不同类型病灶。胆囊壁上结节或肿块基底宽,病灶>1cm,胆囊壁增厚不规则;大块状肿物常与肝脏分界不清;胆囊底部与颈部好发,低回声多见;结节或肿物内血供丰富;胆囊腔内多合并结石。

(二)胆管疾病
1.胆管结石

图3-1-19 肝外胆管结石及胆囊肿大

注:a、箭头所示肝外胆管中高回声团块;b、胆囊肿大。GB:胆囊,CBD:胆总管

【胆管结石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胆管内可见单个或多个中高回声或强回声后伴声影,其周围有液性暗区(图3-1-19a)。由于结石造成胆管梗阻,引起结石以上部位的胆管扩张、胆囊增大(图3-1-19b)。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时,胆管内部有低回声至中等回声,可部分或全部充满管腔,后方无声影。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1)胆管结石是指胆管内胆汁的某些成分如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及钙等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集而形成,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2)肝外胆管结石:结石在胆管内移动,发生嵌顿致急性发作时可引起阻塞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严重可导致休克。

(3)肝内胆管结石:平时有上腹部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发作时肝区有胀痛和相应部位的后腰背疼痛,有寒战、高热、全身感染、黄疸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肝胆外科就诊,超声定期复查。

2.肝外胆管扩张

超声图像显示肝外胆管增宽,多见于胆囊切除术后的代偿性轻度增宽,其次可见于远段肝外胆管结石梗阻造成的近段胆管扩张,还可见于肝外胆管的恶性占位如肝外胆管癌、壶腹周围癌等所致的近段胆管扩张。

3.胆管癌

图3-1-20 胆总管壶腹部癌

注:a、b胆总管扩张延续到壶腹部探及实性中等回声肿物。CBD:胆总管,箭头所示肿物

【胆管癌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肿块自胆管管壁突至管腔或占据该段管腔,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后方无声影;实性肿块与管壁紧密相连,无液性暗区环绕,高位胆管与周围扩张胆管形成“蝴蝶”征;浸润型、硬化型胆管癌常不显示肿块图像,而仅显示扩张的胆道至病变部位突然截断或略呈锥状后截断。肿块造成胆管梗阻,梗阻以上部位肝内及肝外胆管均明显扩张。此病好发于肝门部左右肝管汇合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及壶腹部(图3-1-20)。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胆管癌原因不明。起病隐匿,早期即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持续性腰背部隐痛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肝胆外科就诊,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三、脾脏超声

脾脏位于左上腹腔,横膈之下,左肾前上方,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在机体防御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脾脏长径<12cm,厚度:男<4.0cm,女<3.8cm。

(一)脾大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脾大的原因很多,常为全身性疾病所致,包块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性疾病、淤血性疾病、血液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疟疾等寄生虫性疾病等。原发疾病决定患者的临床症状。

图3-1-21 脾大

注:a、脾脏增大;b、脾门区脾静脉迂曲扩张。SP:脾,箭头所示脾静脉

【脾大报告解读】

超声测量男性脾厚≥4.0cm,女性≥3.8cm,脾下缘超过肋缘线,或者脾长径超过12cm则诊断为脾大,可伴有脾静脉扩张(图3-1-21)。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需内科门诊就诊,临床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二)脾囊性病变

图3-1-22 脾囊肿

注:脾内见两个类圆形无回声,边界清,壁光滑。SP:脾,CY:囊肿

【脾囊性病变报告解读】

脾脏囊性病变包括单纯性脾囊肿(图3-1-22)、表皮样囊肿、脾包虫囊肿及假性脾囊肿等多种表现形式。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多种原因可导致脾囊性病变。单纯性脾囊肿多见,一般无自觉症状。假性脾囊肿常有外伤史和左季肋部胀痛不适。表皮样囊肿、脾包虫囊肿多表现为上腹部包块。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单纯性脾囊肿无须处理,其他类别脾囊肿需门诊进一步诊治。

(三)脾实性病变

脾实性病变有原发性良性、恶性肿瘤,还有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良性肿瘤以脾血管瘤相对多见,恶性者以恶性淋巴瘤和急性、慢性白血病相对多见。

