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喜欢听水壶在火炉上发出的滋滋声,会让我想起无数个小时候的清晨。我赖在火炕上假睡,耳朵却像眼睛那般注视着奶奶在火炉旁悠闲地给我做早餐,空气中充斥着火炉里燃烧的煤炭味,掺杂着些许奶奶清扫地面时带起的尘土味,屋内只有水壶发出的滋滋声,奶奶做早饭的切菜声,还有我假装的鼾声。
我离开奶奶已经十三年了,但是每当听到水壶的滋滋声,脑海中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浮现出那些温馨的情景,身心会在这一瞬间超脱现实,最终在脑海深处得到平静。
所以,在离开奶奶的日子里,我渐渐变得依赖水壶,喜欢上了喝茶,尤其心情烦闷的时候,会一遍又一遍的烧水,吓得夫人以为我年纪轻轻就有阿尔茨海默病征兆。
我知道,这只是大脑自我疗伤的一个机制,水壶的滋滋声就是打开我内心平静区域的一个制动按钮,我能够在那里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短暂的安全感。
但生活中的我,是个时常缺乏安全感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短暂的安全感已经无法彻底满足我的需求。我所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的安全机制,是要找到脑海中能够触发我勇敢区域的制动按钮。
芸熙快一岁了,最近闲下来时我时常在想,作为父亲,如果只能给孩子留一样礼物,我会选择留什么?
上个月,长沙疫情突然袭来,相邻的几个区都划了管控区域,夫人和我商量后,将芸熙和母亲暂时送到了乡下。原以为顶多半个月疫情就会过去,却直到五一才把母亲和孩子接回来。
一个月没有看到芸熙,我欢喜的把她之前最喜欢的所有玩具都拿了出来,但令我惊讶的是,芸熙竟然开始对一些玩具表现出恐惧和害怕。起先是她洗澡时喜欢玩儿的一只小猪,而后又是巧虎的一款玩具车,最后竟然发展到了一些毛绒布偶。
开始我以为,是孩子在乡下的这段时间受了什么刺激,可看到她在乡下每日放飞的样子,姥爷、姥姥和奶奶每天都带她玩的歇斯底里,我推翻了这个想法。后来,经过观察,我逐渐发现实则是随着她大脑的逐渐完善,开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意识内,对这个世界的一些事物产生了敬畏感,不再是初生不怕虎的小牛犊。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原来人并不是越长大越勇敢,而是越长大越害怕,在害怕中逐渐丢失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勇敢本能。由此,这个世界上之所以勇敢总是寥寥,是因为大千世界令我们感到敬畏的事物数不胜数。
在浩瀚的未知和恐惧面前,我们定义克服了害怕就是勇敢,使勇敢成了一种被冠以高贵名义的品质,而不再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存本能。
再过十天,芸熙就满周岁了,作为父亲,如果只能给孩子留一样礼物,我会选择教会她勇敢,和她一起找寻和设置我们脑海中触发勇敢机制的开关,让勇敢重新成为我们生存的战斗本能,而非一种所谓的品质。
小时候,我问:“奶奶,为什么水壶会滋滋作响?”
“因为,水和火在打架呀!”
“打架?”
“你听,火烧的越旺盛,水的叫声也就越大。”
“是水打不赢火吗?”
“不是,水是最厉害的!”
“那为什么水会被火烧的滋滋叫?”
“那是因为水自己觉得打不赢火,就把自己藏进了水壶里呀……”
“咯咯咯,奶奶,水真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