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与美德

通常,我们认为贪婪和爱情是两个概念,其实,这两者可能只是同一欲望的不同解释而已。

一种解释是,对于占有者而言,欲望已经一种静止了,他们只会为“占有物”担心;另一种解释是,从贪婪者和渴望者的立场出发,所以把它美化为“好”。我们的博爱难道不是对新财富的一种渴望吗?同样的,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爱,以及对新事物的追求不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对旧事物和占有物渐感厌烦,于是便想再次出手去获取新事物。就算所在的地方风景再美,住上三个月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不怎么喜欢了,但是对于那些无论多远的海岸来说,总会引起我们的贪欲和妄想。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占有,才让能占有的东西愈见稀少。这种兴趣导致我们自身发生变化,这变化又导致我们对自身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叫占有。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喜欢占有物,自然也就开始讨厌自己。(人们常常以“爱”之名去抛弃或“分享”占有物,其实是因为占有太多而产生了痛苦。)我们乐于乘人之危,来攫取他占有的东西,这就像抱有慈善和同情的人的所作所为,而他依然将这种不断占有新事物的欲望称为“爱”,并且在快要到手的新占有中,获得了快乐。更多时候,爱情表现出来的是对占有的孜孜追求。恋爱中的男人总是想独自并绝对地占有他所追求的女人,渴望拥有对她的灵魂和身体的绝对控制权,他希望独享这份爱,并且要在女人的灵魂里统治和驻扎。实际上,这表示他把所有人都挡在了美好、幸福与享乐之外。他就是要让他的情敌变成穷光蛋,那样一来自己就将独占金库,在所有“征服者”与剥削者之中,自己便是那最无所顾忌的、最自私的人,别人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他时刻准备着不惜一切代价破坏原有的秩序,而对别人的利益置若罔闻。想到这些,人们无不惊讶,对于这种疯狂的性欲以及对财产的残酷贪欲,长期以来被大肆美化、神化到这种程度了,以致人们对爱情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爱情与自私势不两立。而事实上恰恰相反,爱情就是自私的代名词。显而易见,在这里,一无所有的人和渴望拥有的人对此有很多怨念;而那些被爱情眷顾并得以满足的人,比如在所有雅典人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索福克勒斯,偶尔也会把爱情叫做“疯狂的魔鬼”,而爱神厄洛斯却总是将之嘲笑为:爱神一直以来最伟大的宠儿,如今偏偏亵渎神灵的人。

其实,爱的延续存在于世界各处。在这种延续中,两个人会把一种需求向另一种新的需求转化,从而产生共同的、更高的目标,也就是更上层的伟大理想。可是,谁又真正熟悉、真正经历过这种爱?准确地说,它应该叫友情。

再说说美德。一个人的美被称赞的原因,不在于这些美德影响了这个人,而在于这些美德影响了社会和大众。古往今来,在称赞美德的时候,人们基本没有“无私”之心、“非自我本位”之心!

似乎人们在潜意识里偏要看到美德之人被美德(比如勤奋、服从、纯朴、虔诚和公平等)所伤。人们既有强烈的美德的本能欲望,又受限于理性,其他本能欲望便不能与此平衡。假如你真正具备了某种完美的道德(不只是一种对道德的向往),那么,你定然成为这种道德的祭品!但是,你最亲密的人反会因此赞赏你!人们在称颂一个人的勤奋的同时,又会对这个人因为过度勤奋而在视力、思维及创意方面所受到的损害视而不见;一个“鞠躬尽瘁”的青年会得到敬重与惋惜,并获得这样的评价:“对整个社会而言,失去一个优秀的人不算什么!因为牺牲在所难免,尽管觉得可惜,但更加值得可惜的是,个人的想法、甚至个人对自身的维持与发展与服务于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人们对这个青年表示可惜,不是因为他本身,而是他的死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巨大损失,社会也因此失去了一个又听话又无私的名为“老实人”的工具。我们可能会想,如果他在忘我工作时能好好照顾自己,多活点岁数,会不会更有益于社会?当然,人们早就认可了这个益处,但他们觉得有一个更高、更长远的益处,那就是,虽然一个人牺牲了,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却永世长存!

可以说,美德有一种工具属性,而赞美美德实际上就是在赞美工具属性。因此,从一方面来说,美德中存在着一种本能欲望,它是不受个人整体优势的控制的、非理性的、盲目的,正因为它的非理性,个体向整体的职能转化才有了可能。简单来说,赞美美德就是赞美其对个人的损害,也就是赞美那种剥夺了人最宝贵的自我本位和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力量的本能欲望。

想要让人们都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事,就必须降低美德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的可能性。而实际上已经有这样的结合了!例如,虽然勤奋是一种美德,但是盲目的勤奋既会成为甘当工具之人的典型美德,也被当成一种追名逐利的途径和解忧去欲的特效毒药,然而,人们却把勤奋所造成的极大危害秘而不宣。我们所说的对人的教育,实际上是试图用利益去引诱他们,进而让他们形成自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当这种方式成了习惯,甚至是本能与激情,那么就必然会损害个人利益,而“有益于大众”。我们经常看到因盲目的勤奋而名利双收,但是与此同时个人肌体器官的灵敏却也被夺走了;一方面人们享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名利,并且得到了抗御无聊与情欲的手段,但同时感官也因此逐渐迟钝,心灵也在面对新的刺激时失控。(在所有时代中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忙碌,因为知道不会在现有的财富和勤奋上更进一步了,所以要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只能靠加倍的努力;很多伟人都是事倍功半!后世子孙也肯定如此!)

成功的个人教育必将使个人的种种美德有益于公众,但对个人的最高目标却殊为不利,这样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个人的精神困苦和早夭。赞美无私奉献、行善积德的人,实际上就是赞美那种人,他们没有将自己的力量与理性用在保存、发展、提升和促进自身上,也没有以那些企图扩张权势,这种人从来都与世无争,先人后己,但人们才是因为这种原因才赞美他们!“最亲密的人” 是先从赞美中得到了好处,所以才去无私地赞美!如果觉得自己“无私”,那么对那些损害个人利益的倾向就应该努力阻止,更重要的是大声宣布自己的无私;但是他并不大肆称赞无私!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当下正受推崇的道德的矛盾:道德动机与原则互相对立!用以证明道德的东西反而受到了道德标准的反驳!

这句“你有牺牲自我成为牺牲品的勇气”,应该让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人来说,就算这种“个人应作牺牲”的要求会让自己毁灭,但为了不与他的道德标准相悖他不得不如此。事实上,如果最亲密的人或者社会为了公众利益而过于赞美利他主义,这时,肯定会有人表示反对,他认为:“你应该在获取自己利益时不伤害他人利益。”这么看的话,“应该”也好,“不应该”也好,都是别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