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 圣铎
- 1567字
- 2020-11-18 16:28:26
何妨得意,不可忘形
孟子一生,他的思想不为当世君主所接受,还受到各种中伤。但他为人豁达,说“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意思是我的思想如果可行,那么自然会被推行。如果行不通,我自己也会见势而止。而行得通或行不通则不是人力可以决定的,需要靠天意。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句话正体现了孟子的人格魅力,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得机会,救天下,救国家,救社会;不得机会,则自己修身养性。一切处之泰然,正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俗话说:“何妨得意,不可忘形。”沈万三虽富可敌国,却不知隐其锋芒,得意忘形,终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中,一个小小的督运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在唐书中专门为他记上这么一笔,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人们推崇他“宠辱不惊,遇事从容”的心态和修养。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最难得的是能够保持宠辱不惊的平常心。
林语堂先生说过:“一个强烈的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也不怨天尤人。”这是对平常心精辟的解释。
平常心就是这种“随”的精神,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顺其自然,不患得患失。平常心就是对生命透彻的领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蝉翼,存在就该满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真的能够理解这句话,那一切烦恼困顿,均可弃之风中,不必挂怀。只要领悟生命的真谛,知晓生之弥足珍贵,就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善待一切。
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我们需要走过极为坎坷的心路历程,经历险峰、幽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世事沧桑,才能淡然面对人间的是是非非,保持心灵的宁静。
平常心是尘世中的微笑,是对物欲的淡泊,是风浪中的平静,是困厄中的坦然,是平常事物中的朴素哲学。拥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