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葵
产地分布:山东等地。
成熟周期:三月三日采,六月开花即结实。
形态特征:其叶似葵,每茎三叶,一本十数茎,中发一干,其端开花,如葱花、景天辈而色白。根似防风。
功效:主疝瘕,肠泄,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除肾邪,强志。
![figure_0053_0041](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851C4/14624310504510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041.jpg?sign=1739170650-kHFMSii1EeEupGeEBWGkSf1lQvoXexjg-0-27ab543c6c3e69a35130aa830a3cd8ec)
【原文】
防葵,味辛,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一名黎盖。生川谷。
【译文】
防葵,味辛,性寒。主治疝瘕,肠泄,膀胱积热而小便不出,咳嗽气逆,疟疾先发热,后发冷,癫痫病,惊邪狂走等症。长期服用强健骨髓、益气轻身。又叫作黎盖。产于川泽河谷地带。
【百草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被人称为药圣的李时珍,之所以能写出《本草纲目》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一因为他祖上为医学世家,二因为他是有心人。
行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所谓“人命关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医者必须谨慎用心,这一点李时珍做到了。有一次,他看到有个同行给一癫狂病人开了一服药,其中有一味叫“防葵”,可病人服后很快就死了。按古籍记载,防葵是良药,不会致命。有心的李时珍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人们把防葵和狼毒搞混了,狼毒和防葵长相极其相似,然而药性却是天南地北,防葵是良药,而狼毒却是毒药。由此李时珍决定修订药典,以正视听。看来《本草纲目》成书,防葵也功不可没。
![figure_0054_0042](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A851C4/14624310504510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4_0042.jpg?sign=1739170650-DpUScjQJTcWE8CPkRaYPr2DVnoVh9Q1V-0-d2faf6b6d0eb5271021e75f16ae95a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