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才智突显:从笨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少年时代的霍金慢慢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尽管他依然有些“笨手笨脚”,尽管他的书写仍然令老师绝望,但他在同学那里却得到了“爱因斯坦”的称号。不过他身边的人对他的看法显然存在差异,有人认为霍金还是一副“笨小鸭”的样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但也有一些人似乎察觉到了他正在向着白天鹅转变,所以开始预言霍金将来必能有所成就。

同一个人,能让他人做出两种截然相反,并且相对极端的评价,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或许是霍金本身太复杂了,他让人看不透,而且总有一些非常复杂的想法。伊莎贝尔曾说:“斯蒂芬的思想本身就是很复杂的。”而这些其实是内在思想层面的原因,而表现在外在的言行之上,霍金则是一个“大脑永远比双手灵活的人”。有的人看到的是他的动手能力,而有的人则欣赏他的思维能力,于是,他们对少年时的霍金也就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圣奥尔本斯的古怪家庭

1950年,霍金8岁。霍金父亲所在的医学研究院组建了一个新的研究所,位于伦敦北面的米尔山,而父亲刚好被调到了新研究所的所在地。为了方便上班,霍金全家就搬到了圣奥尔本斯的教堂城,教堂城离米尔山只有10英里(1英里=1.609344公里)的路程,离伦敦中心也只有20英里。

海格特和圣奥尔本斯明显不同,霍金一家人在海格特的生活可以说与其他家庭无异,但来到圣奥尔本斯,却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以至于在外人眼中,这是非常“古怪”的一家人。

首先,霍金的父母是知识分子,而周围的邻居大多是普通人。霍金的父母每天面对的是科研,是医药;谈论的也只是科学,或者国家层面上的事情。而邻居们关心的则是米和肉的价格,以及明天该买什么菜。霍金的父母素来不会轻易去拜访他们的邻居,这一家人似乎都是这样不善言谈,每天下班,也只是待在家里,很少出门参加大众的活动。这就变相形成了一种“不合群”的状态,因此,霍金的父母在圣奥尔本斯几乎没有朋友。

外人眼中,霍金一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他们的高雅气质和心怀社会的心胸一度使得他们走在时代的前列。然而这些,却是与圣奥尔本斯这个平凡小镇所格格不入的,霍金的一位同学曾经戏称霍金一家为“名士学者”。

不仅是霍金的父母,就连霍金和他的两个妹妹也被大家视为“和常人不一样”,邻居对霍金和玛丽的印象是:这两个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头和粉红色的脸颊,看起来非常引人注目。或许,兄妹两个真的很引人注目;或许,是邻居们已经对霍金一家人形成了“古怪”的思维定式。

其次,霍金的家人都说着一口外人听不太懂的“霍金语”。“霍金语”是邻居们对霍金一家人说话的戏称,霍金一家人讲话都有些口吃,特别是霍金和他的父亲,霍金的口吃就是从父亲弗兰克那里遗传来的。他们说话总是有些费劲,和别人交流也存在一些障碍,所以别人往往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往往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要花费两倍的时间,久而久之,霍金的父母也就疲于打招呼,只是微笑点头示意就带过了,霍金的同学也因此常常模仿“霍金语”来嘲笑他。

再次,霍金一家人的行为也很令外人不解。霍金的新家依然是一处维多利亚风格的房子,这栋房子好像已经年久失修,所以价格不是很贵,父亲还支付得起。刚刚买那栋房子的时候,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装修,此后30多年的时间,都没有再装修过。父亲只是每年为房子的外围刷一层油漆,这样在外面看来,房子并不是太古老。

生活的拮据令霍金的父母非常节俭,从来不会为了享受生活而去乱花钱,所以在圣奥尔本斯的这栋大房子里,他们也没有安装供暖。到了冬天,房子太大显得空空荡荡,如同四面透风,这时父亲会在睡袍里面穿上毛衣御寒,即便家里来了客人,父亲也总会劝客人多穿点衣服。

在霍金的家中,有人常常活动的地方还算干净整洁,但空闲的地方却往往是杂乱无章,霍金的父母没有时间,或者说懒得收拾。不论是家具还是墙纸,如果还能继续用下去,就一定不会更换。墙壁上往往会出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走廊里也会出现一些脱落的石灰,而他们却视而不见。

