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形象抒写的精神内涵

延安这个被世人誉为革命圣地的地方,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以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中国人民为获得民族民主独立而英勇奋战的革命抗争历史,散发着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激昂奋进的精神光芒,蕴含着一种伟大的精神内涵——延安精神。

关于什么是延安精神,理论界有“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说、“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说、“社会风尚和精神状态”说、“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说,等等。延安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包含了多种革命精神。由延安大学教授郭必选、牛兴华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研究员米世同主编的《延安精神概论》中给“延安精神”定义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郭必选等:《延安精神概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延安精神是近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英勇奋斗精神的结晶,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品格的中华魂。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无尽践踏以及国内统治者的腐朽无能,中国各阶层人民毅然举起反抗侵略和腐朽的旗帜,锻造出了为求独立解放而英勇斗争、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在延安精神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和升华。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伟大革命精神。它的产生是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延续与发展。井冈山精神中的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同长征精神中不畏牺牲、勇往直前、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精神一起构成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

延安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延安时期的伟大创举。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初到延安时,处境十分艰难。以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全民抗战方略,使中国的民族革命转危为安,赢得了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带领根据地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边战斗一边开荒生产,缓解了根据地经济在经济上的危难,在战斗和生产拓荒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先烈志士,他们前赴后继,勇于奉献,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凝聚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在军民之间被互相感染,互相学习,激励和鼓舞着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塑造着当时每一个“延安人”,成为“延安”这两个字最好的诠释。

延安精神作为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内在支撑和重要载体,是其革命圣地形象在中华儿女乃至全世界同胞心中得以长存的精神实质所在。哲学意义上的“精神”一词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指人的意识或思维活动或是一种心理状态,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崇高的思维意识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延安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精神仍然具有导向、育人、凝聚等作用。首先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面精神旗帜,在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路。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纯洁性、延续其顽强生命力最基本的思想武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中国梦所必须坚守的思想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践行是对延安革命形象最权威的塑造和维护。

其次,各种关于宣传延安精神的活动,如有高校多次举行延安精神进校园的研讨会、各地组织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学生团体等去延安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党政机关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去延安等革命基地进行党政教育培训、延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许多中小学的首选之地以及高校大学生假期的调研实践活动也会选择延安。这些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延安精神,传承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是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在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群体中的充分展现和表达。

延安之所以会在人民心中享有革命圣地的崇高地位,本质上源自于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精神实质是革命圣地形象得以塑造并被传播的内在精髓。各个系统对延安革命圣地形象的宣传塑造的同时,也在延续和传播着延安革命精神。如今的延安仍然是人们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其抒写的崇高的延安精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