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下令全面搜捕楚昭王,他派人四处搜寻楚昭王,悬赏提供线索者或者抓住楚昭王者。
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这是你伍子胥的逻辑,但你伍子胥为一己私利,引外敌破灭自己的祖国,残害故国人民,你这种人,会有好结果吗?
反倒是楚昭王,经历此磨难,足可以令他浴火重生。但那是以后的事,现在的事是保命。
楚昭王带着一帮王公大夫,在几个护卫的保护下,冲出王宫后,凭借着对楚国地形的熟悉,一路向着云梦泽而去。
楚昭王是明智的,这个时候,只有云梦泽这种有山有水地形复杂之处,方可有活命的机会。
云梦泽,那是楚王的王家狩猎场,没有特殊情况,一般的人是不允许进去的。
楚昭王对这里尤其熟悉,一行人又累又困,深入云梦泽腹地后,终于松了口气。
大家便席地而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面容憔悴,疲惫不堪。
想想此时自己的家正被万恶的吴国鬼子糟蹋,亲人死于非命,生灵涂炭。
而这一切,都是那个死一千万次也不够的令尹囊瓦所致,大家均悲极而泣。
楚昭王抹了一把眼泪,恨声道:“囊瓦这个误国害民的奸臣,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不谷定要将他碎尸万断后喂猪喂狗,象这种人,估计连猪和狗都不愿吃他的肉!”
众人默不作声,有人心想:那大王您为何还要重用他,把全国的军队都交到他的手里呢?
楚昭王何其不想废置了囊瓦啊,但他还不到时候,或者说他还没有那个能力!
本希冀着沈尹戍能够多立战功,自己再强力反腐,但还没等自己动手,吴国就打过来了。
一行人啃了点干粮,便倒地而憩。实在是太累了,连护卫都受不了了。此时一放松,大家居然都沉沉睡去。
危险,往往是在人不设防时出现,如熟睡时。
一伙人正悄悄靠近他们,这是一伙野人,并非是职业强盗,他们只是需要财物以照顾自己的家。
见楚昭王他们虽然狼狈,衣服也是污秽不堪,但看样子应该是有钱人。
这伙野人常年出没于云梦泽附近,哪里管过什么国家大事,根本不知道楚国正遭受历史上最大的劫难。他们只需要钱财。
一枝长矛朝着熟睡中的楚昭王刺了过去,眼看楚昭王将死于非命,正靠着他明明已经入睡的王孙熊由于神差鬼使般地醒了过来!
熊由于见状,下意识作出一个扑救动作:几乎以一个超越常人的翻跃动作,将自己整个身体扑在楚昭王身上。
长矛刺中了熊由于的左肩,他长声惨叫,众人顿醒,几个护卫跳将起来,长戟所至,野人们抵挡了几下,一时不是对手,便怪叫起来。
很显然,他们是在召唤同伴。
楚昭王看着舍身救己的熊由于,心里一阵温暖,他亲自为熊由于包扎伤口。
看来,云梦泽也不安全,得另外找个地方了。
大家匆匆离去,此时楚昭王的妹妹季芈因为走得急,不小心崴了脚。
正在她旁边的宫廷乐师、大夫钟建想也不多想,一手背起她,一手用剑格挡着追上来的野人戈矛,边抵边跑,总算逃离了险地。
大家不再疏忽大意,尽可能不随意休息,必要时也安排护卫轮值。
终于,几天后,楚昭王一行人到了郧地。
郧地最高长官即郧公叫斗辛,斗辛是前令尹斗成然之子。
原来,斗成然因为贪腐被楚平王诛杀后,楚平王感念斗成然对自己所作的贡献,便封了斗辛为郧县的县尹,即郧公。
斗辛见楚昭王居然逃到了郧地,又惊又喜,忙将楚昭王迎回府去,供吃供喝,好生伺候。
斗辛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斗巢,一个叫斗怀。斗怀见兄长将楚昭王给迎回了府,兴奋地对斗辛道:
“兄长,报仇的机会到了,父亲是被先王所杀,现在轮到我们杀大王为父亲报仇了,杀了他们,还可以立功领赏。”
斗辛一听,抡起右手便要扇这个愣头青兄弟,他喝道:“父亲伏法,那是他贪污腐败,罪有应得!
