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心态决定荣辱

人的一生,什么决定其成败荣辱?是心态!

有人会说不对,决定成败荣辱的因素很多,才能、机会、资金、人脉,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诸多因素都决定成败荣辱。

错,什么样的能力叫才能?我们不知道;多大的成就才叫成功?没有标准;机会什么时候降临也由不得我们。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习惯上我们都认为韩信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韩信也赶上了好机会,陈涉造反天下大乱,他的军事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可是为什么韩信一生郁郁寡欢,最后被杀身亡呢?仅仅用功高震主来怪罪于刘邦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公平的。研究韩信的成败荣辱,对今天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自认为有才能的人,尤为必要。

然而,要想从韩信的人生轨迹中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是困难的,因为司马迁在韩信身上有太多的文学创作。司马迁自己怀才不遇,又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汉武帝施以宫刑,一腔的愤恨便发泄在他塑造的人物身上。把项羽塑造成盖世英雄,以此来贬低刘邦的成功。将韩信塑造成绝世奇才又功勋卓著,最后却被杀被灭门,以此来控诉汉朝统治者的无信和无道。司马迁的文学创作是成功的,后人开始这样赞美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军事理论中“谋战”派的代表人物。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列阵,绝地求生;四面楚歌,攻心为上;十面埋伏,合围垓下等等。韩信的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韩信用兵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上述的这些评价对吗?

不仅如此,习惯上人们还认为韩信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平步青云,这就使得韩信比其他的常胜将军获得了最广泛的追捧。韩信忍辱负重,等待时机。著名的胯下之辱成为韩信坚强意志的最好标签。所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终于,机会来了,陈涉造反了。韩信先是投奔项羽,项羽听说韩信曾经受胯下之辱,瞧不上他。韩信于是转投刘邦。刘邦一开始也瞧不上他,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给他一个小官可有可无。刘邦的二当家萧何知道韩信有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当韩信又想离开时,有一出戏“萧何月下追韩信”,演绎了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动人故事。萧何追回了韩信,郑重其事地把他推荐给刘邦。在萧何的软硬逼迫下,刘邦不得不郑重其事地筑台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果然,萧何与刘邦没有看错人。韩信先是帮助刘邦制定了东征的整体战略,后来又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帮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确立了全局优势。最终,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打败了不可战胜的项羽,奠定了汉王朝的一统江山。韩信也成为楚汉相争中排位第一的军事家,是汉朝建立的第一军事功臣。

紧接着,韩信的人生命运发生了令人扼腕的逆转。通常人们都是这样解释韩信的悲剧: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的军事才能让刘邦心惊胆战,所以项羽死后,刘邦立刻开始迫害韩信。先是夺去他的齐王改封楚王。后又将其诱捕贬为淮阴侯。最后,干脆以谋反的罪名,不经任何审判,就慌忙将其杀死在长乐宫的一个钟室里。韩信的三族家人被满门抄斩。

韩信的死,引来了两千多年的咏叹。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就曾赋诗道: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自从韩信死后,后人从此都害怕建立功勋了。如此说来,似乎是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盖世的战功害了韩信。这也是司马迁塑造韩信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然而,历史的真实真的是这样吗?

韩信真的像后人认识的那样,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而平步青云的吗?

韩信真的如后人评价的那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吗?

韩信真的是汉朝第一功臣,刘邦的江山真的是韩信打下来的吗?

让我们用“程步读史原则”重新细读有关韩信的文字,剔除司马迁的文学创作,探寻韩信短暂的一生,寻找真实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