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开发家园(5)
- 农村变迁史,记录土地上挣扎的灵魂(套装2册)
- 刘明恒
- 3141字
- 2021-10-27 11:06:24
腊月初,谭飞带来两个人,一个是省报肖记者,一个是市电视台李记者,他们是到桂花坪来找刘丹桂作深度采访的。谭飞还带来了他写的发表在《楚南日报》上的《女青年用生命书写见义勇为之歌》的通讯,整整一大版。谭飞把报纸递到刘丹桂手上时,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有张照片就好了。”刘丹桂接过报纸看了一遍,就淡然地折叠起来了。谭飞还给她带来了一个企业老板捐给她的3000块钱。刘丹桂本来是不想要的,想想做水轮车还欠木匠的工钱,明年育桂花苗要钱,就收下来了。谭飞向刘丹桂介绍了两位记者,说明来意。刘丹桂显得很淡漠,说:“你这不是写了吗?没必要再写了。”
谭飞说:“刘丹桂同志,现在社会上需要的就是见义勇为的精神,县委宣传部要我把你的事迹写成典型材料,向县政府、市政府申报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市电视台也要采访你的事迹,将你推荐上去参加‘感动楚南十大先进人物’评选活动。省报也要采写你的事迹,在全省进行宣传。这是好事啊!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还有奖励呢,市里最少有两万元。这不但是你自己的光荣,也是我县、我市的光荣啊!”
刘丹桂说:“我的事你都写进报纸了,我真冇得么事说的了。”
李记者忙说:“刘丹桂同志,我需要拍你几个镜头,你再随便说些感受就行了。譬如抓坏人时你是怎么想的?”
刘丹桂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上不得镜头,一拍照我就头发晕。”
谭飞也帮着劝说,刘丹桂就是不肯上镜,李记者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谭飞显得很尴尬,这是他当记者有史以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谭飞请刘丹桂带他们去找人采访,刘丹桂不肯去,他说:“你们自己去吧。”
李记者是搞摄影摄像的,不愿和谭飞他们一起去采访。刚才进村时他发现这个地方风景很美,扛着摄像机拍风景去了。刘丹桂听说李记者要去拍风景也跟着去了。谭飞只好带着肖记者去找刘丹桂家人和邻居采访了。
李记者走上古廊桥,桥门两边嵌着一副刻在条石上的对联,字迹清晰可见。右联是“水秀山清古道萦纡墨第”,左联是“峰回路转小桥飞跨刘家”。白泉河从山涧淌出,蜿蜒穿村而过,形成了一幅古朴典雅的迷人的农家风俗画卷:河水清澈透亮,水中游鱼、虾、蟹清晰可见;两岸河沿,皆用青石块垒起,民居处巨形块石砌成宽阔的洗衣埠;一道石堰拦河筑起,清幽幽的河水聚集在堰头上,然后翻了一个跟头,跌出白花花的瀑布,溅出一河浪花:一水轮车兀然矗立于堰头左端,悠然转动着,那“咿咿呀呀”的转轮声,好似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桥两端河沿是明代古宅,青砖到檐,青瓦盖顶,垛墙斜伸,屋宇绵亘,鳞次栉比。站在桥头,环视四周。远看,青山环绕,阡陌纵横;近看,绿树掩映,河水清澈。古老的廊桥,古老的村舍,古老的桂树,以及那日夜转悠着的古老的水轮车,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李记者感叹道:“这儿真美啊!这里面肯定有许多动人美丽的故事,小刘,你有空找些老人座谈,挖挖桂花坪的文化内函。”
刘丹桂问:“啥叫文化内函?”