1.脾血管瘤

图3-1-23 脾血管瘤

注:a、b箭头所示脾实质内见实性偏高回声结节,边界清

【脾血管瘤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脾实质内出现一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规整的高回声结节(图3-1-23),部分结节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瘤体内血流信号不明显。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脾血管瘤病因不明,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外科就诊,明确诊断后定期复查。

2.脾淋巴瘤

图3-1-24 脾淋巴瘤

注:a、脾脏增大,脾门区多发异常肿大淋巴结;b、脾实质呈弥漫性粗颗粒样改变。SP:脾,LY:淋巴结

【脾淋巴瘤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表现可为多种形式:脾肿大伴实质弥漫性粗颗粒样改变(图3-1-24);脾内局限性多发小低回声结节;多发大结节等。CDFI显示其内血供丰富。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淋巴瘤累及脾脏可伴有左上腹疼,可触及左上腹肿物。有淋巴瘤病史。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到血液科及肿瘤科治疗。

3.脾转移性肿瘤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有原发肿瘤病史及临床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肿瘤科综合治疗。

图3-1-25 脾转移性癌

注:a、箭头所示脾脏的多发转移灶(卵巢癌病史);b、囊性结节表现为卵巢癌的超声图像特点

【脾转移性肿瘤报告解读】

脾转移性肿瘤的声像图与原发肿瘤病理结构有关,多呈低回声、高回声及混合回声,病灶多发,形态多样,较大的可相互融合(图3-1-25)。

(四)副脾

图3-1-26 副脾

注:a、b箭头所示类圆形结节为位于脾周不同位置的副脾,与脾脏实质回声一致。SP:脾,LK:左肾

【副脾报告解读】

副脾超声显示位于脾周区与脾实质回声一致的类圆形结节,其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图3-1-26)。

副脾是脾脏的先天性变异。属正常结构,不需特殊关注。

四、胰腺超声

正常胰腺位于上腹部,胃的后方,在十二指肠降部与脾门之间横位于腹后壁。胰腺回声为密集细小光点,分布均匀,老年人回声较强。胰腺易受胃肠气体的干扰,是超声检查较困难的腹腔脏器之一。

胰腺超声测值:

(1)正常:胰头厚<2.0cm,胰体厚<1.5cm,尾部厚<1.2cm,胰管宽度<0.2cm。

(2)可疑肿大:胰头厚2.1~2.5cm,胰体厚1.6~2.0cm,胰尾厚1.2~2.3cm,胰管宽度0.2~0.3cm。

(3)异常肿大:胰头厚>2.6cm,胰体厚>2.1cm,胰尾厚>2.3cm;胰管宽度>0.3cm。

(一)胰腺增大

图3-1-27 胰腺增大

注:胆囊炎引发的胰腺炎,胰腺增大,箭头示胰尾明显增厚。P:胰腺

【胰腺增大报告解读】

胰腺超声测量值增大,原发病决定超声表现形式不同(图3-1-27)。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胰腺增大可有多种病因,如弥漫性肿大多见于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胰腺癌;局限性肿大可见于局限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癌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需结合临床表现,血、尿淀粉酶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二)胰腺非均质改变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病因多为胰腺反复发生或持续进行性的炎症。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程度不等的上腹疼痛,饮酒及暴饮暴食是常见诱因。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出现腹痛症状可到普外科及消化科就诊。

【胰腺非均质改变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胰腺回声强弱不均,部分伴有大小不等的假性囊肿,胰管扩张、胰管钙化或结石等。

(三)胰腺囊性病变

胰腺囊性病变可有多种病因,多为良性,少部分恶性。

1.胰腺真性囊肿

图3-1-28 胰腺真性囊肿

注:胰腺囊性结节,边界清晰光滑,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无血流信号。LL:肝左叶,P:胰腺,CY:囊肿

【胰腺真性囊肿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胰腺内见单发或多发的无回声、圆形或椭圆形、壁薄光滑、囊液透声好的结节(图3-1-28)。经常是体检时偶然发现。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发生在胰腺组织内的囊肿,囊肿内层为腺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多无症状和体征,少数有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随诊观察。

