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变迁三十年的教育思考
- 刘晖
- 956字
- 2025-02-18 02:59:03
1990
纪事 教育功能、教育本质是20世纪70年代年末至80年代末国内教育理论研究界的主流议题。我应邀参加1990年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教育学研究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年会的主题是新时期的教育功能观。关于教育功能也是我自读研究生以来一直关注的理论问题,也想借撰写参会论文梳理、表述我的思考。是年7月恰逢教育厅高校教师培训班在井冈山开班,我白天为青年教师上课,晚上构思写作论文,一连熬了五个夜晚,文思顺畅,一气呵成了《社会化与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析》。会后,承蒙郭文安老师的抬爱,拙文发表在《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教育报》1991年2月10日转载;《新华文摘》1991年第3期摘要转载。瞿葆奎先生、郑金州教授对拙文的观点多有肯定和引用,视为一家之言,在《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将拙文列为具有学术原创价值的“观点”与“论文”。
3月,与杨鑫辉、易化、罗清旭合著的《大学生心理学》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3月,与王军、滕星、王箭等合编的《世界教育史大事记》由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年度记忆深刻的事件是,我兼任《江西教育研究》(今为《教育学术月刊》)编辑,于是作为会务秘书兼摄影师,参加了8月上旬在庐山举办的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协作会(1995年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首届研讨会,会议主办方邀请了孙喜亭、成有信、叶澜、扈中平,以及胡克英先生(后因身体不适未能出席),此五位学者是80年代中后期力主“教育人道主义”的倡导者,1989年后被当局点名批评,属于敏感人物,此次会议庶几齐聚庐山,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值得一提的是,休会的一天午后,时任《教育研究》杂志副主编的夏宝棠先生悄声邀我为其照相,他不无神秘地带我来到距美庐不远处的一栋别墅,说这曾经是我家的房子,家父夏家珖做过由美国人长孙威廉于1907年创建的南昌私立豫章中学的校长,小时候每逢假期都会来此度假。今日立此存照,了却多年思念。民国时期的中学校长有如此优裕闲逸之生活状态,这多少有些令我惊讶。查阅资料得知,夏家珖是江西九江人,曾在美国留学十余载,1927年学成归国出任豫章中学第一任华人校长,开启了华人执掌校务,治理名校的历史。
8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现至1993年,全国各地均实行此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