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少年简读版·第4卷: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南史
- 何孝荣
- 3043字
- 2020-08-03 16:39:08
谢灵运列传
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刘宋代晋后,担任永嘉太守、秘书监等官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擅长诗歌文章,与颜延之齐名。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后世的谢朓、孟浩然、王维等大诗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文采出众,享誉江南
谢灵运出身于望族世家,祖父谢玄在淝水之战中功勋卓著,官至车骑将军。他父亲做过几年秘书郎,很早就去世了。谢灵运从小就聪敏,谢玄很喜爱他,经常在亲友面前夸奖这个孙儿。
谢灵运从小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奔放俊美,被人们誉为江南第一。成年后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乐。出仕为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他性格豪放,生活奢侈。进进出出,车马和衣饰都极其华美,经常别出心裁,制作一些新的服装样式,世人争相仿效,堪称时尚达人。
宋武帝刘裕北伐后秦,攻下长安,谢灵运当时任黄门侍郎,奉朝廷的命令前往彭城慰问。他情绪激奋,挥笔写下《撰征赋》,热情颂扬将士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刘宋立国后,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
谢灵运为人放荡不羁,经常违反礼教。朝廷因此只把他当作一个文人名士来对待,从不委以重任。但是,谢灵运却认为自己才华出众,应该参与朝廷大政。由于没有受到重用,经常怨愤不已,有时甚至诋毁朝政,不久,便被权要人物排挤出朝,调任永嘉(今浙江永嘉县)太守。
永嘉名胜山水很多,谢灵运平素特别喜爱山水,加上仕途很不得志,于是他开始倾心于自然风光,天天游山逛水,足迹踏遍永嘉郡的各个属县。有时一出去,就十天半个月不回来,郡府的各种事务,他一概不问,每到一处,只是写诗记胜,吟咏不止。他的山水诗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
▲ 谢灵运平素特别喜爱山水,加上政治上很不得志,于是他开始倾心于自然风光,天天游山逛水。
在永嘉过了一年以后,谢灵运上表朝廷,声称自己身体有病,要求离职,回到家乡会稽(今浙江绍兴)。谢灵运居住在一处依山傍水、清雅幽静的庄园里,生活得无拘无束,逍遥自在。有时他也约来几个朋友,一起海阔天空,饮酒咏歌。这个时期,谢灵运的创作非常勤奋,他的诗作一传到京城,朝野内外都争相抄录,一夜之间,几乎人人皆知,诗名轰动了整个京师。
召为秘书监,不得志
宋文帝即位,徐羡之等权臣被杀,朝廷任用了一批名人学士。谢灵运就在这时被征召为秘书监。到了建康,谢灵运负责整理皇家图书馆的藏书,拾遗补缺。宋文帝还让他编纂《晋书》,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他只是粗略地分立了一下条目,迟迟没有动笔。不久,他又被任命为侍中,受到宋文帝的优厚待遇。谢灵运的诗作和书法,在当时都是精绝于世的艺术佳品,他每作一诗一文,总是亲手抄写出来,呈送给宋文帝。宋文帝每次都认真鉴赏,赞叹不已,认为他的诗文和书法堪称人间“二宝”。
谢灵运这次入京,是怀着一展宏图的远大抱负而来的,他自认为他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人物之一,应该参加朝政的决策,在政治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谁知入朝以后,朝廷还是以文士相待,每次陪侍宋文帝饮宴,不是问问书法,就是议论一下诗文,从不涉及国家大事。可王昙首、王华、殷景仁三人,名望和地位原本都比自己低,却受到宋文帝的重用,被委以要职,在朝廷中说一不二。谢灵运对此很是愤慨不平。于是他经常称说有病,不再上朝处理公务,在居处修造池塘,整天种植竹木花草,自己的奴仆忙不过来,就动用官府的役吏,有时到城外游玩,竟出去一百六七十里,几天后才兴师动众地回来,事先既不上表请示,事后也不予以说明,弄得大臣们议论纷纷。
