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蔡澜自述履历

对一切身外之物,都要想得开

蔡澜,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八日出生于新加坡,父副职电影发行及宣传,正职为诗人、书法家,九十岁时在生日那天逝世。母亲小学校长,已退休,每日吃燕窝喝XO干邑,九十岁了,皮肤比儿女们白皙。

姐蔡亮,为新加坡著名学府南洋女中的校长,其夫亦为中学校长,皆退休。兄蔡丹,追随父业,数年前逝世。弟蔡萱,为新加坡电视的高级监制,亦退休,只有蔡澜未退休。

妻张琼文,亦为电影监制,已退休,结婚数十年,相敬如宾。

蔡澜从小爱看电影,当年新加坡分华校和英校,各不教对方语言。为求听得懂电影对白,蔡澜上午念中文,下午读英文。

父亲影响下,看书甚多,中学时已尝试写影评及散文,曾记录各国之导演、监制及演员表,洋洋数十册。资料甚为丰富,被聘请为报纸电影版副刊编辑,所赚稿费用于与同学上夜总会,夜夜笙歌。

十八岁留学日本,就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半工半读,得邵逸夫爵士厚爱,命令他当邵氏公司驻日本经理,购买日本片到中国香港放映,又以影评家身份参加多届亚洲影展,担任评审员。当年邵氏电影越拍越多,蔡澜当监制,用中国香港明星,在日本拍摄港产片。后被派去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当监制,间中背包旅行,流浪多国,增广学识。

文怀先生自组嘉禾后,蔡澜被调返香港,接他担任制片经理一职,参加多部电影的制作,一晃二十年。

邵氏破产后,蔡澜重投旧上司何冠昌先生,为嘉禾之电影制作部副总裁,间中与日本电影公司拍过多部合作片。成龙在海外拍的戏,多由蔡澜监制,成龙电影一拍一年,蔡澜长时间住过西班牙、南斯拉夫、泰国和澳大利亚,又是一晃二十年。

发现电影为群体制作,少有突出个人的例子。又在商业与艺术间徘徊,令蔡澜逐渐感到无味,还是拿起笔杆子,在不费一分的纸上写稿,思想独立。

《东方日报》的龙门阵、《明报》的副刊上,皆有蔡澜的专栏,《壹周刊》创刊后,蔡澜每周两篇,一为杂文,一为食评。也从第一天开始在《苹果日报》写专栏至今。

写食评的原因在于老父来港,饮茶找不到座位。又遭侍者的无礼,乃发愤图强,专写有关食物的文章,渐与饮食界搭上关系。

数年前,红磡黄埔邀请蔡澜开一美食坊,一共有十二家餐厅,得到食客支持,带旺附近,新开了三十多家菜馆。

间时(空闲时),蔡澜爱书法,学篆刻,得到名家冯康侯老师的指点,略有自己的风格,西洋画中,又曾经结识国际著名的丁雄泉先生,亦师亦友,教导使用颜色的道理,成为丁雄泉先生的徒子徒孙,爱画领带,以及在旅行皮箱上作画。

蔡澜交游甚广,最崇拜金庸先生,有幸成为他的好友之一。

数年前去中国澳门,有一举办国际料理学院的计划,与日本的烹饪大学合作,但未成功,却爱上中国澳门的优闲生活,开始在当地置业。

澳门蔡澜美食城筹备多时,终于在二零零五年八月四日开业。

以上所记,皆为一时回忆,毫无文件资料支持。学校文凭,因长久不曾使用,亦失踪迹,其中年份日期也算不清楚。蔡澜对所做过的事,负责就是。

蔡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