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哀公下令,由赢蒲、赢虎两位公子亲率五百乘战车精兵三万余,随申包胥急速救楚。誓师大会上,秦哀公朗声诵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军将士们也跟着高声唱诵起来,这是秦军准备为国战斗时的壮行诗。
申包胥感动万分,他长跪于地,在雄壮的歌唱声中,他向着秦哀公行了九顿首之礼!
按周礼,对诸侯行礼最隆重的礼节是顿三首。九顿首,意味着楚国大夫申包胥已经将秦哀公当成了比天子还要高贵的救世主了。
这是申包胥的感恩,也是楚国应该给予秦国的感恩!
无需多说,楚国需要这支来自盟国的军队快速救援。
边境的楚军见申包胥率秦师而来,无不兴奋异常。虽然楚军都是从柏举战场、郢都保卫战等地战败而逃来的散兵,但此时聚集在一起,也有数千人马。
楚昭王的叔叔熊申为了掩护在随国的楚昭王,他到脾泄打出楚昭王的旗号,迅速收拢了各地楚兵,在那里建立临时政权,将各公族大夫都聚集起来,对安定楚国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听说申包胥大夫率秦师回来救援了,各地的楚军都自发向申包胥靠拢。
人人都对吴军恨之入骨,求战之切,恐怕是楚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申包胥的第一场仗,面对的是夫概的五千吴军精锐。
如果说,几个月前夫概的这支精锐确实是吴军精锐的话,那现在的这支军队,人人口袋揣着金银,战车装着财物,天天奸淫楚女,脑子里想着的都是早点回国将财物带给自己的老婆孩子,战斗力已经是一落千丈。
申包胥更是珍惜自己收拢起来的这点军队,他与赢虎、赢浦两位秦军将领商议了一下,决定示弱诱敌。
秦军先偃旗息鼓,埋伏于两侧,由申包胥亲自率楚军迎战,将吴军引入包围圈,一举而歼灭之。
夫概果然上当了。
申包胥的楚军貌似根本不是对手,刚一接触便抵不住了,一路后退。
夫概眼里的楚军恐怕永远是这样子的,果断命令追击,结果中了埋伏。两边秦军如狼似虎般杀至,吴军大败,折损近半。
夫概率残兵败逃,申包胥引军追击,在沂城和军祥又连续击败夫概,将吴军这支五千精锐基本消灭殆尽。
夫概傻眼了,大败亏输那是无法向吴王阖闾交待的。他想起自己曾凭战功与公子山争抢过囊瓦府,现在又将五千精兵给打没了,回去岂不是死罪?
夫概干脆逃了,他逃回吴国去了!
而且,不但逃回吴国了,居然还反叛了。夫概竟然在吴国自立为王!
这下吴国有的热闹了。
申包胥也不再理这个刽子手,他没时间去追击夫概,他要率领楚军和秦军进攻唐国。
唐国国君唐成公知道躲无可躲,干脆雄起一把。于是,率唐军迎战。
对付唐军,申包胥根本不需要什么计策。他见唐成公站在战车上,抄起一把大弓,对着唐成公连射数箭,其中一箭直接贯穿唐成公脖颈,将这位爱马如命的唐成公射杀。
唐军顿时崩溃,对唐国恨之入骨的楚军全线压上,猛冲猛打。
唐国,亡。
唐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溯源可至尧帝,尧帝本就是陶唐氏部落首领,不过现在死掉的这个唐国跟古唐国是不同的。
古唐国的级别,曾经是帝王京畿一级的。与大周王朝分封给唐叔虞的那个唐国也不同,那个唐国后来演化成了晋国。
这个唐国仅仅是古唐国的一个分支,自北迁向南方后,在现湖北随州市西北唐县镇一带建立的一个小国,春秋早期就臣服于楚国,沦为楚国附庸国。
这一次,因为两匹马与楚国闹翻,结果跟随吴国伐楚。
由于吴军在楚国郢都的无恶不作,激发了楚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这次楚军击溃夫概所率的吴军于沂城后,顺便灭了唐国。
吴王阖闾紧急率吴军撤出郢都,攘外必先安内,他必须先回国解决夫概谋反的问题。
夫概也只是嚣张了几天而已,很快便被灭。楚秦联军乘胜向东挺进。
灭了夫概后的阖闾率军迎战秦楚联军,此时的吴军已经没有了去年11月进攻楚国时的威风。
抢了太多楚国财物的吴军士兵总想着回家过好日子,而军师孙武见吴王阖闾在楚国郢都如此作恶多端,已心生退意。
伯噽认为大仇得报,开始考虑自己在吴国的地位,将本是好友兼难友的伍子胥当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再说刚经历一场内乱,吴军无论是兵力数量还是士气,都远不及楚军。
反观楚军,吴国侵略者已经被赶出了楚国,经历过一场人间地狱式的浩劫的楚国士兵此时的国家归属感更强,对吴国恨之入骨。
尤其是许多士兵要为自己死难的亲友报仇,要为被吴军凌辱折磨过的姐妹雪耻,所以士气特别高涨,求战之心无比旺盛。
流落各处的楚兵已基本聚集起来,各县邑的地方部队也加入进来。楚国本就是一个大国,稍加整编,楚国又是一个强大的楚国。
正如申包胥所言,战车千乘,兵十数万!
再加上有三万余秦军作为盟友,听命于申包胥指挥,吴军怎么可能是楚军对手?
吴军与楚秦联军在雍澨(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石龙镇境内)附近的麇地大战,结果楚秦联军巧用火攻大败吴军,楚军收复了雍澨。
然后,楚秦联军又乘胜追击,在浊水(湖北襄樊一带)再次大败吴军。
自此,入侵楚国的吴军,全部被赶出了楚国。
楚国,光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