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功能模式(型)理论:从记忆、思维与意识到建构自我主观世界(第2版)在线阅读
会员

大脑功能模式(型)理论:从记忆、思维与意识到建构自我主观世界(第2版)

席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教育68.7万字

更新时间:2019-01-04 23:50:57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主客观事物情境模式不断刺激下,基因遗传决定的大脑生理结构和特性,建构各不相同的生理结构连接模式,大脑分别对应建构记忆模式、思维模式、意识模型并各自产生许多不同的特性。模式(型)激化和特性展现,是大脑产生记忆、思维和意识功能的原因。作者提出,记忆模式、思维模式和意识模型功能展现的总和及其升华发展过程,是个体大脑相对完善地建构自我主观世界及其过程、结构、特性和功能展现的根据,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主观性与二重性。从记忆、思维与意识到建构自我主观世界,彼此间有着内在性本质关联。本书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争论的重要问题给出了相对科学的结论和解释。本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世界性最前沿著作,可供神经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和学者阅读,可以为脑功能(工程)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参考。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10-05-01 00:00: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席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高等教育评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办,着力于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问题,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进展,通过国际视野,立足中国问题,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中国高校的发展,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杨灿明主编社科18.6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研究以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实践为客观根据,以现代教学思想为灵魂,深入探索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规律,目的在于唤醒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教学中的问题,培养教学创新能力,促进教学发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的理论与社会背景、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当代中国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当代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走向
    杜德栎编著社科24.6万字
  • 2008年,耶鲁大学英文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因《精英教育的劣势》一文走红,随后《优秀的绵羊》横空出世,触动了无数读者的神经。德雷谢维奇在书中详细分析了“绵羊”的特质和现状、名校的选拔机制、精英家庭的养育以及可能的出路。第一部分讨论了美国精英教育体制本身——一个“强迫学生选择成功的系统”。第二部分阐述现在的学生可以做什么,从而摆脱这个系统。第三部分详细讨论通识教育的意义、人文学科的价值,以及为什么需
    (美)威廉·德雷谢维奇社科16.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云南芒市一所傣族中学实施“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为中心,研究了针对辍学展开的治理的社会实践逻辑。作者从针对一个具体个案的辍学治理入手,反思了辍学的普遍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解释辍学现象,以及为什么要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通过将这些问题置于中国教育下乡的历史进程中,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审视这些问题,提出教育治理是在边缘地带强化权力的进程,也是渐进的国家化问题。
    沈洪成社科15.8万字
  • 会员
    本书记述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大学中文系(文学院)率先创立东方文学学科(包括编写教学大纲和讲义)的过程,并用今天的眼光审视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与21世纪编写的同类教材进行比较,论证当年所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之处,以便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何乃英社科25.6万字
  • 会员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国教育体制确立后,文学课程被纳入民国教育体系中,一批专门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作家进入各级各类学校,讲授文学课程,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教育的历程,这为新文学在大学里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民国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作家,则以其富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为民国文学教育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强力支持,这使民国文学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新态势。
    李宗刚社科32.8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示范高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详细介绍了15项学校建设案例、17项专业群建设案例、9项学术研究案例,对案例实施背景、典型做法、成果成效、典型经验、问题分析、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本书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双高学校建设、双高专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可供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人员参考。
    王光文 李雄威主编社科23.8万字
  • 会员
    本书旨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未来学校,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深度的政策解读、扎实的实践调研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本书主要从6个维度探索和构建了未来学校建设体系:一是信息技术与未来学校建设,在探讨信息技术对未来学校建设的作用和应用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各国(地区)的教育转型规划,分析了未来学校建设的创新案例与可行路径;二是信息时代的学习转型,从信息时代带来的学习挑战和
    李葆萍社科16.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全书主要包括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潮商与潮商创业精神、潮商创业精神视角下的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新企业的开办等内容,将潮商创业精神化为文化载体,融入新时代创业教育中,并结合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案例进行分析,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柯东贤 黄俊生主编社科14.1万字