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儿家庭康复教材
-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 2439字
- 2021-09-24 18:09:01
母亲的情怀
鞍钢报社有个叫褚辉的双耳全聋的小伙子。小时候,辉辉不仅不聋,还是个活蹦乱跳、聪明上进的好学生。1—3年级,次次考试得双百,年年捧回大奖状,这些一直是妈妈——康忠琦的骄傲。不幸的是,10岁那年,一场无情的灾难夺去了他双耳的听力。
1980年2月7日,康忠琦刚刚回家,孩子就哭着对她说:“妈妈,不好了!我耳朵里嗡嗡响,小朋友的话听不清了,座钟打点也听不见了,”康忠琦一听傻了眼,但还没意识到孩子已双耳全聋,她急急忙忙把辉辉带到了医院。医生的诊断是突发性聋,建议药物治疗,但在得知耳聋原因后,这位医生沉下了脸,叹口气说:“你们走出鞍山吧,去找更高明的医生,我已束手无策了。”
背着孩子往家走,康忠琦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她下决心要“背着孩子去治病”。
从没出过远门的康忠琦娘儿俩一进北京城就晕了头,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刚刚在一家小旅馆安顿下来,就跑到医院去看病,一看就是50天,医院跑过不少,治疗方法也换过不少。服用中西药不见效就去扎针灸,直扎得孩子哇哇大哭:“妈妈,不扎了,疼啊。”孩子的爸爸也打来长途电话:“别扎了,扎坏了孩子咋办。我寄去了一块麝香,听说往孩子耳朵里吹吹,病就会好了。”但康忠琦不死心,她不信偌大的北京没人能治耳聋。然而,3个月过去了,辉辉的病情仍无好转的迹象。
从北京回家后,只有初中一年级水平的康忠琦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学起了《耳鼻咽喉科学全书》、《耳鼻咽喉解剖学》。书中的内容没看懂多少,却弄明白了上海的医疗水平全国一流。于是她决定去上海,为治好孩子的病,倾家荡产也要去上海。
到上海后,为了省钱,娘儿俩住进了人防工事改建的地下旅馆。尽管住宿费每天只要1.8元,康忠琦还是舍不得花两份钱,天天和10岁的儿子挤一张铺。
春节到了,大家都赶回家去过年,康忠琦不能走,她舍不得火车票钱。大年30日晚上,酒精灯吐着蓝蓝的火舌,锅里煮着用玻璃瓶当擀面杖包出的饺子,娘儿俩心里都有股说不出的滋味。终于,辉辉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咱回家吧,我想爸爸呀。”康忠琦的泪也跟着流了下来。
几个月的时间,康忠琦带着孩子天天跑医院,可一点治疗效果也见不到,急得她恳求医生:“您把我的耳神经移植到我儿子耳朵上去吧。他才10岁,听不见可怎么读书!”为了孩子她舍得出生命,然而医生们也无能为力。8个月后,康忠琦怀着绝望的心情、背着5千块钱的欠帐回家了。
上海归来后,康忠琦一直在考虑着孩子的出路。好心的人劝她把辉辉送进聋哑学校,学点哑语,长大随便找个工作混口饭吃算了。康忠琦动了心。一天,她把儿子骗到了聋校门口,聪明的辉辉一看到校牌什么都明白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我不去,我死也不去。我要考初中,我要上大学。”康忠琦心一酸,抱起儿子飞也似地“逃离”了聋校。从此,没读过几年书的康忠琦下定了决心,非帮助儿子实现上大学的“梦”不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康忠琦呕心沥血的辅导下,辉辉顺利地进入了初中,但却没有通过高中的入学考试。上不了高中对一个一心想上大学的聋儿来说该是多大的打击啊!他病倒了,发高烧、说胡话,半个月都不见好转。
一天下班,康忠琦发现辉辉喝醉了酒,刚刚斥责了几句,孩子便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大哭了起来:“妈,我心里苦啊,我活得没意思。”康忠琦想了想,把美国著名盲聋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句名言抄下来贴在了孩子的床头:“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不应该爬行的。”她告诉辉辉,不上大学也一样能成才,鼓励他把眼光放远些,不要被眼前小小的困难吓倒,机会总是有的。
机会比预想的来得快。1984年12月,辽宁大学函授部招生,康忠琦冒雪骑车20多公里给孩子报了名。开学那天,娘儿俩喜气洋洋地赶到了学校。儿子坐在教室上课,妈妈坐在外面等。不料刚半天辉辉就打退堂鼓了:“妈,太累了,我不读行不行?老师的话我听不懂,一句也看不懂!”康忠琦傻眼了。这些年,虽说儿子听不见,但可以通过看口形把父母的话看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可对陌生人的口形他就没辙了。怎么办?望着儿子绝望、痛苦的神情,一个近似荒诞的念头在康忠奇头脑中一闪而过——替辉辉上课,回家后再教会他。
函授学校离家20公里,每次面授康忠琦都得蹬40公里的自行车,但3年里,她从没缺过一堂课。有一次,康忠琦患了重感冒,混身酸疼,发着高烧,可偏偏那天是上课的日子。不知情的儿子早早就把书包整理好,摆在了她的床头,一咬牙,康忠琦起了床,顶着寒冬东北特有的“大烟泡”上路了。20多公里的冰天雪地全靠推着自行车一步步走过……出门仓促,忘了带钥匙,晚上9点多到家的康忠琦已精疲力尽。敲敲门,毫无反应,突然意识到儿子耳聋,打雷都听不见啊!康忠琦一屁股坐在了台阶上,酸苦、委屈涌上心头。她流泪了,想放声大哭,可又怕惊醒了邻居。冷得不行,只好在楼前雪地里徘徊、徘徊……
3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3年来,康忠琦天天都在忙碌着。除了上班还要上课,除了上课还要辅导,从没在晚上12点以前睡过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康忠琦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偿——辉辉通过了严格的考试,于1988年获得了大专学历。同年,为了表彰娘儿俩多年来锲而不舍的精神,鞍钢工会授予康忠琦“教子育才模范”、授予辉辉“自学成才标兵”的光荣称号,并破格在鞍钢报社给辉辉安排了工作。
几年后,康忠琦回忆以往走过的道路时说道:“这些年,那么多报纸都给咱作了报道,介绍咱的文章已在美国的刊物上发表。其实我没啥能耐,事情是一步步逼出来的。孩子是我生的,可生下来的孩子是属于国家的,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一个母亲应尽的职责。”
上面是根据有关资料摘编的几个典型事例。走上康复之路并已取得相当成绩的聋儿还有很多很多,仅北京市就有几百人。他们当中既有听力损失较轻的,又有听力损失极重的;既有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又有生长在普通农民家庭的;既有先天耳聋的,又有具备一定语言基础后耳聋的。每个人的情况并不相同,却有十分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所具有的爱心、信心、决心、虚心与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只要您也具备了这几点,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