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肝、心三脏同补治本法”治疗心脑血管病

(一)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提高,人们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饮食营养越来越丰富,鸡鸭鱼肉等一些高脂肪、高蛋白食品摄入量过大。到21世纪的今天,肥胖人数愈增愈多,致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当今除肿瘤之外的又一大杀手,严重影响和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从目前对心脑血管病的用药治疗来看,大都是缓解症状,暂时稳定病情,很多患者由于体质太差,免疫功能过低,就是服用一些药物治疗也很难控制病情。以致形成脑血栓、脑出血或严重心肌梗死等致使身体残疾,甚或生命终结。

怎样才能在服用西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同时使体质增强、免疫提高、防止严重病情发生呢?我通过多年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新疗法。那就是“肾、肝、心三脏同补治本法”,这种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增强脏腑功能,防止疾病加重,使脑血栓、脑出血、心脏猝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首先分析:心脑血管病为什么都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呢?有这样一句话能说明这个道理:“人过中年力自衰。”这句话里的“力”字,不仅仅是力量的“力”,还包含一个人的自身免疫抗病能力的“力”。人过中年后,由于操心劳累、生活压力、精神紧张,加之缺乏适时的休息保养和身体锻炼等而导致人体五脏六腑功能随之降低,代谢紊乱障碍。其中虚弱最明显的主要有肾、肝、心三个脏器。

肾脏最容易阳虚、气虚,肝脏容易阴虚、血虚,而心脏很容易气血双亏。这三个脏器出现虚亏都是渐渐地透支过度,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最早都是无形的、仅有轻微症状的亏虚;进而发展为有形的、有一定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例如:脑血管病的出血,看表面是脑血管疾病,其实它的主要形成原因从中医辨证分析是肾气亏虚,肾的排浊功能降低,不能把体内的浊物毒气顺利通畅地排出体外,导致浊毒郁积,积久生热,热浊充盈血管,使血气上升,血管暴涨,严重时破裂,形成脑出血。

而脑血栓的形成是因为肾脏阴精不足,浮阳上越,虚火耗伤心血,使心功能降低,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烦郁怒,热火产生,煎熬血液,导致血液黏稠,流动缓慢,阻塞脉道使血管滞闭,严重者堵塞、坏死,造成大脑神经和细胞损害。

如果这类疾病早期都从整体治疗,以补肾为主、养心为辅、引火归原、交通心肾之药调治,则可避免严重的后果。

(二)论当今心脑血管病通常治法之弊端

当今心脑血管病的通常治疗存在很大弊端,由于本病是慢性病,99%的人都是以治标之法治之。像高血压、冠心病这样的病症,均是血压高了,就暂时服一些降压药以缓解当时之急,心胸痛闷了,就服用一些宽胸止痛药缓解一时症状,很少有人服用中草药来调整身体的脏腑功能。中草药虽说不能天天吃,但一个月服十来天总可以吧。可是,许多心脑血管病患者都是能忍则忍,能服些降压药暂时过去就万事大吉。只有那些西药没有控制住病症,偶尔一天病情加重形成半身不遂、偏瘫不语时才想起用中草药治疗,虽然有效,但已晚了许多!

古书早有言,要“防患于未然”。平时西药控制,定时服中药调理脏腑功能,即可预防发生严重症状。

谈到中医治疗,都知“治病要治本,除草要除根”这个道理,医训:“治病不治本,何以祛深藏之大患。”打个比方:病症的形成好像是一锅烧开的水,不想让水开,就往锅里加冷水,虽然是缓解了当时之急,近期有效果,可过不多久水还是要开,如同服西药缓解当时症状一样。要想不再让水开,最彻底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虽然这种办法比“加冷水消沸”的办法来得慢,但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治病道理与此相同。

中医治病最讲究的就是辨证治疗,治病治本。古医言“见其病,要究其病之所以然”,“所以然”才是本病形成的原因。查找发病原因就像抓坏人一样,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元凶。在谈到治病治本时,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本”。“本”就是人体最根本、最主要的脏器。五脏六腑中五脏最主要,而与心脑血管病有牵连的主要脏器就是肾、肝、心。只要肾、肝、心功能好转恢复,心脑血管疾病就不发展,就逐渐稳定康复。

举个例子可以说明治病治本的重要性:某女,脑血栓后遗症,治疗半年后,肢体的功能部分恢复,但手和脚仍麻木无力,再服活血化瘀药和扎针锻炼皆不收效,求诊我处。我通过详细的辨证诊断,此患者肾阳虚弱、肝血不足比较明显。遂让患者服用大量温补肾阳肾气、滋补肝血肾精的中药。不足两个月,该患者筋骨强壮,气血充盈,麻木无力之症状完全消除而康复。

所以,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一定要避开见病治病的治标疗法,真正从肾、肝、心三脏功能调整入手,方能显出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好疗效。

(三)肾、肝、心三脏同补治本法的优点

1.通过中药温肾阳、补肾气,能够激发潜能,强身壮骨,使人的肢体更有力。因为肾主骨,肾气衰则骨骼痿软,肾气旺则骨骼强壮。

2.通过补肝阴、养肝血,能够使周身筋脉柔润,关节灵活,运动自如,肝火潜息。因肝主筋,为阳刚之脏,肝血不足则筋脉涩滞,肝血充盈则筋脉润滑灵活,肝阴不虚则肝阳自不亢。

3.补心脏主要是温补气血。心气旺盛,则心脏动力增强,能够更有力地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心血充盈则周身组织、器官、脏腑、经络等能量供应充足,功能正常。

所以说,治疗心脑血管病这样的慢性顽疾,就必须从整体治疗入手,调补肾、肝、心三脏功能才是最正确的方法。这种综合整体全方位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使脑血管病后遗症恢复得更快,效果更好。

心脑血管病治疗基本方

川牛膝10克,川续断8克,桑寄生10克,骨碎补10克,菟丝子10克,炒杜仲8克,巴戟肉10克,仙茅3克,仙灵脾3克,当归6克,白芍6克,川芎5克,山楂10克,生白术12克,丹参15克,太子参10克,钩藤7克,天麻7克,壳砂仁5克,小茴香4克,大黄3克,肉桂1克,干姜3克,甘草4克,全蝎7克,三七粉4克(冲服)。

用法:每天一剂,水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2斤左右,混合后分作一天3次温服。

保健单方

高血压方:杜仲10克,桑寄生15克,川牛膝15克,丹参15克,山楂10克,壳砂仁6克,钩藤12克。水煎,日服3次,可稳定病情,健身降压。

高血脂方:通草10克,白术18克,太子参10克,枳实8克,山楂30克,壳砂仁8克,决明子12克。水煎,日服3次,每月服15剂,对降脂补虚、益气减肥都有作用。

心脏病方:丹参20克,红参8克,干姜6克,附子10克(先煎45分钟),菟丝子20克,甘草8克。水煎,日服3次,对心脏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长服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