这座老房子的门廊已经因为时间太久而开始腐朽了,门廊上方有很多玻璃,门后是一间温室,但是这里很少有人经过。因为稀松的门框上,玻璃早就摇摇欲坠了,通常是风吹过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玻璃碎片随风摔落,这样的景象让邻居触目惊心,而霍金一家却从没有想过去修缮一番。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霍金的父母花了50英镑买了一辆陈旧的计程车,每当他们开着这辆车在街道上“招摇过市”,总会引来一些奇异的目光。邻居们很不解,既然有钱买车,为什么不换一换墙纸,修一修门廊呢?后来这辆陈旧的计程车被换成了一辆绿色的福特,而他们买这辆福特的初衷也是让人大跌眼镜——耗时一年,远征印度。而且他们真的去印度旅行了一圈儿,当时震惊了整个教堂城。

最后,霍金的家中摆满了书。霍金家中有很多书架,书的类别有科普、励志、医学、历史、小说以及社科,简直是包罗万象。只客厅中就摆了三个书架,每个书架上都摆得满满的,往往拿出一本之后,想要再次放回去,就要面临“见缝插针”的境地。

对于霍金的家庭来说,书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栋房子中最显眼的财产。

邻居们来霍金家做客的时候,往往也会感叹一番,霍金的姑妈说到这件事时也表示:“这一家人真的非常喜欢读书,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

然而令邻居们很不解的是,霍金的父母竟然允许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看书,并且谈论书中的哲学和思想。这在邻居们看来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的家庭中,是不允许在饭桌上做吃饭以外的事情的。

总之,霍金一家人来到圣奥尔本斯,似乎有些特立独行了。可以肯定的是,霍金一家人有着独特的行为作风,虽然这些在外人眼中有些古怪,但不过是异于大众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古怪的家庭倒是给圣奥尔本斯带来了独特的生气。

犹如星辰的“爱因斯坦”

从孩童时期开始一直到少年时期,霍金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突出,他的书写仍然令老师绝望。很多人认为他将一事无成,但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却足以当得起“爱因斯坦”的称号。

来到圣奥尔本斯之后,霍金来到圣奥尔本斯女子学院,那时已经可以招收10岁以下的男孩子了,于是霍金开始了在新学校的少儿班学习。

霍金其实很聪明,这样的聪明大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圣奥尔本斯的新家,对于霍金可以说是一个“神秘的城堡”,霍金在那里和他的妹妹们度过了快乐的时光。霍金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有些想法听起来很荒唐,但当他真的做到之后,却又令人感到那么不可思议。

霍金经常和妹妹玩捉迷藏的游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扇没有走过的大门,推开之后竟然通向了大厅。他和妹妹们从大厅来到这边,是走了很长的距离的,没想到两个地方竟然只有一门之隔。从此之后,霍金就热衷于在这个大房子里四处穿梭,寻找那些不经意的“新大陆”,每当有了新的发现,他总是兴奋不已。

后来,霍金把这座大房子的结构研究得差不多了,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房子的外面。之前总在找有多少“可以出去的路”,现在为什么不研究一下有多少可以进来的路呢?

想到了就马上去做,霍金每天放学之后,都会先在自己家的房子附近转上一圈儿,后来回家路线的方位也开始有了变化,他开始在各个方向寻找可以回家的路。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霍金找到了11种从各个方位“钻”回家的路线,有的还是一些各种各样的“洞”。不仅如此,他还经过实地考察、亲身探索,绘制出了一张以自己的家为中心、通达四周的线路地图!当他把自己绘制的地图展现给家人看的时候,他们都震惊不已。

霍金的妹妹玛丽曾经说:“他是比我强得多的攀登者。”

霍金在圣奥尔本斯女子学院读了一个学期,父亲因为工作原因要去非洲一趟,为期四个月,母亲便带着三个孩子前往西班牙马约嘉岛,去看望一位好友贝瑞尔。再次返回圣奥尔本斯的时候,霍金来到拉德莱特的预备学校读了一年书。

但是在新的地方,新的学校,霍金的人生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他开始乐意与同学们交流,与他们分享自己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的一些“完美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霍金也因此赢得了许多赞赏的目光。

转眼霍金10岁了,父亲希望霍金能够上一所私立中学,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私立学校读书,学成之后才会有所建树,就如同有着特殊的背景或是强大的资产就可以生活得比常人容易。所以,父亲希望霍金能够有一个好的起点,能够来到西敏中学。但学校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父亲希望霍金能够参加奖学金考试,以此来抵消部分学费。

然而霍金却令父亲失望了,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考好,而是因为他生病了,病得相当严重,以至于没法参加考试。父亲感到遗憾的同时,也很担心霍金的身体,但却不得不放弃西敏中学,转而考虑圣奥尔本斯中学。这是圣奥尔本斯当地一所著名的私立教会学校,入学考试也相当严格,能够考进这所学校的比例一般是三分之一。但当时的霍金完全有能力应对,可以说是轻轻松松就通过了考试。