2.胰腺假性囊肿

图3-1-29 胰腺假性囊肿

注:箭头示胰腺旁囊性包块,边界清,内见弱点状回声。P:胰腺,SP:脊柱,LK:左肾

【胰腺假性囊肿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胰腺旁一个或数个无回声,壁厚、薄不均,可有分隔,其内可有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图3-1-29)。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外伤、手术、急慢性胰腺炎后,由外渗胰液、渗出液与血液混合包裹而形成。有明确病史,无症状或有上腹不适、疼痛等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外科就诊,需结合病史综合诊断。部分假性囊肿能自行消退,超声可随访观察。

3.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

图3-1-30 胰腺囊腺瘤

注:a、箭头示胰腺囊性结节,内见细小分隔;b、结节内未探及血流信号。P:胰腺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多房囊性病灶,囊壁厚薄不均,其内也可见似实性肿块的低回声或高回声团(图3-1-30)。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本病是由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发生的肿瘤,好发于女性。胰腺囊腺瘤可发展成囊腺癌,肿瘤较小时一般无症状,逐渐发展可出现上腹不适、疼痛及腹部包块、黄疸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需到外科就诊。

(四)胰腺实性病变
1.胰腺癌

图3-1-31 胰腺癌

注:a、b显示胰腺体尾部实性低回声肿物。P:胰腺,M:肿块

【胰腺癌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肿瘤较小时多为较均匀低回声,与正常胰腺组织无明显界限,无包膜;随肿瘤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可有钙化、液化或高回声,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图3-1-31);全胰腺癌超声显示胰腺正常大小或弥漫性增大,回声呈均匀或不均匀性减低;胰头部癌肿可导致胰管扩张。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胰腺癌是来自于胰腺导管上皮和腺泡细胞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晚期可有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胰腺头部肿瘤可导致黄疸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由于胰腺位置较深且受胃肠气体干扰较大,早期病灶超声很难发现。建议结合实验室肿瘤标志物等结果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图3-1-3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注:箭头所示胰腺尾部混合回声包块。P:胰腺,STO:胃,M:包块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肿瘤小者多为实性,呈低回声,有包膜,向外凸,肿瘤大者,多呈囊实性(图3-1-32),低回声区内可见无回声,超声难以定性。肿瘤内较少血流信号。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此病属于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年轻女性多见。多数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较大时可有腹部包块、上腹胀痛等症状及体征。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外科手术治疗。

(五)胰腺囊实性病变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胰腺囊实性病变多见于囊腺瘤、囊腺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等。可有腹部包块、腹痛、腰背痛等症状及体征。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外科综合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手术治疗。

【胰腺囊实性病变报告解读】

原发病决定了超声表现形式的不同。此病变具有囊性和实性混合回声的超声表现。

五、肾脏超声

正常肾脏位于腹膜后横膈下脊柱两侧腰大肌旁。肾脏分为肾实质和肾窦两部分,肾内缘凹陷处为肾门,内有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超声测量正常成人肾脏长约10.0~12.0cm,宽4.0~5.0cm,厚3.0~5.0cm,肾实质厚度1.0~2.0cm。

(1)肾脏增大:常见原因包括肾积水、肾脏肿瘤、多囊肾、急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2)肾柱肥大:肾柱肥大为肾脏的正常变异,无临床意义。

(3)肾脏萎缩:超声显示肾脏缩小或萎缩,常见于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狭窄等。一侧肾萎缩或切除后,对侧肾脏体积会代偿性增大。

(一)肾脏囊性病变
1.肾囊肿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囊肿临床常见,以中老年人居多,病因不明,多无症状。有的囊肿为单纯性囊肿,有的囊肿可合并出血、感染、囊肿壁钙化;也有的囊肿内含有较多细小结石或钙乳堆积;还有的来源于肾盂旁的囊肿等。

