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玛雅的祭祀历法与中国的干支纪历有何相似之处?

玛雅人有3种历法,分别是仪式用祭祀历专名表达法、太阳年民用历表达法和长期累积计日数表达法。这3种历法并行不悖,每一种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了玛雅人复杂、精确的历法集合。

玛雅历法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祭祀历法,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进行宗教占卜。玛雅祭祀历法的真实称谓已不可考,为了方便起见,现代学者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卓尔金历,按尤卡坦半岛的译意是“日子的计数”。

卓尔金历把一年看成是260天的循环周期,这无法用自然现象解释,因为重要的自然现象的时间长度或运行周期都不是260天。由此看来,这个周期很可能是人为的,是其两个亚循环周期20和13的排列结果,而20和13在整个中美洲都具有仪式上和象征上的重要意义。卓尔金历的260天不分月,顺序按20个专名来排列,分别是伊克、阿克巴尔、坎、契克山、克伊米、马尼克、拉马特、木卢克,喔克、契乌恩、埃伯、本、伊希、门、克伊伯、卡班、埃兹纳伯、夸克,阿华乌、伊米希。用数字1~13顺序与20个专名互相匹配,完成一次循环刚好是260。这与中国的干支纪历的原理非常相似,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分别匹配,一个循环周期便是所谓的“六十甲子”。

玛雅的祭祀历法从公元前500年便已开始使用,中美洲各民族几乎都有它的变体。尽管玛雅历法的其他方面都差不多失传了,但祭祀历法直到今天仍在很多玛雅部族中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