1952年9月,霍金入学。但是,圣奥尔本斯中学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这里竞争太过激烈,通过划分ABC三个等级,划分出高级班和普通班;所有的学生要读五年的普通班,然后参加普通班考试;两年之后,再通过高级班的考试,便可以进入大学。

因为学习紧迫,竞争激烈,所以学生们每晚都会有多达三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这对霍金来说是较为痛苦的事情。倒不是他做起来有难度,而是因为他写的字实在是太糟糕,作业常常很不整洁,这令他的老师也很苦恼。霍金为了练习书写,曾经使用过一本铜版质地的字帖,上面是一些句子,要临摹的往往有五六行。虽然霍金坚持了一段时间,但似乎并没有收到多好的成效。

令父亲较为欣慰的是,霍金的学习成绩还没有太差,他在竞争激烈的圣奥尔本斯中学挤进了前20名,获得第十八名,从而获得了继续A等的资格。圣奥尔本斯中学的教学很是严格,这是父亲比较满意的。此外,圣奥尔本斯中学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在那里,霍金同样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现在看来,霍金当时错过西敏中学来到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年之后,那个第十八名的名次,说明霍金的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三名。他那有些口吃的语言,以及太过糟糕的文字,加之并不优秀的成绩,使得老师并没有对他抱太大期望,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霍金以后难成大器。但大家没有否认的是,霍金确实很聪明,或许,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才。从那时起,霍金就在同学们面前获得了一个“爱因斯坦”的称号。

而大家对霍金的看法,似乎存在两个极端:当时,曾有两位同学以一袋糖果为赌注,赌霍金的未来。一位同学说霍金以后一定无所作为,另一位同学则认为,他一定会取得不可限量的成就。这个当时看似玩笑的赌约,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它将承担多大的责任。

1954年,霍金12岁。这时的他开始热衷宗教,因为一些充满神幻色彩的东西总能够引起他的兴趣。

有一段时间,霍金对于宗教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他甚至获得了学校的“神学奖”。与霍金“志同道合”的几位同学后来又对一种叫作“超感官知觉”的神秘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神秘”二字总是有着充分的好奇心,曾经有三个星期的时间,霍金和这几位同学每天放学后都要在教堂附近讨论一番。

后来,霍金的兴趣渐渐淡了下来,与其说兴趣淡了,倒不如说心底的那份科学开始热情发挥作用了。霍金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强烈的理性意识,这些宗教神学并没有超越他的理智。

霍金之所以热衷“超感官知觉”,是因为他觉得“超感官知觉”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这一套理论可以付诸实践。既然有理可依,有据可查,那么或许比宗教还要科学一些,也就是说,霍金崇尚宗教、神秘主义,不过是为心底的科学服务。

而在一次偶然的讲座中,霍金得知所谓的“超感官知觉”不过是一些“障眼法”的表演,自此,他便对这些所谓的宗教、神秘主义完全失去了兴趣。后来,曾经与他一起信奉宗教和神秘主义的朋友感叹道:“斯蒂芬有自己的想法,却又好像是故意怂恿我,结果却是我愚弄了我自己。他好像瞬间不同寻常了,他应该异常聪明,就像是在居高临下地看着我,看着这世间的一切。”

霍金的才智中透着科学和理性,这是一位科学家应当具备的科学之心。

一颗星辰或许微不足道,但事实往往是,夜空越是黑暗,星辰越是明亮。霍金所拥有的“爱因斯坦”的称号,好像越来越贴切了。

设计游戏的难题专家

“我就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现在我还会经常使用‘怎么样’和‘为什么’之类的问话语,我偶尔会找到一个答案。”

这是霍金谈到发明创造时对自己的评价,和许多男孩子一样,霍金也很喜欢研究一些机械和电路,比如把飞机和轮船的模型拆成碎片,然后再逐一拼回去。不过,再次拼回原样并且可以正常运行的时候却很少。或许是受到家庭基因的科研精神的影响,霍金并不是一味地在搞破坏,而是他真的热衷于研究这些东西。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方方面面,而少年时期的霍金,也和那些热衷于探索、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男孩子一样,对游戏情有独钟。

霍金少年的时候,热衷于很多复杂的游戏,但并不是沉迷于这些游戏,而是他研究后会发明一些游戏,并且这些游戏还分成了系列,其中有战争游戏和制造业游戏。霍金设计这些游戏的初衷是了解系统如何运行和如何控制它们。虽然这样说有些老练,但在年幼的霍金心中,他不过是想要了解,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去操控罢了。

