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四个敬畏”与改革理念
在证监会就科创板相关制度征求意见截止日前一天,新上任的易会满主席携两位副主席、上交所理事长和证监会首席律师一起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完成了易主席首秀。这场新闻发布会是以科创板筹备进展通报的名义开的,很多问题都是围绕科创板注册制展开的,但实际上全场的核心要点是易主席展现了全新的监管理念:“四个敬畏、一个合力”。
“四个敬畏”指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一个合力”指证监会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市场各方的沟通协作,努力形成各方合力,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敬畏”这个词,可能是历任证监会主席首次使用的词汇。之前业内一直在呼吁监管要信任市场,期望监管要尊重市场。而易主席首秀上升到了敬畏市场,大大出乎了市场意料。敬畏,不仅仅是尊敬、重视,更重要的是知止。知道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才不会无知无畏地轻易干涉,才不会以为命令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敬畏市场,才会尊重和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坚持市场化方向。敬畏法治,才会依法监管,不越法监管。敬畏专业,才会听取专业意见,不轻易出台制度。敬畏风险,才会认识风险的复杂度,而不会轻易戳破风险。
在易会满主席“四个敬畏”的监管理念下,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改革理念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远比科创板注册制本身更为重要。
市场化,指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主体之间能够自主博弈解决的问题,监管不再干涉。
在IPO审核环节,市场化意味着监管只是通过审核来督促发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提供给市场充分的投资决策依据,让市场挑选和判断公司能否进入资本市场,而不再只由监管说了算,监管也不再进行实质性判断和背书。科创板推行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进行审核,审核节奏完全依照问询函回复的效率和效果,而不以受理时间先后和公司质量为标准,体现了市场化的审核理念。
在IPO定价阶段,市场化意味着由市场询价对象根据发行人的招股文件,自主决定发行报价,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接受市场报价结果并最终确定发行价,也可以拒绝报价结果而放弃发行,市场供需双方共同决定发行价,监管部门不再人为限定发行价。科创板发行环节放开了23倍市盈率的限制,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发行人最终定价不再整齐划一,体现了市场化的定价理念。
在上市交易环节,市场化意味着尊重投资者的自主决策,在买者自负原则下加速形成市场均衡价格,监管部门减少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人为限制。科创板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第6个交易日起涨跌幅扩大到20%,首批集体上市的25家公司前10个交易日累计换手率最高超过了500%,监管部门并没有出手干涉,体现了市场化的交易理念。
在上市一段时间后限售股减持环节,市场化意味着尊重投资者的减持决定和减持需求,监管部门减少不合理的人为限制,推动减持方和接盘方通过市场博弈机制完成减持。减持的事,至少在上市一年期满后才会出现,所以相关规则尚未出台。从最早的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内,可以看到上交所拟推行的市场化减持方案。
在退市环节,市场化意味着尊重市场本身的清退能力,当市场交易主体已经抛弃某个上市公司,该公司股票已经不再被市场所接纳,自然应该被清理出市场。在科创板上市规则中,设置了比主板更严格的交易类退市机制,体现了加大市场清退垃圾上市公司的市场化理念。
市场有其内在的平衡机制,无论是发行价还是上市后的交易价,股价涨多了自然会跌下来,跌多了自然会涨起来。自由交易不要拦着买卖,可以由市场主体间博弈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行政干涉。其间若有不法行为,交易记录全留痕,监管部门随时可以调查及处罚,顺便还能为国库增收做贡献,给减税降费做保障。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波动较大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但是投资者只能且应当被市场教育,历史证明监管插手市场,对市场带来的更多是伤害。由于监管已经习惯了对市场的干涉,尤其在股价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时,市场化原则更多的是考验监管的定力。
