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彼得保罗要塞为何会成为“俄国的巴士底狱”?
1703年,俄国军队在北方战争中战胜瑞典军队,彼得大帝终于打开了海上之门。为了守住通往海上的大门,彼得一世决定在涅瓦河湾扎亚奇岛上建造彼得保罗要塞。涅瓦河河面宽、水流急,是要塞的天然屏障。彼得保罗要塞依照岛的天然轮廓建成,呈现出六角形,6座障壁连接了6座棱堡和两个三角堡,共有6座大门。
彼得保罗要塞虽是为防御工事而建,但它在抵御外敌方面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只是在初建的几年,抵御过瑞典人入侵。在俄国几代人的意识中,彼得保罗要塞首先让人想到的是阴森恐怖的监狱。
彼得保罗要塞的第一个囚犯是皇太子阿列克谢。1718年,他因参与反对彼得一世改革而被关进要塞的特鲁别茨科伊棱堡,之后在那里被处死。彼得大帝去世之后,俄国皇权更替频繁,凡是宫廷政变的失败者都被关进要塞,之后被流放。从18世纪末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100多年里,彼得保罗要塞成为镇压俄国进步力量的政治监狱,曾经关押过十二月党人、平民知识分子、无产阶级革命家等。彼得保罗要塞本没有监狱,后来专门设立了囚室。要塞的第一个政治犯是革命思想家、作家阿·拉季舍夫。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后,要塞关押了1000余人。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许多进步人士也曾被关押在这里。也正因为如此,彼得保罗要塞又被称为“俄国的巴士底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