霍金发明最多的是棋盘游戏,并且主要是设计游戏的规则。在当时,霍金有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其中和霍金关系最要好的是约翰·麦克莱纳,他是个小个子,圆嘟嘟的脸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顶着一头褐色的头发;而另一位是一个叫作贝塞尔·金的高个子,霍金一直说他很聪明;当然也有一个插班过来的迈克尔·丘池;剩下的两个人在长相上来说,不熟悉的人往往很不容易区分,他们分别是一头金色短发的比尔·歌洪莱和浑身上下散发着艺术气息的罗杰·费内霍夫。在圣奥尔本斯中学,他们和霍金都是A班的聪明学生。

他们经常在一起聆听古典音乐,阅读经典名著,认为所谓的摇滚和小说都是一些俗之又俗的东西。他们有着相同的追求和喜好,也有几个人会一些乐器。霍金也曾经尝试要学习一种乐器,但应该是天生的原因,霍金的双手总是略显笨拙,每当他练习时,看到他双手僵硬的样子,以及那并不和谐的尖锐乐声,朋友们总是会忍不住嘲笑几句。虽然霍金对乐器有着一定的兴趣,但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天赋不在此处,学习乐器的决定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家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热衷于发明兵棋游戏,这时霍金和费内霍夫就成了一对非常棒的搭档。霍金有着科学家特有的逻辑气质,逻辑和理性很强的他,总能想出很多复杂的游戏规则,对于棋盘和棋子的设计则仰仗于费内霍夫,他总是能够结合霍金设计出的游戏规则,而设计出合适的棋盘和棋子。每当这些都准备就绪,大家就围坐在一起,摆出各自的游戏阵法,然后如同沙场之上的角逐,开始互相拼杀。

这些朋友经常和霍金一起玩由霍金设计出来的游戏,并表示霍金很擅长设计复杂的游戏,尤其喜欢设计游戏规则。其中有一款游戏最让他们佩服,就是一个迷宫,大家围在桌前掷骰子,所有人进入角色之后,按照霍金制定的规则开始运行,往往要耗费一个晚上才能得出结果。而霍金对于游戏规则的制定以及所有人的遵从很是洋洋自得。

霍金最早设计出来的游戏是一种战争兵棋,这种游戏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然后结合中世纪英国的社会、政治乃至军事,设计成一种封建兵棋。这款游戏的特点是细节很多,规则很细,要理清程序就得下一番功夫,当然耗费的时间也会很长,但这样更加激发了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为规则非常复杂,所以得出结果的过程往往非常曲折,但这也成为这些伙伴们最为期待的那一刻。

这些游戏的运行场地常常是那座“神秘的城堡”,并且一般会在霍金的卧室。一直以来,霍金的卧室都是乱糟糟的,但像是堆积的“杂物”当中藏着价值连城的宝藏,混乱中总透着一股神秘感。这里有一块三脚架支起的黑板,上面画着一些杂乱的图案,看不清是公式还是棋牌规则;有散落的沙土,一看就是做过一些物理实验;也有化学实验中的各种试管,里面装着一些不知名的溶液,装废弃溶液的塑料桶散发着化学物质的刺鼻气味;还有一些不知用途的电路电线。这些看上去应该都是一些半途“夭折”的实验,显然,房间的主人并不打算好好整理一番。

当所有的伙伴都挤到这个房间,他们那探索和好奇的目光使得这个原本就不大的房子显得更为杂乱和神秘。他们一进来,就能马上投入到游戏的氛围中去,把中间一张桌子上的东西往边上一推,一张张草纸便摆了上来,或许他们要开始设计游戏。有时是棋盘和棋子摆了上来,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时间就都在游戏战斗中度过了。

母亲看到霍金对于游戏的发明和创造如此热心,在高兴之余却有些吃惊——游戏似乎已经完全占据了霍金的生活,母亲开始有些担心了,因为霍金对游戏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但母亲似乎也感觉到,霍金所真正热衷的应该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的复杂程度,或者说是游戏的规则设计。因为,霍金的思想本身就是很复杂的。

正是这样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想,造就了霍金日后的成功。

少年机器大王

霍金和伙伴们在热衷游戏设计的同时,也对模型飞机和电子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霍金只是用一些纸或木材制作一些飞机模型,但成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全凭物理原理,除了力的惯性和风的相对阻力、摩擦力,没有任何空气动力,所以飞机的飞行并不是很顺利。

在电子机器制作上,霍金也没能得心应手,他常常会把一些电器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装成拥有其他功能的装置。比如把一台旧电视改装成放大器,结果在拧螺丝的时候,却受到了500伏高压电的电击。当时他僵硬了好几分钟,却还是成功地把它取下来了。