图3-1-33 肾囊肿

注:a、右肾内类圆形孤立性无回声,囊壁光滑;b、肾囊肿内无血流信号。RK:右肾,CY:囊肿

【肾囊肿报告解读】

(1)孤立性肾囊肿:超声显示肾内单个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壁薄且光滑,后壁回声增强,囊肿两侧可有侧方声影。囊肿较大时,可压迫邻近脏器。囊肿内无血流信号(图3-1-33)。

(2)多发性肾囊肿:超声显示肾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集中或散在分布于肾内,囊肿较多时互相重叠挤压、变形。残存的肾实质回声正常,囊肿向内生长者,可压迫集合系统使其移位变形,但与肾盂肾盏不相通。囊肿向外生长者,可见肾被膜局部隆突。

(3)复杂性肾囊肿:少部分囊肿呈分叶或多房状,内有细线样分隔,伴有囊壁强回声(钙化),囊内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出现弥漫低回声或沉渣状低回声。复杂性肾囊肿也称为不典型肾囊肿,此型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与肾癌进行鉴别诊断。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到泌尿外科就诊。

2.多囊肾

图3-1-34 多囊肾

注: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正常结构消失,呈多囊性改变。RK:右肾,CY:囊肿

【多囊肾报告解读】

成年多囊肾的肾体积常显著增大,形态失常,表面呈多囊状隆起,肾内布满多发大小不等的无回声,部分相通(图3-1-34)。肾实质及肾窦区受压常显示不清。多囊肾常伴有其他实质性脏器多囊性病变。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双肾发育异常性疾病。分为成人型和婴儿型两类,体检中成人型多见。本病多为双侧性,单侧极为少见。有腹部胀痛、腰疼、腹部包块、高血压、血尿及蛋白尿等表现。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定期复查超声及肾功能。有症状可到泌尿外科就诊。

(二)肾脏实性病变

肾脏实性病变包括良性肾肿瘤和恶性肾肿瘤,但以恶性占大多数。肾恶性肿瘤又分为肾实质性肿瘤和肾盂肿瘤两类,肾实质性肿瘤在成人中多数是肾细胞癌(简称肾癌),肾盂肿瘤较肾实质性肿瘤少见。肾脏良性肿瘤中常见的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血管瘤、纤维瘤、腺瘤等少见。肾恶性淋巴瘤和转移性肿瘤也比较少见,后者仅见于原发肿瘤的晚期。

1.肾癌

图3-1-35 肾癌

注:a、箭头示肾实质内实性稍高回声结节,边界清,结节部分突向肾外;b、结节内显示少量点条状血流信号。LK:左肾

【肾癌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肾内出现占位性病灶,有球体感,病灶部位的肾结构不清,内部回声有较多变化。肾癌突向肾外破坏肾脏外形(图3-1-35);向内使肾盂受压或缺损。肾癌具有沿肾静脉扩散引起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和阻塞的倾向,亦可引起肾门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癌为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多见于50岁以上的成人。多发生于一侧肾脏,少数为双侧。

早期无症状,逐渐出现腰疼、血尿、腹部包块等。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早期肾癌手术治疗效果极好,就诊泌尿外科、肿瘤科等。

2.肾盂癌

图3-1-36 肾盂癌

注:a、粗箭头示肾盂积水,细箭头示肾盂内不规则中低回声结节;b、结节内显示少许血流信号。LK:左肾

【肾盂癌报告解读】

(1)肾盂癌达到1cm以上时,肾窦回声分离,出现低回声区。肿瘤越大,显示越清楚。小于1cm的肿瘤不易被检出。

(2)肾盂癌合并肾积水者,容易显示肿瘤,有利于超声诊断(图3-1-36a)。但对于小而平坦的肿瘤超声不易显示容易漏诊。

(3)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无血流或少许血流信号(图3-1-36b)

(4)肾盂癌合并肾积水,由于尿液呈血性,常致声像图模糊。

(5)肾盂癌的癌细胞可种植到输尿管和膀胱。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盂癌主要是移行上皮细胞癌,发病率远低于肾癌,多发生于40~60岁。肾盂癌较早出现血尿,以间歇性无痛血尿为主。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超声对小而平坦的肿瘤不易显示容易漏诊。有血尿者建议到泌尿外科综合检查。

