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

茯苓(菌核)

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湖北、四川等地。7~9月采挖。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黏牙力强者为佳。生用。

形: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或方块状,切面颗粒状色:切面白色,少数为淡棕色

【性味功效】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内服煎汤,10~15g。

【功用特点】本品为利水渗湿药中的健脾安神药;因性平,故凡水湿为病,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另外,可以治疗脾虚泄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心悸、失眠。

【验方精选】产后尿潴留:茯苓、葱白捣碎敷于气海、关元穴上,上盖热水袋。

【注意事项】虚寒精滑者忌服。

薏苡仁(种仁)

来源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 Coix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种仁。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物,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形:宽卵形或长卵圆形,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

色:乳白色,光滑

味:微甜

【性味功效】甘、淡,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内服煎汤9~30g。

【功用特点】本品利水渗湿健脾功效与茯苓相似,补脾力弱(不单独作为补脾药应用),对脾虚湿滞者尤宜;又能利湿除痹缓挛急;且性微寒又可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

【验方精选】

1.水肿气喘:郁李仁60g,研末压油后与薏苡仁煮饭食用。

2.黄疸:薏苡仁捣汁,和酒服。

3.鼻中生疮:薏苡仁、冬瓜煎汤当茶饮。

【注意事项】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猪苓(菌核)

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枯根上。主产于陕西、河北、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去泥沙,晒干。以个大,外皮黑褐色而光滑,断面色白、无黑心空洞,体重质坚者为佳。切片入药。

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外皮皱缩;切面颗粒状

色:外皮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

【性味功效】甘、淡,平。利水消肿,渗湿。内服煎汤,6~12g。

【功用特点】本品利水渗湿作用强,无补益作用。

【验方精选】急性肠炎:泽泻、白头翁各15g,猪苓9g,车前子6g。水煎服。

【注意事项】无水湿者忌用。

泽泻(块茎)

来源于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用微火烘干,撞去须根及粗皮,以水润透切片,晒干。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麸炒或盐水炒用。

形: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切面细腻而有粉性

色:外皮黄白色,切面浅黄白色,有的有黄色筋脉

味:甜而苦

【性味功效】甘、淡,寒。利水渗湿,泄热通淋。内服煎汤6~9g。

【功用特点】本品利水渗湿作用与茯苓相似;善治痰饮眩晕,且性寒能泄肾及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验方精选】

1.暑热呕吐、小便不利:泽泻、白术、茯苓各等份,加姜5片,灯心草10根,水煎服。

2.眼红肿痛:泽泻、黄连各15g,甘草6g,草决明3g。研末,加灯心草汤调服。

3.鼻疮:泽泻、郁金、栀子、甘草各等份。研末,甘草汤调服。

【注意事项】肾虚所致水肿、泄泻等禁服。

香加皮(根皮)

来源于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春秋季均可采挖,趁新鲜时以木棒敲打,使根皮与木质部分离,抽去木心,将皮阴干或晒干。以体轻,质脆,条粗,皮厚,呈卷筒状,无木心,香气浓浊,味苦者为佳。生用。

形: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栓皮鳞片状,内表面较平滑

色: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

气味:有特异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性味功效】辛、苦,温;有毒。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内服煎汤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功用特点】本品有较好的利小便作用,可以治疗水肿。同时可以治疗风湿痹证。

【验方精选】

1.风湿性关节炎:穿山龙、白鲜皮、香加皮各15g。用白酒泡24小时后日服10mL。

2.阴囊水肿:香加皮9g,仙人头30g,水煎服。

【注意事项】有毒,服用不宜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