或许,霍金的双手总没有大脑灵活。

1958年,霍金16岁。在圣奥尔本斯中学,霍金凭着自己的努力通过了普通班考试,开始进入高级班。他还有两年的中学课程,两年之后,就可以参加大学考试了。但这两年的课程比较轻松,霍金便有了足够多的课余时间,而这也为他的一项壮举提供了条件。

一直以来和朋友们进行研究设计,倒是培养了霍金发明创作的习惯和能力。芬莱先生是霍金的数学老师,他看得出霍金对于研究创作的热衷,并且帮助霍金和他的朋友们设计出了一台逻辑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的零部件是从电话、音响等电子设备上拆卸来的,当时霍金自己也不知道就这样组装在一起会不会成功,却没想到真的运转起来了。在进行组装、焊接的过程中,霍金并没有插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大脑总是比双手灵活,他擅长的是思考,总能提出一些好的点子供朋友们采纳。

这台计算机被命名为“逻辑单选择计算机”,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当地的《奥尔本斯人》刊物对于这台计算机的问世,进行了这样的报道:

我们有了圣奥尔本斯学生制造的逻辑单选择计算机,虽然它只能回答一些无用的、但又相当复杂的逻辑问题。上一期数学学会的内容焦点便是这台计算机,与会人员有很多,大家的热情也很高。取得了一些经验之后,设计者们要继续努力去制造数字式计算机,这未来的计算机虽然还没有命名,但将能真正“做计算”。

这之后,《赫特斯广告报》对霍金和他的朋友们进行了一次专题报道,讲述了逻辑单选择计算机的诞生过程,霍金也和他的朋友们成了圣奥尔本斯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台逻辑单选择计算机在当时是一个壮举,到了今天更是一件收藏品。只不过,它与公众见了面之后,便被装进了一个塑料箱子里,然后塞到了活动室的桌子下面,从此便不见天日了。过了很长时间,圣奥尔本斯中学来了一位新计算机老师,他无意间看到了那个箱子,当时上面落满了灰尘,打开之后,是一些蓄电器、电线电路还有一些晶体管的组合体。当时箱子里的这个机器已经陈旧不堪,尽管上面标着“逻辑单选择计算机”的字样,但他并不知道这曾经是霍金和他的朋友们轰动一时的杰作,便在收拾的时候顺手扔进了垃圾堆。

一件科学壮举就这样被当作垃圾扔掉了,这实在是有些可惜,若是留到今天,一定可以成为在博物馆展览的具有无限价值的收藏品。

霍金并不喜欢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他热衷于科学研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研究上,可以说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习。但是霍金对于数学却有着极高的天赋,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会出一些复杂的数学难题,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冥思苦想,可霍金却总能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有时连想都不用想。逻辑单选择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做计算,这也归功于霍金对于“计算”的天赋。

霍金的思想总是很复杂,但却非常清晰,他总能创造出非常复杂的东西,似乎所有复杂的事物在他面前都能变得简单起来。

逻辑单选择计算机能够应用在计算上,也在于霍金赋予了它足够的逻辑程序,霍金也有着强有力的逻辑思维。难题,并不一定建立在公式和计算的基础上,也有可能是在头脑和逻辑的层面。越是复杂的事物,人们看到的就越表象化,要解除难题,就要跳出表象的范围,深入内在,这就需要有缜密的逻辑和清晰的头脑。

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杯茶,你想要在茶里加入一些牛奶。但是茶却太烫了,若你想尽快喝上茶,你应该把茶倒出去一些然后再加入牛奶,还是等茶凉了再加入牛奶呢?

大家听到这个有趣的问题,纷纷各抒己见,很快班级中就分成了两大阵营,唯独霍金有些沉默。大家还在争论的时候,霍金高高举起了手,老师看到后喊了他的名字,大家顿时安静了下来。霍金站起来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应该先加牛奶。”

老师点了点头:“说说你的理由吧,斯蒂芬。”

霍金有条不紊地说道:“老师给出了两个选择,但不论是倒掉一些茶再加牛奶,还是等茶凉了再加牛奶,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浪费茶水,第二个选择是浪费时间。牛奶是凉的,倒进茶中之后,茶的温度自然就降了下来,也就可以尽快喝茶了。所以,先加入牛奶是最好的选择。”

霍金跳出了老师用来迷惑的表象圈,深入到问题的内里,逻辑清晰、有理有据,他的回答也引来了老师赞许和同学们钦佩的目光。

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高考已经悄悄临近,父亲希望霍金能够在牛津或剑桥这两所学术天府进行大学学业的修习。霍金的下一段人生经历也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