宋文帝一看这样也觉得有点不太像话,但又不想轻易伤害谢灵运,便派人委婉地告诉谢灵运,希望他能够自动辞职。谢灵运只好上奏声称有病,无法担任官职,宋文帝顺势赐予长假,让他回家养病。
谢灵运回到会稽后,立即叫来堂弟谢惠连和几个友人,谈诗论文,游览山川,又过起名士生活来。
放荡不羁
谢灵运对游山登岭的兴趣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专门寻找最险峻、最幽静的山峦,即使是悬崖峭壁,他也要亲自登临。他经常穿着木屐登山,上山时去掉木屐的前齿,下山时去掉木屐的后齿。一次,他带领数百人,从会稽的南山开始,一路砍伐树木,开辟道路,直到临海郡(今浙江临海县)的辖界,声势浩大。临海郡太守王琇听到报告后,大惊失色,以为是山贼打来,最后得知是谢灵运在游山,这才安下心来。谢灵运派人给王琇送去两句诗:“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并邀请他一起来游山,王琇慌忙连连辞谢。
会稽太守孟信奉佛教,十分虔诚,但谢灵运却非常看不起他。他曾当面对孟说:“成仙得道要有悟性,您老升天当在我谢灵运之前,成佛必在我谢灵运之后。”孟听了这句冷嘲热讽的言辞,心里十分不满。
谢灵运有时喜欢故意做出惊人之举,以此来显示自己不受礼教束缚。有一次他和几个隐居名士,在会稽的千秋亭开怀畅饮,借着酒气,几个人脱下衣服,光着膀子,手舞足蹈,狂呼大叫。孟作为太守,实在忍受不了,派人前去劝说,谢灵运一听大怒,反而吼道:“我们自己大喊大叫,关你这个痴人什么事?”
会稽城东有回踵湖,谢灵运想按自己的方式改造,他上书宋文帝,请求准许他放水造田。宋文帝批转给郡府,令他们酌情处理。这片湖面由于离会稽城很近,水产又很丰富,老百姓们认为破坏了太可惜,孟据此坚决不同意。谢灵运一看不行,又请求将自己庄园附近的岯崲湖划归给他,孟还是表示反对,气得谢灵运十分恼火,他对人攻击孟说:“孟这样做,绝不是为了老百姓,他是怕决湖造田,使大批鱼虾无辜送命,自己由此犯了杀生之罪,死后不能成佛。”孟知道后,非常怨恨谢灵运,他上书朝廷,指控谢灵运图谋不轨,怀有造反之心。同时派兵设防,通告全郡,就如同真有其事一样。谢灵运被逼得无法,只得赶紧奔赴建康,上书宋文帝,陈述事情的前因后果。宋文帝知道他是被诬陷的,便不再追究。但又怕他回去重新挑起祸端,于是任命他为临川君(今江西临川县)内史。
▲ 谢灵运大怒道:“我们自己大喊大叫,关你这个痴人什么事?”
因“反诗”被诛
谢灵运到了临川,仍然和在永嘉一样,整天游山逛水,不理政务。监察御史上书对他进行弹劾,司徒刘义恭立即派遣专使前去拘捕。谢灵运觉得自己受到侮辱,率众拒捕,从临川逃了出来,不知不觉起了反叛的意念。
他在《临川被收》一诗中咏道:“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感慨而已。他很快被抓获。他虽然犯有死罪,但宋文帝非常爱惜他的文才,想把他罢了官就算了,可是彭城王刘义康坚决要求按法律办事,认为这样的人不应宽恕。宋文帝无法,只好免去谢灵运的死罪,将他流放到广州。
过了一段时间,秦郡府将宋齐受出使涂口,路经桃墟村,看见七八个人聚在一起说话,他怀疑这些人不是普通百姓,马上报告了当地官府。官府得知,派兵将他们全部抓获,其中有一个叫赵钦的犯人说:“同村人薛道双早先与谢灵运一同共事。薛道双派人对我说,谢灵运犯罪流放广州,留下一笔钱财,让薛道双纠集一些壮士,购买兵器,在途中将谢灵运解救出来。但我们始终没有遇到被流放的谢灵运,只好回来。由于路费已经花完,只好一路抢劫。”
此话传到朝廷后,宋文帝立即下令,将谢灵运在广州斩首示众。谢灵运在临死前,照样吟诗不止,表示自己对命运的慨叹。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读史学成语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例句:他经常为总经理出谋划策,在公司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谋不轨: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例句:新皇帝才五岁就登基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手下很多大臣纷纷有了反叛之心,个个图谋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