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祸不单行(1)
- 农村变迁史,记录土地上挣扎的灵魂(套装2册)
- 刘明恒
- 1480字
- 2021-10-27 11:06:24
桂花坪座落在幕阜山脉深深的皱褶里。从山脚下拾级而上,爬完弯弯曲曲的三百九十九级台阶,岩边长有一棵古老的丹桂树,故称丹桂岭。站在丹桂岭极目远眺,就见到了一个很大的筲箕状畈面,四周山上长满了桂花树,故称桂花坪。桂花坪东有五老山,西有挂膀山,南有大幕山,中间有一条小河叫白泉河。桂花坪有三处古民居,一所鹤皋学校和一座石拱廊桥。因桂花坪村人都姓刘,石拱廊桥故称刘家桥。桂花坪东侧一里路的地方有个小村子叫但家湾。村边有一座大水库叫南川水库,发源于大幕山麓,水库承雨面积80平方公里,平均来水量9600万方。桂花坪人农闲时常去南川水库钓魚。
桂花坪古民居群落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桂花坪三处古民居分别是老屋、上新屋、下新屋,皆依山傍水而建,规制恢宏,共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大小房屋440间,楼道238条,天井3四个。房屋皆为两层建筑,屋内,一进几层,石凳、石沟、石天井。堂屋高大,巨梁横跨,雕梁画栋。房房相连,房厢相接,廊道相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可谓是“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屋外,青砖到檐,石门、石窗、石板路。青瓦盖顶,垛墙斜伸,从外观看,门庭严谨,高墙耸立,俯视屋顶,屋宇绵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古民居门式、漏窗、壁饰、匾额、楹联、基石、木刻、花栏等艺术精品装点民居内外,整个建筑无不显示出儒学文化的内涵,堪称民间古建筑的瑰宝。
白泉河从村中刘家桥下缓缓穿过,河水清澈透亮。登高俯视桂花坪村,屋影绰绰,炊烟袅袅,青山、溪流、廊桥、古树、翠竹、栈道、田园,同古民居群落浑然天成,幽静中透出几分神秘。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山乡,许多农民进城打工经商,跨入新世纪后,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交通不便的古老乡村遭到了冷落,桂花坪便是。许多年轻村民外出打工赚到了钱,就到坪下5里路远的白沙街做房,桂花坪的古民居除了为数不多的老人居住,很少能见到年轻人的影子。而刘丹桂家则是个例外。爹娘都50多岁,爹是个民办老师叫刘纯孝,收入不高,还身患重病。哥哥刘正罡还在读书,也没钱拿回家,他也不可能回老家兴家立业了。刘丹桂是个闺女,迟早是要嫁出去的。他们家有老屋6间,也没有做新房的必要了。再说两个老者在老屋住惯了,也不想走。村里除了儿女要他们到坪下去带孙子的老人外,好多老人都不愿走,他们的根在这里,落叶归根啊,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老屋因无人居住,久而久之,有的坍塌了,有的摇摇欲坠,年代久远的已成了残垣断壁,满目苍夷。留下的老人们就像一群乌鸦,把整个村子衬托得地老天荒,有点凄凉。
说到刘丹桂在桂花坪是个公开的秘密,只有刘丹桂一直蒙在鼓里。二十年前的中秋节的头一个傍晚,在坪下小学当老师的刘纯孝放学回家过中秋节,爬上丹桂岭就看见丹桂树下放着一个襁褓,他走近一看,里面包着一个一月有余的女婴。他一连喊了三声“这是谁家的孩子”,没有人答应,他心里想该不会是弃婴吧?他便伸手去襁褓里寻找有关纸条的东西,果然找到了女婴的生辰八字:乙丑年(1984年)七月初九午时。刘纯孝想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已经4岁了,名叫刘正罡。还想生个闺女,可计划生育政策紧,不让生了。如果再生,刘纯孝连民办教师这个饭碗都难保,他不敢生。现在他捡个闺女回去,婆娘翠花肯定也高兴。他正准备将女婴抱起,这时一阵风吹来,几朵红色桂花瓣飘落到女婴脸蛋上,他兴致来了,便将女婴取名丹桂。女婴抱回家后,翠花果然爱不释手。他们便把丹桂养下来了,一直送她读到高中。高考那年因差10分,刘丹桂名落孙山,老两口还想让她复读,她死话不肯,便去县政府招待所当招待员去了。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上了熊光宗,双双坠入爱河,爱得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