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在线阅读
会员

法律修辞研究:法律修辞与法治话语(第四卷)

陈金钊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法律法律与综合学科25.5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22 16:54:05 最新章节:结语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当下,法律修辞研究已出现微观向宏观的转向。过往法律修辞研究集中在法律语言,侧重法律语言语词、表达、结构研究,现如今,法治话语成为法律修辞研究的重点。法治中国建设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同时推进,这其中建构法治话语及塑造法治意识形态是重中之重。建构法治话语及塑造法治意识形态以遵守规则为前提,以依法裁判为表征,而遵守规则与依法裁判内涵需要在现实语境中重新定位。遵守规则不是死守规则、机械解释法律规范含义,依法裁判不是僵化适用法律规范,不只是追求司法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也是法治中国建设必不可少的价值追求。如何实现裁判的合理性是当下需要反思的问题。实现裁判的合法合理性离不开具体的法律方法,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及其法律修辞方法的适用在司法裁判中已成为常态,其具体思维引导功能更加凸显。需要指出的是,裁判的合理性承载了诸多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为司法裁判提供了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或者称为道德规范要想发挥规范性作用,必然要融入到法治建设当中,因为道德规范的规劝性不足以抵挡当下道德涣散社会语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法治建设不是口号,融入需要具体方法,融入立法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法律需要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融入执法与司法。其实,当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也离不开我们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各种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具体价值具有历史维度。不同的社会语境孕育了不同的法治形态,法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立足于具体的语境。当下所讲的法治价值多来自于西方,但没有普世的法治,更没有普世的价值,价值结合语境就会出现差异。法治中国建设需要立足中国语境,需要继承与发扬传统道德美德。
品牌:法制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1-25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金钊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特殊犯罪人的心理分析,把犯罪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知识直观化地阐述出来,并提出怎么在生活中预防潜在的风险,对异于常人之处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就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的冲动性犯罪;通过对低静息心率者身体能量的正向发掘,能够将原本可能发生的犯罪风险转化为对竞技体育技能的刺激。也就是说,对于这些不同寻常之处,我们不但可以介入,甚至可以挖掘它们
    刘建清法律1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