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
- (美)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 2235字
- 2024-11-04 15:53:43
代替惩罚
“孩子做了非常糟糕的事情,应不应该受到惩罚?如何让他长记性?”
练习:解决问题
假设你有一个六岁大的女儿,名叫艾米,她对你十八个月的儿子比利很粗鲁。你告诫过她很多次,不要伤害弟弟,但她就是不听。比利有时候会抢她的玩具,但你也跟她解释过了,弟弟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宝宝。
今天比利把艾米最爱的书撕了一页,艾米狠狠地把弟弟推倒,结果比利的后脑勺磕到了地上。看起来除了惩罚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又能怎样呢?你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是一个星期不许她和小朋友出去玩,或者没收她的新玩具。
相反,你决定倾听并尊重她的想法,和她分享你的看法,然后邀请她一起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倾听并且回应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例如,你可以这样来引出这个话题:
父母: 我注意到比利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因此你就打他或者推他。是这样吗?
你的孩子可能会这么回答:
孩子: 就是!他真讨厌。他总是让我很烦。他撕了我最喜欢的书。我就推了他。他应该玩自己的玩具。
父母:(回应孩子的感受,继续你们的谈话)
父母:(弄清楚还有哪些地方弟弟的确惹她生气)
孩子:(她还有哪些要补充的)
父母:(总结孩子的想法)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要简短。
父母:
第三步,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父母:
第四步,写下所有的想法。不要对想法的好坏做评论。可能的话,让孩子先来。例如:
送他到奶奶家住。
第五步,挑出哪些你们不接受,哪些你们能接受,以及你们计划如何执行。
父母:
孩子:
父母:
孩子:
第六步,为所达成的共识握手。
一起解决问题
下面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讨论结果,父母和打弟弟的孩子之间的对话。
第一步,倾听并且回应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父母: 我注意到比利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因此你就打他或者推他。是这样吗?
孩子: 就是!他真讨厌。他总是让我很烦。他撕了我最喜欢的书,我才推了他。他应该玩自己的玩具。
父母: (回应孩子的感受,继续你们的谈话)所以你打他的时候,你是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不要破坏我的东西。玩你自己的玩具,离我远一点。”
孩子:对啊。
父母: (弄清楚还有哪些地方她还需要补充)比利还有没有其他事情惹你生气呢?我真的想知道。
孩子: 那次我让他玩我的拼图,他弄丢了两片。他还把我的泰迪熊丢到厕所啦。
父母: (总结孩子的想法)所以不光是你玩的时候他打扰你,你想要对他好的时候,他也会丢掉你的玩具或是搞破坏。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
父母: 我谈一下我的想法。一个孩子伤害另一个孩子,这让我很难过。
第三步,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父母: 我们一起集思广益,看有什么办法,既能让你安心玩,玩具也能完好无损,同时,也确保弟弟不会受到伤害。
第四步,写下所有的想法。不要对想法的好坏做评论。(可能的话,让孩子先来)
孩子:送他到奶奶家住。
父母:我把它写下来。还有吗?
孩子:让他待在自己的床上。
父母:(写)待在床上。好的,还有吗?
孩子:我可以关上自己的房门。
父母: (写)关上房门。我们可以把你不想让他碰的玩具放到他够不到的架子上。
孩子:或者放到我的壁橱里。
父母: 嗯,写下了。他要是拿了对你有特殊意义的书时,你该怎么办呢?
孩子: 我会告诉他,“那是我的书”,然后给他另一本我不介意他弄坏的书。
父母: (仍然在写)如果你想要自己玩,你可以告诉他:“我现在想要自己玩。”
第五步,挑出哪些你们不接受的,哪些你们接受的,以及你们计划如何执行。
父母: 好了,我不赞同第一个办法——把他送到奶奶家住。我不会把任何一个孩子送走的。所以我们最好把这个去掉。
孩子: 但是如果我们让他一直待在小床上,他会一直哭。把这个也去掉吧。
父母: 如果你想一个人待会儿,可以关上自己的房门。
孩子:我们也可以把我最喜欢的玩具藏在壁橱里。
父母: 如果他想抢你的玩具,你不想让他碰的时候,可以温和地和他说吗?
孩子: 好的。但是如果我给他另一个玩具,或告诉他我想一个人玩,他仍然不听怎么办呢?
父母: 如果我们讨论过的方法你都试过了,仍然不管用的话,你可以随时来找我,我会把他带出你的房间的。但是,我感觉你会慢慢找到温和的方法搞定你弟弟,并且会越做越好的。
第六步,父母和孩子为所达成的共识握手。
父母: 为我们达成的共识握手。把它们贴在冰箱上做个提醒。
如果解决办法不起作用怎么办?
有时候家长会问: “要是和孩子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只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来不起作用了怎么办呢?假设孩子又恢复成之前一贯的样子,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是考验我们决心的机会。我们可以继续回到以前那样,说教、惩罚,也可以从头再来。例如:
父母: 真失望,我们制定的办法不起作用了。我看到你又开始打比利了,这可不行。可以再执行一次我们的计划吗?我们能讨论一下出了什么问题吗?或者我们还需要想哪些新办法?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意识到,再完美的计划都不会是永久的。孩子六岁的时候,这个计划可能有用,到了七岁,可能就没用了。生命是个调整和再调整的连续过程——你必须不断应付新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可以教给他们怎么处理现阶段家庭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将来更艰难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