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根)

来源于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四川、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去芦头,切片生用。以根条粗大,质坚,体重,肉厚,色棕黄,气味浓厚者为佳。

形: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有纵皱纹

色:黄棕色或灰黄色

气味:气特异,味苦、微涩

【性味功效】辛、苦,平。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

【功用特点】本品是祛风湿药中的退虚热、利湿退黄药。祛风湿的特点:为风药中的润剂。各种风湿痹痛均可配伍应用。

【验方精选】

1.尿闭胀痛:秦艽30g,水煎,去渣,分为2份,饭前服。

2.创伤不愈合:秦艽细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久病虚弱、便溏者慎服。

防己(根)

来源于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己(防己)Stephaniatetrandra S.Moore。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秋季采挖。晒干。以块大,粗细均匀,质坚实,内色白,粉性足者为佳。切片生用。

形:类圆形厚片,可见车轮纹

色:切面灰白色至黄白色

味:苦

【性味功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内服煎汤5~10g。

【功用特点】本品为祛风湿药中的利水消肿药,为治疗湿热痹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的要药。

【验方精选】

1.遗尿、小便涩:防己、葵子、防风各3g,水煎服。

2.肺病咳血多痰:防己、葶苈子等量捣粉,糯米煮水调服。

3.鼻血:防己9g,捣粉。水煎服。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体弱阴虚,胃纳不佳者慎用。

豨莶草(地上部分)

来源于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豨莶Siegesbeckia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pubescens Makino 或毛梗豨莶S.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夏、秋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以干燥,茎粗,叶多,枝嫩而壮,花未开放,鲜绿色,洁净者为佳。切碎生用,或加黄酒蒸制用。

形:茎方柱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

色:茎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叶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被灰色柔毛

味:微苦

【性味功效】苦、辛,寒,小毒。祛除风湿,强健筋骨,清热解毒。内服煎汤9~12g。

【功用特点】生用苦寒,善化湿热,适用于痹证偏于湿热者;酒蒸制后,性微温,适用于四肢麻木,半身不遂;为祛风湿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又可降血压。

【验方精选】

1.高血压:豨莶草、臭梧桐、夏枯草各9g,水煎服。

2.神经衰弱:豨莶草、丹参各15g。水煎服。

3.皮肤疮癣:豨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份,捶烂,热酒泡,取汁服用。

【注意事项】无风湿者慎服。生用或大剂量用易导致呕吐。

络石藤(带叶藤茎)

来源于夹竹桃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主产于江苏、湖北、山东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以身干,条长,叶多,色绿者为佳。切碎生用。

形:茎圆柱形,折断面有白色丝状物,叶革质

色:茎红褐色或灰棕色,叶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较淡

味:微苦

【性味功效】苦,微寒。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内服煎汤5~12g。

【功用特点】藤如“络”,藤茎类中药一般多能通络。本品可祛风通络,又为祛风湿药中的凉血消肿药。善治风湿热痹,筋脉拘挛,以及喉痹、痈肿、跌扑损伤等。

【验方精选】

1.白癜风:鲜络石藤、木莲藤捣汁,敷患处。

2.鼻塞气喘:络石藤60g,水煎,去渣,饮用。

3.腹泻:络石藤60g,红枣10个,水煎服。

【注意事项】阳虚畏寒、大便溏薄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