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针织服装面料设计
一、针织面料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参数
线圈是指组成针织面料的最小结构单元,由圈干和沉降弧构成,在空间呈三维弯曲曲线。线圈在横向相互连接,在纵向相互串套,从而形成针织物。
针织面料的主要参数有线圈长度、密度、未充满系数、单位面积干燥重量和厚度,这些参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由线圈形态、纱线线密度所决定,直接影响针织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服用性能。
(一)线圈长度
线圈长度是指组成一只线圈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米(mm)为单位。线圈长度对针织面料的密度、延伸性、弹性、脱散性、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和勾丝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二)密度
针织面料的密度分为横密和纵密,横密是指在线圈横列方向上50mm内的线圈纵行数;纵密是指在线圈纵行方向上50mm内的线圈横列数。如果纱线的线密度相同,可用密度来表示针织面料的稀密程度。
(三)未充满系数
未充满系数是指线圈长度和纱线直径的比值。如果针织面料的密度一定,可用未充满系数表征纱线线密度对针织面料稀密程度的影响。如果线圈长度越长,纱线越细,未充满系数值越大,表明织物中未被纱线充满的空间越大,即织物越稀疏。
(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
单位面积干燥重量可以用每平方米干燥针织面料的重量克数(g)来表示。
(五)厚度
针织物的厚度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线密度等因素,一般可用纱线直径的倍数来表示。
二、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服装面料中应用最多的是机织面料(又称梭织面料),因构成方式不同,针织面料与机织面料在组织结构、外观风格及服装缝制工艺、服用性能及用途等方面各具特色。但针织面料与机织面料有很大的区别,在针织服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针织面料的以下特性。
(一)针织面料的延伸性、弹性
延伸性是指针织面料在拉伸时的伸长特性;弹性是指针织面料在外力去除后形变回复的能力。由于针织面料在受外力作用下,线圈的各个部分(圈弧或圈柱)可以发生相互的转移,所以针织面料在没有增加氨纶等弹性纱线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使用针织面料制作服装,可以避免服装穿着时对人体产生的压迫感,并且手感柔软,穿着舒适,体现人体的三维曲线起伏,又不妨碍身体的活动。
(二)针织面料的脱散性
脱散性是指当针织面料的纱线断裂时线圈失去串套连接,造成线圈与线圈的分离,线圈就会沿纵行方向脱散下来,影响服装的外观和强力。脱散性在服装制作和穿用过程中是一个缺点,但在面料与服装编织过程中可以利用脱散性,达到方便编织和节约原料的目的,如编织计件产品中的脱散横列,也可使织物脱散后重新编织等。服装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少省道、切割线和拼接缝,以防止发生针织线圈的脱散而影响服装的服用性。当然服装设计中也可以应用脱散性设计特殊的局部造型,如利用局部脱散构成朦胧效果。
(三)针织面料的卷边性
卷边性是指某些针织面料的边缘在自由状态下发生包卷的现象。卷边性是针织物的缺点,它可以造成衣片的接缝处不平整或服装边缘尺寸的变化,最终影响服装的整体造型效果和服装的规格尺寸。纬平针组织面料的卷边现象严重,而纬编双面组织面料不易卷边。服装设计中可以恰当地把这种卷边应用到针织服装的局部、领口或袖口等部位,成为一种新颖时尚的造型。
(四)针织面料的纬斜性
纬斜性是指当针织面料的纵行与横列之间相互不垂直时,就形成纬斜现象。用这类针织面料缝制的产品洗涤后就可能会产生扭曲变形、侧缝倾斜的现象,影响服装的外观和穿着。因此,在排料裁剪时,要注意样板的纵横向边缘与面料的纵横向纹路的平行或垂直,裁剪衣片的纵横向线圈纹路与样板上标准的线圈纹路必须一致。色织织物,尤其是条、格及对称花型的面料,为消除纬斜,一般采用沿某纵行剖幅的方法,以便裁剪、缝制时能对条、对格,避免成品的门襟、烫迹线等出现纵横向歪斜,以提高成品的质量等级。
(五)针织面料的柔软性
线圈是针织面料的基本单元,决定了针织面料具有松软多孔的质地。又由于针织用纱线比机织用纱线的捻度小,所以针织面料的质地较机织面料柔软,特别是应用天然纤维的针织面料接触皮肤时能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受。柔软性是使其成为舒适性服装面料的必要条件,加之针织面料的优越弹性,才使针织面料成为大多数内衣的首选面料。
(六)针织面料的透气性和保暖性
针织面料由线圈相互串套而形成,使其内部有无数的空气袋。适当调整线圈的密度,可使线圈结构达到能够保存较多的静止空气而增加面料的保温性或者使线圈结构疏松而提高面料透气性的功效。所以根据服装功能的需要,调整针织面料的纱线结构、组织和密度等参数,既可以生产保暖的服装面料,又可以生产干爽透气服装的面料,制作相应的针织服装。
(七)针织面料的勾丝与起毛、起球
针织面料用纱线的捻度较小,纱线容易移动,加上针织面料比较松软,往往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因摩擦起毛(短纤维纱线末端伸出到面料的表面)或被尖硬物体勾出形成丝环(长丝纱线),当起毛的纤维末端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脱落并相互纠缠在一起,就会形成球形小粒,会影响服装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服装设计中首先要根据服装的用途有针对性地选择针织面料,其次在服装容易摩擦的部位设法避免用易勾丝与起毛的针织面料。服装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裁剪台面和缝纫机板面的光滑、无毛刺,避免针织面料摩擦起毛或勾丝。
(八)针织面料的工艺回缩性
针织面料与机织面料相比具有较大的收缩率,除遇水收缩外,在编织、染整等连续加工过程中积累的内应力还会造成工艺回缩。工艺回缩率的大小与针织坯布应用的原料种类、线密度、坯布组织结构与密度、染整加工和后整理的方式等有关。一般为取得针织面料稳定的布幅,应预先进行轧光、定型,在松弛条件下放置24小时以上,让面料尽可能自然回缩。但是,在针织服装样板设计时要考虑“缝制工艺回缩率”这样一个参数,避免由于针织面料的回缩造成服装规格尺寸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