(2)一旦诊断肾盂癌,建议及时外科治疗。

3.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

图3-1-37 肾错构瘤

注:箭头所示左肾中部实质区见边界清晰的偏高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LK:左肾

【肾错构瘤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肾内一个或数个边界清晰的类圆形高回声结节,回声较均匀,瘤体较大的后方回声可有衰减。错构瘤常位于肾的表面或接近肾的表面(图3-1-37)。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错构瘤为肾脏最多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交织构成。

一般无症状,瘤内出血时瘤体迅速增大,有腰腹部疼痛、血尿等表现。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肾错构瘤常常是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有时与小肾癌声像图相似,需要结合其他检查予以鉴别。

(2)肾错构瘤建议泌尿外科就诊,定期复查超声。

(三)肾结石

图3-1-38 肾结石

注:左肾内强回声。ST:结石,LK:左肾

【肾结石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因结石的大小、组成成分、形态及部位而表现不同。典型表现是肾盂或肾盏内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图3-1-38),若结石造成肾盏或肾盂梗阻,可探及梗阻的肾盏或肾盂扩张伴结石周围积液。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结石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分布在肾集合系统内,位于肾盂者居多,肾盏次之。

单纯肾结石一般不产生疼痛。结石引起尿路阻塞或引起肾盂、输尿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则产生腰腹部胀痛或绞痛等症状,多伴有血尿。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超声是无痛无创性检查肾结石的重要手段。建议日常多饮水,调整饮食结构,若有症状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

(四)肾积水

图3-1-39 肾积水

注:a、右肾肾盂扩张;b、左肾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RK:右肾,LK:左肾,箭头所示积水区

【肾积水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肾盂、肾盏扩张,内为无回声液性暗区(图3-1-39)。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局部狭窄等均可导致输尿管局部梗阻,尿液排出不畅潴留于肾盂、肾盏内,即形成肾积水。根据病因不同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建议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2)中-重度肾积水必须及时治疗,以免损伤肾脏功能。

(五)肾先天性发育异常

常见的有融合肾(马蹄肾最多见)、异位肾、先天性肾缺如和一侧肾发育不全等。建议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

(六)肾弥漫性病变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弥漫性病变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和肾小管坏死等。临床上有相应的泌尿系症状及化验指标异常。

图3-1-40 右肾弥漫性病变与左肾图像对比

注:a、右肾萎缩(右肾动脉狭窄病史);b、左肾代偿性增大。RK:右肾,LK:左肾

【肾弥漫性病变报告解读】

(1)双侧肾皮质回声增强、肾脏萎缩、皮髓质分界不清、实质变薄,常提示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当一侧肾脏出现以上表现要考虑有肾动脉狭窄的可能(图3-1-40)。

(2)双肾增大、皮质增厚、回声增强,肾锥体肿大呈球形、回声减低,要考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结合临床综合诊断。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1)建议结合实验室检查,肾内科就诊。

(2)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多用于慢性肾病的确诊和分型。

六、腹部超声相关组织器官疾病

(一)输尿管

正常输尿管较细,位置深在,超声图像一般不易显示。当输尿管梗阻时可显示相关疾病图像特征。

1.输尿管结石

图3-1-41 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

注:a、箭头所示输尿管上段强回声团,后伴声影;b、梗阻段以上输尿管扩张及右肾盂积水。U:输尿管,RK:右肾

【输尿管结石报告解读】

输尿管结石是在扩张积水的输尿管的远端出现一枚或数枚强回声团,后方伴有声影(图3-1-41)。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结石随尿液排入输尿管后,停留在输尿管某段内不能继续下行,即称为输尿管结石。可出现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多喝水,到泌尿外科就诊。

2.输尿管肿瘤

图3-1-42 右输尿管末端癌

注:a、b、c细箭头所示右输尿管末端实性肿物;b、肿物突向膀胱腔内;c、肿物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d、粗箭头示输尿管末端梗阻后导致右肾积水。RU:右输尿管,BL:膀胱,RK:右肾

