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多重任务

习主席亲自宣布“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体现了科创板注册制对中国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科创板注册制也肩负着多重任务。

首要的任务是要留住优质上市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已经转向信息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几乎全部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中国的投资者无法分享中国经济增长下新经济的成长红利。

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大多属于传统制造业,市值权重最大的是金融地产业,创业板市值最大的公司一度是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尽管大量上市公司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并不多;一大批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公司受制于发行条件而不得不流失到境外上市,并在境外资本市场形成了一批“中概股”。

资本市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平台,登陆资本市场,有利于筹集资金、吸引人才、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方便并购重组。中国资本市场当前的IPO规则过于看重规范性、过于看重以往业绩、过于看重风险,而大多数优质的科创类企业前期规范性不够、研发投入巨大导致连年亏损,更不用说科创类企业风险本身就很大,数十亿估值也可能一不小心就倒了。在当前资本市场规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国家需要给优质的科创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机会,所以才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动科创板注册制。

创造条件让不满足现有上市条件的优质科创类企业上市,推动国家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科创板的首要任务。

其次的任务是引导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型企业。

搞科技创新,没有资本是万万不行的。自创立之日起,科创类企业的发展就需要资本的大量投入和持续支持,资本对于孵化科创类企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科创类企业本身存在巨大风险,早期资本投资风险也很大,投资成功率并不高,能够上市后溢价退出实质上是对之前冒险的风险补偿。科创板的开设,可以为孵化科创类企业的资本提供顺畅的退出渠道,退出的资金可以再用于孵化更多候选企业,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激发资本投入孵化更多优质科创类企业,促进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进步。

2019年2月,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在腾讯投资年会暨IF大会上披露,长期专注于全球范围内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相关领域投资并购的腾讯投资并购部,11年总计投资700家企业,其中63家已经上市, 122家成为市值/价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IPO退出率还不到10%。

如果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类企业的IPO成功率能够达到腾讯公司的水平,就意味着科创板成功上市100家,会有超过1000家科技创新型公司获得资本投入;科创板成功上市1000家,会有超过10000家科技创新型公司获得资本投入!

上市前的资本投入,也是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而社会资本投入多了,富有争议的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政府补贴也可以减少一些。带动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投入,远比科创板开板几年收集多少上市公司更有意义。

最后的任务是打造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试验田。

为承载中国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板块,只是科创板注册制的重要意义之一。科创板注册制更重要的意义,并不是让少数适格公司享受资本市场红利,而是打造整个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进而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如果科创板注册制的市场化改革之路走得通、走得好,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就会跟进;而试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为相关机制的完善成熟提供宝贵经验。从这个角度出发,科创板注册制必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乃至中国经济发生巨大转变,对中国证券市场和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成立只有30年,30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股市却不能体现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相比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国内资本市场的市场基础制度相当不完善。A股市场从入口到出口全方位存在问题,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生态恶化,造假、欺诈、操纵、内幕交易、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乱象横行,投资价值缺乏,更多只是交易价值。

面对失效的市场,尽管中国证监会前任主席大力加强监管,对很多市场乱象进行了强有力的遏制,但过度依靠监管也导致了市场活力下降,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定价功能、融资功能以及资本可持续发展功能严重不足。完善基础制度,恢复市场生态,是整个资本市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央对于科创板注册制的期望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也是最重要的落脚点。对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进博会上的讲话,市场普遍关注到的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部分媒体还关注到了“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但很少有媒体关注到最后还有一句——“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进博会一个月之后,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资本市场改革作出部署:“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制度,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

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主席再次提出要求:“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监管。”

连续三次重大场合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强调,显示了中央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重视。但是,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规模相当庞大,沪深两市合计已经有360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40万亿元。在既有市场上提出大的改革方案,影响太大,万一不成功或改革有考虑不周之处,反而可能引发重大金融风险。在增量上做改革试验,有成果再推广,有问题也可及时调整,是更合理的选择。

而新设立的科创板,自然成了证券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改革后不久,创业板也将推出注册制改革方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