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初。

她,不过是前朝孙太后身边的掌衣宫女。本为罪臣之女,四岁入宫,到十九岁还是一名普通宫女。

而他,亦不过是个被废弃的皇太子,年纪稚幼,父王被宦官怂恿,御驾亲征,在对蒙古人的战争中被俘虏;叔父在位时,他便成了这禁宫冷苑里受人欺凌的小囚犯。

十九岁的她,还不是日后心机深沉的模样,孙太后也是喜她素来聪明机警、处事周全,才派她来照应这孤苦无依的小皇孙。

当十九岁的她牵起两岁孩童柔软的小手,从此衣食住行,处处护他周全。那时刻入对方眼底的眸光,是这寒寂深宫里为数不多的温暖和信任。

我相信那时的万贞儿还没有心机和远见预见到将来会发生“南宫之变”,英宗会复位,更不知这被自己呵护照料的小孩朱见深有朝一日会成为大明朝的天子。而她一生的运命早已与怀中这小小幼童休戚相关,他日,会因他的尊荣而柳暗花明。

彼时,她待他的好,是责任,却不是义务。这后宫之中趋炎附势的人太多了,她大可以阳奉阴违。可她没有这么做,她尽己所能地照顾他。那时节,她待他的好,是全无功利的。

一度,明代宗废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朱见深迁出东宫,幽居别处,周遭都是代宗的耳目,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在这样的绝境里,多少人对朱见深冷眼相待,横加欺凌,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万贞儿不离不弃地守着他。

景泰年间的患难岁月,不知多少次,在朱见深脆弱无助的时候,她总是及时出现在他面前,替他化解灾厄。她是他的玩伴、姐姐、守护神。不知从何时起,在朱见深的心里,对万贞儿的感情渐渐有了爱情的意味。

这少艾女子,是他阴暗童年的一抹艳阳。她带给他的感觉太美好,终此一生,他宁愿执着地认定,她是一个洁如冰雪、皎如月光、心地纯善的女子。

她也确实曾经是。

日复一日走过天街、永巷,这紫禁城大得仿佛没有边际,却只是枯燥地重复。这红墙黄瓦的宫苑,住着如此多的如花美眷,在白雪寒鸦中度尽了流年。华美的宫阙,没有一座是万贞儿的安身之所。

日复一日走过天街、永巷,

这紫禁城大得仿佛没有边际,

却只是枯燥地重复。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那些女子经历过荣华,见证过恩爱,还有闲话先朝韵事的资本。而她的青春,仿佛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就倏忽不见了。没有人比宫女万贞儿更能感受这满目繁华背后的凄清。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英宗薨逝,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改年号为“成化”。

朱见深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册立万贞儿为后。这是他给予她的许诺,亦是他内心真正的愿望。老朱家的孩子多半不痴情,一旦痴情起来又执拗得要命。在对待万贞儿的态度上,性格优柔的他充分运用了帝王的权威,捍卫自己的感情。纵使普天下的人都不理解他为何迷恋一个大自己十七岁的女人,他依然要给她尊崇。

最终在满朝文武和生母周太后的强烈反对下,朱见深被迫退让,立英宗生前所选的淑女吴氏为后,作为交换条件,万贞儿被立为贵妃。

明朝的历史上,再难见这样一步登天的例子,由宫女(掌衣)晋升为贵妃,独霸后宫,长宠不衰。


明朝宫女数量巨大且身份寒微。宫女在宫中除了被各宫主子差遣做各种苦役,亦常受到太监的欺凌,被赐对食(与太监结为挂名夫妻),苦不堪言。一旦犯错,所遭受的惩罚亦十分残酷,常有宫女因此而丧命。

按规定,入宫之后普通宫女终身不得出宫,年老的宫女则被禁锢于浣衣局。为防宫人泄露宫中之事,严禁宫外之人为宫女传递物品或书信,犯禁即以死罪论处。更残酷的是,“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以证取药”。换言之,就是宫女得病也得不到合理的救治,生死各凭天命。

备受凌辱,朝不保夕外,还要殉葬。明朝皇帝死后,宫女被迫殉葬者不计其数。惨无人道的殉葬之风直到明英宗时才得以遏制。


我觉得,万贞儿是有资格获得这样的地位和待遇的,再没有人对朱见深付出的感情和心力比她多。她与那些在朱见深成了皇帝之后来到他身边的女子不同,她用最好的年华陪伴他,护卫他成长,亦不介意他们之间的亲密随时随地会连累自己送掉性命。

我历来不把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看作是畸恋,相反,甚为感慨它的难得。人世间多的是富易友、贵易妻的例子,帝王的宠爱更是不可凭持。宫闱之间,恩断义绝的往事成例不胜枚举,可他偏偏死心塌地地爱了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