【输尿管肿瘤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肾盂及输尿管扩张,沿扩张输尿管走行可探查到管腔内实性肿物,发生在上段的肿瘤可与肾盂肿瘤病变延续,发生在下段的肿瘤可浸润输尿管口或突入膀胱腔内。CDFI肿瘤内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图3-1-42)。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输尿管肿瘤导致该侧肾盂及近段输尿管积水,可出现为血尿、肾区胀痛等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泌尿外科治疗。

3.输尿管狭窄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先天性肾盂和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最多见;后天性输尿管狭窄常继发于结核、炎症、肿瘤、输尿管扭曲及折叠等,常继发肾结石。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泌尿科就诊。因超声诊断特异性较差,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输尿管狭窄报告解读】

输尿管狭窄超声图像显示同侧肾盂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积水。

(二)肾上腺肿瘤

正常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由于受到胃肠道气体等影响,成人正常肾上腺显示率偏低,体检时偶尔会探及到肾上腺区肿物,常见的有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癌、嗜铬细胞瘤等。

图3-1-43 肾上腺皮质腺瘤

注:左肾上极及脾内侧类圆形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SP:脾,LK:左肾,M:结节

【肾上腺肿瘤报告解读】

(1)肾上腺皮质腺瘤。

肾上腺皮质腺瘤90%单侧生长,直径多在1.0~2.0cm。瘤体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图3-1-43)。

(2)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边缘呈高回声,内为中等或低回声,有时发生囊性变时可见无回声区。异位嗜铬细胞瘤常见于肾门、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及其他脏器内;恶性嗜铬细胞瘤可伴发肝或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肾上腺肿瘤可发生在肾上腺皮质及髓质,有功能的肾上腺肿瘤可导致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异常,并产生相应症状,血压高尤为常见。无功能的肾上腺肿瘤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肾上腺肿瘤需到泌尿科就诊。

(三)胸腔积液

正常成人胸腔液少于20mL,主要起润滑作用,一般超声不易探及。当超声探到胸腔积液时,则要到临床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常见原因有结核、炎症、肿瘤、外伤、手术、肝、肾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等,可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发热等症状。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针对病因到相关科室治疗。

【胸腔积液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胸腔内见无回声暗区,大多数透声性好,少部分透声差,可出现浑浊沉积物及纤维网格状结构。

(四)腹腔积液

正常成人腹腔液少于50mL,主要起润滑作用,一般超声体检不易探及。当超声探到腹腔积液时,则要到临床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肾源性、静脉阻塞性、营养缺乏性、腹膜炎性、胰源性、胆汁性、结核性及癌性等;还有宫外孕、肿瘤及血管破裂、外伤等病因。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建议针对病因到相关科室治疗。

【腹腔积液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在双侧膈下、小网膜囊、各脏器间隙和隐窝部位、腹腔、盆腔探及无回声区。

(五)腹主动脉瘤

正常成人腹主动脉近段(近膈肌处)内径1.5~2.8cm,中段(胰腺水平)内径1.1~2.5cm,远段(近分叉处)内径<2cm。体检常见为真性腹主动脉瘤,其诊断标准为:①腹主动脉最宽处外径较相邻正常段外径增大1.5倍以上;②最大径(外径)大于3.0cm。符合以上两标准之一即可诊断。

图3-1-44 腹主动脉瘤

注:a、腹主动脉局部呈囊状扩张(箭头所示),其近段及远段腹主动脉管径正常;b、腹主动脉瘤内血流呈“五彩”血流;c、d分别在横断面、纵断面上显示腹主动脉瘤前方管壁附着的血栓。AA:腹主动脉,TH:血栓

【腹主动脉瘤报告解读】

超声图像显示腹主动脉呈囊状或梭形局限性扩张,两端和正常腹主动脉管腔连通。横切面见腹主动脉瘤处管腔明显扩大,呈圆形或非对称性膨大。腹主动脉瘤合并血栓时,可见腹主动脉瘤瘤壁处低回声附着,有时表现为壁上向腔内突出的实性中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图3-1-44)。

【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腹主动脉管腔异常扩张或膨大形成动脉瘤,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该病较凶险,瘤体一旦破裂,危及生命。

【专家健康指导建议】

腹主动脉瘤建议血管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