李记者说:“简单地说,就是你们这里古屋、古桥、古树等等历史上的故事和传说,古屋、古桥谁人所建,它的建设年代和经过,出过什么人?你可以查一查,刘氏宗谱那里面肯定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刘丹桂说:“这个好说,农闲时我自已去问。”
接着刘丹桂向李记者介绍:“老屋因年代太久,大多成了危房,加上到坪上要爬三百九十九级台阶,许多户就到坪下盖房了。现在桂花坪只剩下十几户人家了。”
刘丹桂见李记者兴致极高,猛地想起桂花坪笔架山下的三十六人泉洞,洞里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她小时候经常去洞里玩。她问李记者有没有兴趣去看看。李记者惊喜地答应了。刘丹桂回家拿了两把长手电筒领着李记者去了,大约三十分钟便到了洞口。进入洞口,抬头仰视,一尊佛像立于钟乳石林中央,头顶冠冕,身披袈裟,形象逼真。再往前行,数十个钟乳倒悬,千姿百态,有的倒金钩,有的连体成咽,有的坠地成柱。一小溪从石左侧穿过,溪水清滢透澈,溶漾纡余。穿过石林,顿觉辽逸,更是奇观异景:这里编钟高挂,青戟直立,佛尘高悬,猫鹰腾空,对鸟相恋,双狮戏水……两人被美景吸引,得意前行,然手电光愈来愈弱,加上洞内泥泞,无路可走,只好扫兴而归。刘丹桂小时候只在洞口玩过,不敢深入,洞内景观也是第一次见到。
李记者出洞就称三十六人泉洞景好,洞内钟乳众多,洞外山青水秀,是个好景点。问此洞咋叫三十六人泉。刘丹桂就把从老年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说给他听。
“相传,很早的时候,当地久旱无雨,村民到北山寺找佛山太祖求雨,太祖显灵,神汉出马,带领三十六人,到北山寺南十里长港与竹林山脚接壤处挖洞取水。挖到深处发现了青龙角,太祖下令停止挖洞。可村民求水心切,仍挖不止。结果惹怒了青龙,吐出洪水,将挖洞取水的三十六人淹死了。后人为纪念这三十六位死者,就将此泉眼命名为三十六人泉。”
李记者兴奋地说:“讲得好。”
刘丹桂说:“关于三十六人泉还有另一个传说,你要爱听,我就讲给你听。”
李记者高兴地说:“你接着讲。”
刘丹桂就又讲起来了:“传说很早以前,三十六人泉洞住着一个白毛妖,他晚上经常出洞,到四周村子里伤人伤畜,死人死畜的事时有发生。有一年各村出钱请来一个有名气的马脚扛神捉妖,他竟说要每年选一个美女做白毛大仙的新娘才能免灾。村人听信了,送嫁的仪式一年一次,三十六年就有三十六个姑娘被丢进洞中丧生。有一家姑娘从小与同村一青年火伢子订了婚,可她被选为第三十七个供神姑娘。听到这个消息,男女双方家人哭作一团。火伢对姑娘说:‘我们逃跑吧!’”姑娘说:“以前有的姑娘逃走了,不是仍然被抓回来扔进洞了吗?还是听天由命吧!”送嫁那天,人们将姑娘身上系上绳子,正要将她放进洞里,火伢身佩长剑从人群中冲出来,抱住姑娘,要陪他一块进洞。走进洞口,里面漆黑一团,走了大约十多分钟,突然从里面射来两束火光,只听一声“怒吼”,一个怪物朝火伢扑来。火伢抽出长剑朝对方剌去,只听见一声惨叫,那怪物就倒下了。火伢取出火镰石打火,一照原来是只浑身长满白毛的怪兽。火伢把吓昏了的姑娘救醒,拉着她在黑暗中找出洞口。忽然他们听到脚下有流水声,就顺着水流往前走,终于走出洞来。火伢同姑娘回到村里,村人以为他们是活鬼。火伢就把杀死怪兽的经过讲了,村人还是半信半疑。第二天,村里选出十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身佩武器,手执火把,随火伢沿着水流逆向而行。走到洞底,看到了三十六堆尸骨和一只被杀死的怪兽。村人这才知道原来上了马脚的当。都去找马脚算账,马脚早巳闻讯逃走了。为此,村民把这个泉洞称为三十六人泉。讲完了。
李记者连声说:“好,好!这叫景观好,传说也好。只可惜没有开发出来。如果进行清淤,冲洗,整理,就好了。就好像一个满脸污泥的美丽姑娘还未露出她的真容。”
两人边说边走,刘丹桂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头问:“李记者,你看那座山头像什么?”
李记者顺着刘丹桂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几层山峦重叠出的轮廓正好勾勒出一个人睡着的样子,便说:“像个躺着的人。”
刘丹桂问:“你说像不像睡观音的样子,从发髻到身子,活似平躺着的观音老母。”
李记者又仔细看了看,惊喜道:“像,越看越像,像极了!”李记者边看边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轮番拍照,还趁刘丹桂不注意时偷拍了她几张照片,也没见她喊头晕。心里想,这丹桂姑娘是咋的,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谁知道刘丹桂心中的苦憷呢,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被拐卖时,熊光宗去电台把寻人启示一公布;她被解赦回来时,《楚天都市报》把她的事一报导。城里乡下的人都知道了,每当她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时,总觉得有人在戳她的脊梁骨,她就感到无地自容。她是真的不愿把自己的名字挂上媒体,更不愿让自己的照片上报纸,上电视台。
对于记者来采访刘丹桂的事迹,翠花和山桃都非常热情,这与刘丹桂的冷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记者问什么她们就答什么,配合十分默契。左右邻居又都夸刘丹桂人品好,勤快,孝道,列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两个记者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