况且,大王待咱斗家不薄,父亲伏法后,大王仍封地给斗家,让斗家在郧地安身立命。
身为楚国臣民,当为国效力,此为大节。今大王落难,正是洗涮斗家之耻、报效大王之际。
你个二百五,你怎么还敢行大逆不道之事?这些年来,书白读了,啊?”
斗怀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惭愧不已。
斗辛与楚昭王等人认真分析了一下形势,考虑到郧县离郢都较近,而且没有防卫能力,一旦大王在郧县之事传将出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去随国吧。”斗辛建议。
随国是楚国的附庸国,他认为随国易守难攻,只要随国愿意接纳大王,那一时间吴军也难以攻克随国。
有了立脚的地方,全楚国各地的百姓和戍边以及柏举之战后流散的楚兵都可以汇集而至。
随国国君随侯热情接待了楚昭王一行人,自随国成为楚国附庸后,楚国待随地倒也确实不错,有了强大的楚国保护,随国已经多年不需要打仗了,人民安居乐业,故随国国君接纳楚昭王是出自真心的。
但消息还是传到了伍子胥那里,伍子胥知道随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强攻的话,看吴军现在这个鸟样,一个个都沉浸在天堂般的享乐里,谁也懒得征战。
于是,伍子胥以吴王阖闾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随侯:
“汉江诸姬尽灭于楚,现上天惩罚楚国,命吴国灭楚,今郢都已破,楚王逃窜。
闻楚王现在贵处,请念及天子旧情,将楚王交付寡人,以成天命,寡人感激不尽。
若然,则汉江以南的楚地,尽归随国。若不然,寡人将尽起灭楚之兵伐随。望君侯三思。”
随侯犯难了,吴国人说的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
但做人能这样做吗?实在不义。
随国的公族大夫们也分成了两派,将楚王交出去一派,坚决不交另一派。
楚昭王自知至此命由他们,不由长叹无语。
而此时,楚国历史上又一位青史留名的人挺身而出,他便是楚昭王的亲哥哥公子熊结。
他对楚昭王道:“大王,形势危急,请允许臣假扮大王,只要大王在,楚国就有望。”
就这样,熊结换上了楚昭王的服饰。然后,由楚昭王的护卫送入随宫,向随侯表示:楚国虽落难,但气节仍在,为不使随国为难,楚王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取随国的安平。
随侯感动了,那些本要将楚昭王交出去的公族大夫们也感动了。结果,随国人心一狠、牙一咬,对吴国使者道:
“请回去吧,随国人有随国人办事的原则。原先我们侍奉楚国,那是因为楚国对随国不薄。
现在楚国有难,让随国抛弃楚国而侍奉吴国,那他日吴国有难,岂不是也要抛弃吴国了?
随国虽小,但不得不考虑民众安危。如果吴国能够将楚国真正灭了国,随国愿意交出楚王。随国静候结果。”
随国的意思是现在楚国仍在,我们便要继续跟楚国交好,除非楚国没了,那我们便愿意与吴国交好。
吴国人竹篮打水一场空,无奈悻悻而归。
楚昭王听闻后,大为感动。他随即与随国国君盟誓,共饮了血酒,发誓从此楚国与随国将永远友好共处。楚国对随国,但凡是随国有需要,楚国更是倾力相助。
这次盟誓,堪称春秋史上落实最到位的一次盟誓了,直到春秋完结,战国开始,楚国都对随国友好相处。
只是,随着历史长河的演进,象随国这样的小国,在战国时代,已经是自然融入了楚国。
因为,战国的战争更为残酷,象随国这样的国家,免不了淡出历史长河。
在这里,让我们对这位历史并未留名的随国国君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