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浣纱妇人可怜王孙,主动接济

韩信一怒之下离开南昌亭长家,但是他无处可去,肚子没有着落。万般无奈他想起了姜太公独钓渭水得封诸侯的故事,于是他也拿了根竹竿,拴上个针头,希望能碰上好运气。如果能钓上一两条鱼,至少也能解决一下肚子问题。

在城边河里浣纱的妇人们,一边干活一边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聊,韩信的悲惨身世让妇人们唏嘘。一个王族的公子,一个满腹经纶的文弱书生,现在沦落到无家可归整天饿肚子的境地,不能不勾引起良家妇人的怜悯之心。于是,有一个妇人大方地走过去,把自己带的午饭分出来给韩信吃。韩信饥饿难耐,也是因为被人伺候惯了,也就没有推辞,欣然笑纳。并且一连数日,全无愧色。

即使是在困苦和饥饿之中,韩信也没有想过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报答恩人。因为从生出来他就不知道干活挣钱是怎么回事。王公大臣是子承父业,封地、采邑有取之不尽的财富,每天下人会把收获的粮食,纺织的布匹,还有经商挣来的钱,按时送来。韩信不知道打工挣钱为何物,也羞于从事那些种地拉车的低贱勾当。所以,他对每天给他饭吃的穷苦妇人说的话是:“吾必有以重报母。”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你。他不相信幼年时代的富贵就像做梦一样在国破家亡后会永远地离开自己一去不返,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回到过去的富贵中去。

妇人的头脑很实际。像韩信这样好吃懒做,没有一点谋生技能,也不肯放下身段从小事贱事干起的心劲,发财致富那是做梦。

于是妇人生气地回答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堂堂大丈夫,你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我是可怜你这个王公子孙,哪里是图你的回报。

韩信和妇人是否真的有过这番对话?应该是有的。因为后来韩信发迹为楚王之后,曾经当众重赏这位妇人。当众重赏时,难免不重提旧话,难免不被当作佳话传播。

韩信的出身由贫民百姓变成王公贵族,使得发生在他身上诸多有悖常理的事情,变得合情合理了。不过,有一个问题还需要讨论:既然是贵族,哪怕是破落贵族,怎么可能潇洒地忍受一个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