监管定力的大小取决于监管的决心,也取决于监管受到的压力。因此,市场化原则某种程度上也在考验舆论定力,舆论应当更支持市场化的声音,而不是一旦出现破发或者大跌就要求监管出面干涉,监管部门承受的舆论压力小了,也就能够更坚定一些。
自2019年6月25日起,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发行公告》,第一只新股华兴源创发行市盈率 [6]突破40倍;7月8日晚,中微公司公告发行市盈率超过170倍;7月29日晚,微芯生物公告发行市盈率超过467倍。尽管市场某些媒体和投资者对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表示了质疑,但证监会和上交所均保持监管定力,并未出手干涉发行价,完全交给了市场。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集中上市的科创板公司鸣锣开市,25家公司首日开盘涨幅都超过44%,最高的安集科技开盘涨幅达287.85%;安集科技盘中最高涨幅超过520%;25家公司首个交易日平均涨幅达到140%;首日之后,科创板公司换手率持续保持高位,沃尔德更是在20%涨停板情况下一周内两次涨停,前10个交易日几乎天天创新高。证监会与上交所对科创板新股爆炒保持了监管定力,证监会对首批公司首周表现总结为“理性运行、平稳健康”。
法治化,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及明文制度的授权行使监管权力,依法监管而不越法监管,不搞无法律依据的窗口指导。
科创板相关全套制度出台后,市场发现IPO审核首次成为受监管的审核。在科创板之前,所有的IPO审核均由证监会发行部完成,而发行部的审核过程不再被监管,发行部对审核过程全程负责;科创板的IPO审核主要由上交所完成,上交所的审核过程受到证监会的监管,上交所的审核过程必须严格依照法规制度的授权进行。
在整个审核过程中,上交所也做到了坚持法治化原则。科创板制度正式生效后不足48小时,上交所就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在首批受理后开始审核前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明确规定了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的审核尺度和规范要求。此外,上交所还发布了一系列业务指引和业务指南,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受理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保荐书内容与格式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保荐人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办理业务指南》《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与上市业务指南》等。
审核标准、审核过程、审核内容透明化,有利于增强审核环节的可预期性,体现了上交所主动放弃窗口指导的决心。上交所科创板事务的牵头负责人是首席律师,科创板审核中心的负责人是前上交所法律部总监,安排两名法律背景的领导负责科创板,也是上交所坚定法治化理念的决心所在。
易会满主席首秀时,带着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这是历史上首次证监会主席与首席律师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会上易主席所提出的“敬畏法治”不仅仅是个口号,首席律师的出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科创板开始受理的首周,还发生了一次“劝退传闻证伪”事件。
2019年3月21日,微博上传出消息,称民生证券上报的两个科创板项目被劝退。消息引发了市场热议:窗口指导会不会在科创板再现?说好的法治化会不会在起点就夭折?根据科创板相关制度,申请材料提交后,只有4种情况:受理、不予受理、补正、撤回申请。规则上并没有劝退这种情形,劝退可能是给券商私下指导,由券商主动撤回材料。如果此事为真,则说明市场最担心的窗口指导,在科创板开板伊始就出现了,如何让市场信任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法治化决心?可以说,科创板改革面临了第一个挑战!
上交所在正式受理前给各保荐机构做培训,强调了上报企业要符合科创板定位,提出“六个不要”,也强调了科创板审核宁缺毋滥。如果券商都老实听话,不打算和监管机构博弈,那可能会一派和谐;但是,指望或者要求券商不和监管机构博弈是不现实的事,本身也不符合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本来优质企业就在观望科创板发展,对审核与监管是否能信守之前承诺的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心存疑虑。如果真出现交易所因对定位不满意而在受理环节劝退企业的情形,那反而是做实了他们的怀疑,会把犹豫中的好企业进一步推向境外市场。
传闻终究不是现实,上交所用受理函公告击碎了传闻,传闻中的两家公司都获得了首批受理,其中利元亨还赶上了首批集中上会。上交所给出了正确的应对,践行了法治化理念,击碎了窗口指导的传言,也给观望者打了气,科创板有了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