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韧性城市评价与政府治理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安全韧性城市评价与政府治理研究

刘泽照 马瑞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16.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9 19:33:40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当代城市面临的复合型风险及防灾、减灾、救灾为背景,探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经验启示、发展演进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评价框架,以江苏省域城市为例,应用量化分析方法评测韧性发展水平并结合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沿技术及国内外实践,提出了综合性的城市治理思路。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应急管理、公共政策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实务人员、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泽照 马瑞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致力于探究西方文学与道德关系思想演化的内在逻辑,按照“道德主义文论思想传统”“德国古典美学的现代开拓”“后现代语境中的思想延展”的脉络,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而清晰的西方文学与道德思想发展变迁图景,进而掲示通向西方文论思想中心问题的路径。
    郭玉生社科20.1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研究多元化家庭情境下的生育矛盾问题,通过深入了解不同背景家庭的生育需求与生育矛盾体验,倡导家庭社会工作在提供全生命周期生育关怀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支持。
    姚红社科15.3万字
  • 会员
    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
    梁培宽等编社科27.8万字
  • 在30年的互联网职业生涯中,a16z合伙人克里斯·迪克森根据第一手观察、思维模型和经验总结,用清晰而引人注目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互联网是如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并将我们带到今天的关键时刻。第一幕是1990—2005年的只读时代,早期的互联网网络使信息民主化。随后是横跨2006—2020年的读写时代,企业网络实现了发布民主化。现在,我们正在向“读,写,拥有”时代转型,这个时代也被称为Web3,区块链
    (美)克里斯·迪克森社科1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志体”写法,全面记录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自建院以来四十年奋进历程。全书共有概况、机构设置、人员情况、科研工作回顾与展望、历年科研成果及奖项统计、大事记六章内容。在客观介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基本面貌基础上,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机构变化和人事变迁脉络,较为翔实地汇集整理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发展大局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及各类获奖情况和批示统计,并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发展进程中系列
    任惠英 赵晓主编社科13.6万字
  • 会员
    本书来自在厦门大学校园举办的跨学科活动——“芙蓉湖畔对话”。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与高校师生切身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嘉宾均为厦门大学著名学者,包括多位中科院院士、全国各领域著名专家。对话中,观点交锋,认识碰撞,拓宽了师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一经推出,即受到师生欢迎,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目前已成为厦门大学的品牌项目。为记录对话内容,扩大对话影响,传播科学知识,主创团队将对话进行了整理,形成此书
    詹心丽主编社科12万字
  • 会员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其历史文化资源尤为重要。随着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有关运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宽。本书对2017年大运河的相关研究进行摘选,分别从总论,河工与漕运,运河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运河城市,运河遗产与大运河文化带五部分进行整理和收录,从一个新的视角,呈现运河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宫辉力主编社科29万字
  • 会员
    文学会议是共和国文坛的特有制度,是引导中国当代文学生成与流变的隐形之手。本书融合思想与史料、理论与实证、历史与当下、整体与个案,对中国当代文学会议作一种全局性和系统化的专门研究。既建构一个囊括身份、性质、功能、组件、历史、运作等多个元素的文学会议知识体系,也发掘部分重要文学会议的特殊性及其学术内涵,着力开拓当代文学会议的学术空间。
    斯炎伟社科28万字
  • 会员
    探索心灵、研读内心是德国文学的重要传统命题。德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透视心理和灵性创意的作家”。他的思想及创作内容深邃复杂,具有多领域、跨学科的特点。本书以“存在”为主线,试图从文学、哲学、心理学三个模块拼贴出黑塞“向内之路”的多元地图,以期展现黑塞理想的“整体知识”图景。
    陈敏社科2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