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技术项目教程(三菱)在线阅读
会员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项目教程(三菱)

任艳君 张娅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工业技术电工电器14.6万字

更新时间:2021-10-27 14:59:43 最新章节:封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配套教材,课程网址是“www.cqooc.com”。本书以三菱FX3U系列PLC的应用为主线,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内容上将电气控制部分与PLC知识融为一体,力求在新颖性、实用性、可读性3个方面有所突破,体现高职高专教材的特点。本书共设置了5个模块22个任务,每个任务均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任务描述,读者通过任务实施、任务知识点、知识点拓展和任务延展及实训的学习,既可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基本编程技术,还可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生命、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以及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职业素养。本书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配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微课、动画、习题、源程序等,需要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免费注册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微信:15910938545,电话:010-88379739)。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和自学用书。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9-01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任艳君 张娅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内容以TMS320F28335数字控制器为例,介绍了基于代码生成的电机控制程序开发,内容涵盖永磁电机领域诸如磁场定向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等各种控制算法。第1、2章介绍DSP常用模块配置及环境配置;第3~7章按照“基本原理—仿真建模—模块配置—代码生成”四个步骤逐级展开,读者可以在充分理解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搭建图形化程序直接进行项目开发。本书可以作为电机学习、研究以及从业人员
    汪远林 吴旋 赵冬冬 华志广编著工业4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DC/DC电源领域,涵盖了国产化芯片的应用范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探讨了电源领域的关键主题。全书首先从电源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稳压电源的发展历史、电源的分类及各种线性电源的基本原理;其次讲解了开关电源的各种拓扑结构,研究了基本原理与设计;然后通过数学基础讲解、电路分析,讨论了闭环稳定性评判标准和环路补偿电路的应用;最后结合实际设计过程探讨了电源的工程问题,包含有关电源完整性、DC
    王玉皞 朱晓明 谢建宇 郜俊 蒋修国 罗雨桑 付世勇 冯美文编著工业20.6万字
  • 会员
    发电机的稳定运行对电力的可靠供应尤为关键,保障大容量机组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定子端部绕组或其结构件一旦损坏,就会引发事故。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损坏造成的故障不易监测,一般情况下会突然出现,一旦出现端部故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修复。因此,此类故障会造成巨大的维修成本及停机损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提高端部绕组绝缘支架的刚度和强度,或增加绑扎件数量的方法来减小端部绕组的疲劳破
    蒋宏春 绳晓玲工业6.8万字
  • 会员
    《“双碳”背景下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建议》围绕“双碳”背景下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建议主题,分别针对电磁场与电路、超导与电工材料、电机及其系统、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高电压与放电、电力电子学、电能存储与应用和生物电磁技术8个子学科方向,在学科内涵、发展现状、未来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今后优先发展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形成了各个子学科方向的发展建议。
    《“双碳”背景下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建议》编写组工业14.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绕组开路永磁同步电机为控制对象和具体示例,综合介绍了绕组开路电机系统模型预测控制原理与新进展。主要包括绕组开路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常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以及多种绕组开路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方案。本书内容不同于常规绕组开路电机模型预测控制,主要提出了模型预测全转矩控制、四段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与时变周期的复合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等策略,在继承常规模型预测控制优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绕组开路电机系统
    张晓光工业9.9万字
  • 会员
    《LED驱动与应用电路设计及案例分析》针对电子电路应用设计实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通过案例举一反三,使读者能快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全书的编排设计始终遵循以读者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以培养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贯穿于整个电子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全书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读者积累知识和经验,启发创新性思维。此外,本书还对标工程认证要求,注重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周党培主编工业19.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为主线,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短路暂态特性、功角稳定与电压稳定的基础理论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一共8章,具体包括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理想同步发电机模型、电力系统的功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同步发电机突然短路的物理分析与定量计算、小扰动和暂态功角稳定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等。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电气工程及其
    李勇主编工业12.6万字
  • 会员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础、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D/A与A/D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和PLD。在数字资源配置上,配套有全套的课件、习题及解答、知识图谱、应用案例、微课视频及试题库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采用“先逻辑、后电路”的顺序安排内容,形成“理论、
    李丽敏 张玲玉主编工业14.4万字
  • 会员
    本书针对直流配用电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问题,从系统建模、稳定判据方法、致稳控制与稳定设计几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本书共10章,除第1章绪论外,其余章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2章简要介绍了本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控制原理,重点推导了典型DC,DC变换器和电压源换流器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闭环小信号等效模型;第3~8章由浅入深依次探讨了不同类型直流配用电系统的小信号建模与稳定分析方法,同时提出了多种稳定判据
    陈武 何棒棒 穆涵工业11.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指针式万用表的功能与使用、数字万用表的功能与使用、数字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其他常用电工指示仪表的功能与使用、示波器的功能与使用、其他测量仪器仪表的功能与使用、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实测电子电路八部分。本书配备了68段实操视频,便于广大电子爱好者学习。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电子测量与电子装置维修的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张宪 张大鹏 贾继德主编电工电器14.4万字
  • 会员
    《步步图解电子电路识图技能》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各种电子电路的特点、功能、结构、应用的专业知识和针对不同类型电路的识图技能与技巧。为了确保图书的品质和特色,本书对目前各行业的电子电路识图和应用技能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将电子电路识图和应用技能按照岗位特色进行了整理,并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培训规范融入到了图书的知识体系中。具体内容包括:电子电路识图基础、电子电路识图方法、电子元器件的图形符号与电路识读、
    韩雪涛主编电工电器7.9万字
  • 会员
    本书在介绍传统高电压技术基本理论、基本试验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中高电压前沿技术、中压岸电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全书共11章,第1章为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第2章为固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第3章为液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的电气强度;第4章为绝缘的预防性试验;第5章为绝缘的高电压试验;第6章为电气绝缘在线检测;第7章为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第8章为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第9章
    高嵬主编电工电器25.6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容器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各种实际应用电路中的工作原理,包括RC积分、RC微分、滤波电容、旁路电容、去耦电容、耦合电容、谐振电容、自举电容、PN结电容、加速电容、密勒电容和安规电容等。本书强调工程应用,包含大量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电路案例讲解,涉及高速PCB、高频电子、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开关电源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实用,叙述条理清晰,对工程师系统掌握电容器的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可作为
    龙虎电工电器12.3万字
  • 会员
    《微纳传感器及其应用》约32万字,共分八章。第一章对MEMS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MEMS技术的定义、基础理论、制造技术及应用;其后的第二~七章分别以机械微传感器、热微传感器、磁微传感器、光学微传感器与辐射微传感器、化学微传感器与生物微传感器和声波微传感器为主题,介绍了不同种类微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最后第八章介绍了一些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各章节后均有习题和参考文献。《微纳传感器及其应用》可作为本科生
    朱勇电工电器11.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集成电路领域中的等离子体刻蚀为切入点,介绍了等离子体基础知识、基于等离子体的刻蚀技术、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及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集成电路简介、等离子体基本原理、集成电路制造中的等离子体刻蚀工艺、集成电路封装中的等离子体刻蚀工艺、等离子体刻蚀机、等离子体测试和表征、等离子体仿真、颗粒控制和量产。本书对从事等离子体刻蚀基础研究和集成电路工厂产品刻蚀工艺调试的人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
    赵晋荣主编电工电器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