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哲学入门:将爱智慧进行到底
更新时间:2021-10-20 19:46:34 最新章节:第二版后记
书籍简介
哲学是什么?哲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未来的哲学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从事哲学工作的学者们首先碰到的并且也不能不去思考的问题,是要人们倾注一生的热情响应它、思考它的问题。这问题同样也是热爱智慧、思考人生、认识自我的青年朋友最爱提出的问题。本书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这从它的副标题“从爱智慧到弃绝智慧”就可以看出。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哲学的未来和人的未来非常重要。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经历的“从爱智慧到弃绝智慧”的转变,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对待,值得我们深入思索一番。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4-15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田海平
- 会员本书着眼于人之类型的三种形态,诠释并理解西方伦理精神之根源,梳理西方伦理精神演进的轨迹,探究其中的“美德论”、“信仰论”和“契约论”之三大根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从西方社会结构转变中勘测其中的人之类型学的转变和伦理精神的发展脉络,围绕人之形态的转变展开对其伦理精神之根源的探究:生活在古希腊城邦社会结构中的古代公民;中世纪基督教一体化世界中的基督教徒;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的现代市民。由此梳理了与之伦理学38.9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儒学始终影响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嬗变。远古神话传说,已含儒家仁爱精神。“六经”是儒学形成的思想渊源。春秋战国儒家的历史散文与哲理散文形成我国散文的现实主义传统。汉代文人的散文反映了儒家大一统观念。魏晋南北朝淡化名教观,骈文追求审美愉悦。隋唐五代,儒学复兴引起古文运动的兴起。宋元明理学促成古文的正宗地位,然而后期以复古相号召,实属拟古倾向。清前期,散文经世致用的特点,开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革的先声。哲学82.7万字
- 会员百年来,唯物史观的传播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陷入低潮时,思想界却掀起了继五四之后的第二次唯物史观传播热潮。这次热潮的兴起正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向何处去”现实问题的回应与关切。当时各派知识分子都对唯物史观抱有极大兴趣,对唯物史观性质和基本理论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和阐释。本书重点探讨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面对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哲学19.1万字
- 会员本书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相遇”成为可能。哲学12.9万字
- 会员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是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故里,是中国道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涡阳县委县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合作举办了“中国涡阳老子道文化国际学术论坛”,并精选部分学术论坛上发表的论文,编为《老子道文化研究》,以学术研讨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本辑为创刊号,收录了14篇文章,主要涉及老子和道家思想、道家经典解读、道教与社会,以及道家历史文献文本考证等几方面内容。哲学22.9万字
- 会员中国哲学的真实建立,合文献才能有中国,合逻辑才能有哲学。因此所谓“中国哲学”,必须将文本内在脉络转化为逻辑推演。本书即致力于复活古典名学的方法论,并以之解读古典文本。《周易·系辞传》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三五错综是古典名学校验事实的方法。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也正是在古今错综之中探寻经典文本的义理,由此实现“中国”与“哲学”的合一。书名用《周易》之典,借以表明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古今错综之中探哲学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